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心肌缺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心肌缺血
原圖鏈接

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是指心臟的血液灌注減少,導致心臟的供氧減少,心肌能量代謝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臟正常工作的一種病理狀態。心臟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幾乎完全靠有氧代謝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靜的時候,心肌的血氧攝取率也很高(約為70%),正常情況下,機體可通過自身調節,促使血液供需相對恆定,保證心臟正常工作。當某種原因導致心肌血液供需失衡,就構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心肌缺血。而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見的病因。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已成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一些20~30歲的年輕人也出現心肌缺血的表現。 [1]

英文名稱 就診科室 多發群體
myocardial ischemia
心血管內科
中老年人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傳染性
多是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其次是炎症、栓塞等 心肌缺血最常見的症狀是心絞痛

病因

主要原因

心肌缺血病因
原圖鏈接
心肌缺血病因
原圖鏈接

可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很多,血壓降低主動脈供血減少冠狀動脈阻塞,可直接導致心臟供血減少;心瓣膜病血黏度變化心肌本身病變也會使心臟供血減少。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其次還有炎症(風濕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閉塞性脈管炎等)、痙攣栓塞結締組織疾病創傷先天性畸形等多種。

危險因素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重要危險因素為高脂血症高血壓病糖尿病吸煙肥胖體力活動少高齡等。 [2]

分型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和診斷標準,可將本病分為以下類型:

心肌缺血分型
原圖鏈接

心絞痛

是心肌缺血最具代表性的類型,特點為前胸陣發性壓榨性疼痛,疼痛主要位於胸骨後部,可放射至心前區左上肢,勞動或情緒激動時常發生,休息或用硝酸酯製劑後消失。可分為穩定型不穩定型變異型心絞痛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常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基礎上繼發血栓形成所致。隨着醫學技術的進步,本病急性期主要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一種嚴重的致命性疾病,總死亡率可達30%,一定要注意預防,尤其是吸煙、肥胖、糖尿病和缺少體力勞動者。

缺血性心肌病

心肌長期缺血缺氧狀態,可導致心肌細胞壞死瘢痕形成心肌間纖維組織增生,稱為缺血性心肌病,亦稱為心肌纖維化。其特點為心臟變得僵硬,逐漸擴大,發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預後不佳,病死率高,死亡原因主要是進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嚴重心律失常。

猝死

常無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現,主要原因是心臟突然發生嚴重的心律失常。冠心病是心臟性猝死患者最常見的基礎心臟病變,因此預防心臟猝死的發生應從發病的根本原因上預防,改變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減少發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減少冠心病的形成。有缺血現象時應長期用藥,改善心肌缺血情況,防止病情惡化。 [3]

臨床表現

心肌缺血症狀
原圖鏈接

[4]

檢查

心肌缺血檢查
原圖鏈接

冠心病相關的檢查

為儘早發現心肌缺血,40歲以上的人應定期進行相關體檢,了解有無冠心病相關的危險因素,如血脂、血壓、血糖、頸部血管超聲、心臟超聲、心電圖等檢查。

負荷試驗檢查

心肌缺血檢查
原圖鏈接

是篩選高危患者進一步做冠脈造影、冠脈介入治療、冠脈搭橋手術及評價藥物、手術療效,預測患者預後的重要方法。如活動平板心電圖、腺苷負荷心臟超聲心動圖以及冠脈多排CT。對於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缺血激發試驗是非常重要的輔助手段。

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可直接觀察到冠狀動脈主幹及其細小分支的阻塞情況,是顯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最有價值的檢測手段。 [5]

治療

心肌缺血治療
原圖鏈接

治療原則

由於心肌缺血有發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險,因此發現心肌缺血時,要及早治療。積極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如已發生,應積極治療,防治病變發展並爭取逆轉。已發生併發症者,應及時治療,防治惡化,延長患者壽命。

藥物治療

心肌缺血治療
原圖鏈接
心肌缺血治療
原圖鏈接

由於心肌缺血的發生機制主要是心肌血液(血氧)供需失衡,因此,治療心肌缺血不外乎就是增加心肌的供氧和(或)減少心肌耗氧,從而使心肌氧的供需重新達到平衡狀態。 (1)抗血小板藥物 防治血栓形成,預防冠狀動脈和腦動脈血栓栓塞,降低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心肌梗死、腦卒中和心血管性死亡的危險,如無禁忌證均應長期服用,常用藥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β受體阻斷劑 可減慢心率、減少心肌的秏氧,預防猝死,如美托洛爾或其緩釋片。β受體阻滯劑為穩定型心絞痛的首選,與硝酸酯類合用可互相取長補短,一般應從小劑量開始,根據治療反應及心率變化調整劑量。 (3)鈣離子拮抗劑 可抑制心肌收縮,減少心肌耗氧;擴張冠狀動脈,解除冠狀動脈痙攣,改善心肌供血。常用藥物有維拉帕米、硝苯地平等。 (4)他汀類藥物 降低血漿中的膽固醇,穩定動脈斑塊,防止斑塊脫落形成血栓,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5)RAS(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系統阻斷劑 可預防心室重構,改善心功能,如貝那普利和纈沙坦等。 (6)硝酸酯類藥物 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供血,如單硝酸異山梨酯。 (7)溶栓藥物 溶解急性形成的血栓,用於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療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具有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的特點,廣為患者接受。從早期的單純球囊擴張術,到裸金屬支架時代,到現在發展為藥物塗層支架時代,已成為治療本病的重要手段。所以對於症狀發作典型或不穩定、藥物治療不理想、無創檢查提示心肌缺血的患者建議行冠脈造影檢查,必要時行支架置入術。

外科冠脈搭橋術

複雜多支血管病變、無保護左主幹病變者可選擇。 [6]

預防

飲食

心肌缺血預防
原圖鏈接

低鹽低脂清淡飲食,多吃紅薯、西紅柿、胡蘿蔔、黑木耳等蔬菜,喝些綠茶,茶葉中含有少量的茶鹼,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對患者的心肌缺血治療有一定的幫助,茶葉中還有維生素C,能起到防治動脈硬化的作用,但不宜過濃。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情緒要穩定,避免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定時排便,不能過度勞累,臨睡前不看緊張、恐怖的小說和電視,戒煙少酒,避免過重體力勞動或突然用力,飽餐後不宜運動。

適度運動

心肌缺血預防
原圖鏈接

可促進心肌側支循環的建立,運動應根據各人自身的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選擇,要量力而行。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已診斷為冠心病的患者,應密切注意自身情況,病情如有變化要及時就診治療。此外,易患冠心病的高危人群,也應定期體檢,及時發現問題,如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腹型肥胖者、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等。

預防藥物

主要是防止冠心病患者發生心肌梗死或因冠心病死亡,常用藥物包括阿司匹林、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他汀類調血脂藥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7]

視頻

心肌缺血有哪些症狀!

[8]

心肌缺血發病前有3大徵兆!

[9]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