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盐埔渔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盐埔渔港位于台湾西南端海岸(屏东县西南隅),高屏溪出海口南侧,东港溪下游出海口东、西两岸,本区海域因居河口附近,渔船出入方便、沿岸鱼群众多,又有黑潮支流和中国大陆沿岸寒流在此相汇,构成良好渔场;早年即因渔业条件优越,渔民聚集而发展成东港镇。

东港于民国前8年即成立渔会组织,至今已有百馀年历史,是全国发展渔业最早之渔港,民国48年(西元1959年)建港,至今已逾50馀年,属全国第一类渔港,目前港内以中小型作业渔船居多,属于典型的传统渔港,渔业型态包含养殖渔业、沿近海渔业(近海鲔钓渔业及拖网渔业)和远洋渔业;渔获物以鲔鱼、旗鱼、鲨鱼为大宗,港内大小渔船超过一千五百多艘,为台湾最大的近海渔业基地,亦是远洋渔业重镇,渔船作业遍及全球三大洋。

泊区包含东港及盐埔两处,陆域面积34.84公顷,水域面积47.36公顷,水陆面积合计达82.2公顷,渔塭养殖33.33公顷,由于地理位置靠近巴士海峡,同时也是东港溪高屏溪的出海口,海域渔产丰富,为台湾渔业资源丰富及渔产物种最多样之渔港。

渔船及作业海域

根据108年统计本区所属渔船大多数为远近海作业,沿岸次之,少部分为河沼,养殖渔民亦占不少,计有动力渔船1,160艘、舢舨45艘、渔筏357艘,合计大小渔船数1,562艘。

其中鲔延绳钓类渔船971艘、拖网类渔船189艘。

5吨以下(CT0)渔船37艘,5~10吨(CT1)52艘,10~20吨(CT2)80艘,20~50吨(CT3)315艘、50~100吨(CT4)434艘,100~200吨(CT5)27艘,200吨以上(CT6)26艘,渔船作业遍及全球三大洋。

远、近海渔获物大部分为鲔鱼、旗鱼、剑旗鱼、鬼头刀鱼、白带鱼、加纳鱼、鲨鱼、杂鱼等。

拖网渔业

拖网渔业渔船,以台湾海峡及本县沿海和本省东部沿岸海域为渔场。拖网渔业主要以底栖性的生物为捕捞对象,依作业方式分为单拖网及双拖网两种。

鲔延绳钓渔业

以南中国海及本省附近沿海与邻近之太平洋海域为主要渔场,少部分远赴印度洋赤道及密克罗尼西亚、帛琉岛与关岛附近海域为渔场。近来尤于国内渔业资源减少,有向国外寻求渔业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捕捞。主要鱼获以黄鳍鲔、大目鲔、长鳍鲔及旗鱼、鲨鱼为主。

杂鱼延绳钓渔业

以台湾海峡南部本县附近沿海海域为渔场。以底凄性鱼种为主,但对鬼头刀亦有良好之渔获。

传统鲔延绳钓

以捕捞栖息于海洋中层水域的长鳍鲔为主。为节省冷冻贮藏空间,鱼儿被捕上船后都只切除一小段尾鳍处理后,放入零下20℃的低温冻结,销售欧美制作海底鸡罐头原料鱼(主要为长鳍鲔)。

超低温鲔延绳钓

以捕捞栖息在海洋较深水层的黄鳍鲔、大目鲔、黑鲔为主。

船员在鱼捕上船后即去除鳃、鳃盖、鳍、内脏及放血等处理后,放入零下50℃以超低温急冻后包冰贮藏,目前销售日本生鱼片就是以此种渔业所捕获的鲔鱼以超低冷冻方式处理。

小型鲔延绳钓

以捕捞栖息在海洋中层、表层的黄鳍鲔为主,在去鳃、鳍、内脏的简易处理后,放入有碎冰覆盖鱼舱冷藏,或 放入1℃至零下1℃的低温盐水贮藏。 养殖渔业

渔塭养殖

约33.33公顷〈咸水渔塭33.18公顷,淡水渔塭0.15公顷〉,以牡蛎、红衫、虱目鱼、草虾、红尾虾、蟹及其他高经济价值之石斑、龙胆石斑、鳗鱼、午仔鱼、海鲡等海水鱼类为主。

浅海养殖过去以大鹏湾养蚵为养殖场,面积曾达约1公顷,以牡蛎为大宗,惟随大鹏湾风景区开发目前所存不多,仅剩零星养殖,面积不大。 [1]

地理位置

屏东县位于台湾最南端,东以大武山脉与台东县为邻,北以高屏溪邻接高雄市,西南临台湾海峡,南以巴士海峡与菲律宾隔海相望,东南濒临太平洋,三面环海,面积有2,775.60平方公里,海岸线自新园乡高屏溪至牡丹乡与台东县界止全长146公里及琉球离岛15公里。黑潮主流沿台湾东岸北上,一部份支流则沿西岸向北流出台湾海峡至东海与黑潮主流相汇合,构成良好渔场。

东港盐埔渔港分为东港与盐埔两泊区,分别位居东港溪出口南、北两岸,东港渔港为南中国海、中太平洋印度洋等远洋延绳钓作业渔场的基地,渔捞作业得天独厚,为台湾地区在高雄以南之重要避风港及鲔鱼集散地,盐埔泊区之辟建系因东港泊区受限于腹地无法扩建,为渔船停泊作业及渔业发展需要,乃选定东港泊区对岸即东港溪下游出海口西岸之新园乡盐埔村辟建新泊区,渔港地位及区位相当重要。

本县渔户人口数30,549人,约占总人口数之3.55%。全年渔业生产量为73,503公吨, 价值约123.39亿元。

历史沿革

东港泊区自民国40年起由前台湾省政府渔业局、屏东县政府拨款兴建,至69年计完成。由于本区渔业发展迅速,原有泊地码头设施已不敷使用,于“第一期台湾地区渔港建设方案”中拨款3亿5仟馀万元增建码头。惟遇有台风或强烈季风时,泊地稳静度不佳,渔船常有碰撞损坏情形。为保障渔船停泊安全,改善工程纳入“第二期台湾地区渔港建设方案”内,分78、79两年度办理延长南防波堤120公尺及加高南防波堤胸墙315公尺,于79年4月完成,有效改善泊地稳静及保障渔船进出安全

本港之近海渔船吨位已朝向大型化,由于50吨级渔船之吃水深较现有码头水深大,返港时靠泊困难,前台湾省政府乃于85年度兴建深水码头,将导流堤南侧卸鱼码头及水产学校周围码头改建为水深-4.5m 之深水码头,供50吨级以上渔船停泊,完成后已能有效纾解本港大型渔船停泊问题。86年为改善港口稳静,兴建北岸突堤30公尺,89年因加油码头损坏进行抢修及于港口南侧之消波水域加抛消波块,90年度又于水产学校东北隅附近兴建内突堤码头30公尺以增加船席。近年来港区建设除96年新建鱼市场、100年兴建停车场外,主要以维护设施功能及风灾复建为主,包括航道泊地疏浚、老旧码头修复、东港溪突堤修建、堤防复建、加抛消波块、导航灯更换、码头铺面及路灯汰换等。东港泊区现有码头3,330公尺、泊地约14.3公顷,成为本省南部设施最完备之近海渔港。

盐埔泊区之辟建系因东港泊区受限于腹地无法扩建,为渔船停泊作业及渔业发展需要,乃选定东港泊区对岸即东港溪下游出海口西岸之新园乡盐埔村辟建新泊区,于“第一期台湾地区渔港建设方案”中,自73年度起兴建,至85年度止完成。惟盐埔泊区航道原经由五房排水渠道及东港溪出海,航道易遭淤浅,水深仅足供10吨以下渔船进出,经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渔业署于民国92 ~ 97年委托屏东县政府办理港口改善工程,历经两期共5年施作,于97年2月完成。至100年再办理北防砂堤后续兴建工程。盐埔泊区已由新港口进出航道,足供100吨级渔船进出,现有码头1,810m、泊地约11.66公顷。

渔港现况

东港盐埔渔港除为渔业发展基地外,另提供东港溪侧突堤码头作为航行于琉球屿间之公、民营交通船停靠船席,成为屏东县离岛之海上交通的重要港埠。

此外,东港盐埔渔港向来以鲔鱼及樱花虾特产著名,尤其每年“鲔鱼季”时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往,成为东港地区有名的节庆活动。渔业署为突显渔港之文化、历史、人文及建设之多元化价值,让国人更进一步体验全国渔港之美,推广渔港深度旅游,于98 ~ 100年度共办理三届之十大魅力渔港活动,东港盐埔渔港以“海鲜老饕”主题荣获第二届十大魅力渔港。[2]

客货运专区建设计画

屏东县政府推动大东港地区渔港特定区发展,启动盐埔渔港规划客货运专区建设计画,除建置跳港游憩转运站,并在港区规划海洋广场、观海平台等设施,县府表示,目前全案已报请交通部争取1亿9000多万经费,一旦核定通过,预计2年内完成,盐埔港将成为盐琉航线的据点,带动大盐埔地区的发展。

盐埔渔港属一类渔港,自民国97年完成“盐埔渔港扩建工程”后,港区外扩设施日渐完备,现可供100吨级渔船进出,由于盐埔渔港水深平稳、腹地大,极适合发展交通航运,但因受限只有渔捞渔船能进出,经邀集交通部、港务局、渔业署、鹏管处召开跨部会议,同意将盐埔渔港画设客货码头专区。

县府交通旅游处表示,近年来小琉球观光旅游兴盛,地方一再提出将已饱和的东港码头船只疏导至盐埔港开船并活络盐埔港的诉求,随著去年7月盐琉线交通航线开通后,县府已于去年底以“盐埔渔港客货运专区建设计画”积极向交通部申请补助建设经费1亿9550万元,将于渔港内客货运专区建置跳港游憩转运站、海洋广场、停车场及观海平台等设施。

其中跳港游憩转运站主体建筑为三层楼建物,主要提供游客候船、谘询、观景等服务;户外停车场,预计可容纳68台小型车、135台机车及8辆游览车停放,也设置了公车候车区及计程车招呼站供民众使用大众运输。

至于海洋广场则配合转运站规划作为休憩的开放场域,除保留渔业使用之弹性空间外,平日则作为在地居民交流与休憩场所,假日时亦可提供游客观赏海景、船只运行及从事海钓活动;观海平台则规划作为海洋生物雕塑区,展示各种海洋生物雕塑,作为艺术展现、观赏及知识教育场所。

县府强调,盐埔渔港在地理区位上与东港、大鹏湾休闲特区相邻,同属屏东县区域计画规划之海洋产业发展区,在海洋产业观光日渐蓬勃及良好的交通系统发展下,已显现观光发展契机。未来盐埔渔港客货运专区完工后,将解决东港交通船拥挤问题,并以符合盐埔渔民的产业文化与生活节奏,期待在渔港为背景舞台与生态观光活动中,达成永续多元的海洋景象并创造丰富的海岸风情。[3]

视频

盐埔渔港又火灾 2艘渔船烧成焦炭|三立新闻台

最新》盐埔渔港火烧船 10艘渔船陷入火海抢救困难

20200616中天新闻 盐埔渔港陷火海 黑烟烈焰吞噬7艘渔船

盐埔渔港火烧船 2艘渔船遭焚毁| 华视新闻 20200906

屏东新园盐埔渔港火烧船 无人伤亡-民视新闻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1]东港区渔会
  2. [2]渔业署
  3. [3]屏东县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