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共湖北省委黨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共湖北省委黨校》創建於1950年,前身是中共中央中南局黨校、中共中央第五中級黨校,1993年兼辦湖北省行政學院。學校座落在武漢市中心城區,占地127.64畝,總建築面積近13.5萬平方米。

簡介

●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教研部:負責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社會主義、鄧小平理論基本問題、及中外哲學史、社會主義史、社會學[1]、心理學、倫理學、科技哲學、民族宗教理論等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培養本學科研究生;指導基層黨校本學科教學科研。

●中共黨史黨建教研部:負責中共黨史、毛澤東思想、黨的學說、黨的建設理論、黨建學說史等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培養本學科研究生;指導基層黨校本學科教學科研。

●經濟學與經濟管理教研部:負責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經濟管理、經濟學說史等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培養本學科研究生;指導基層黨校本學科教學科研。

●公共管理教研部:負責公共行政管理學、公務員制度、領導科學及相關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培養本學科研究生;指導基層黨校本學科教學科研。

●政法教研部:負責馬克思主義法學和政治學理論、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法學、政治學等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培養本學科研究生;指導基層黨校本學科教學科研;為社會提供法律諮詢服務。

●綜合教研部:負責漢語言文學、外語、現代科技、歷史等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指導基層黨校本學科教學科研工作;承擔外文資料翻譯、外事接待翻譯工作。

●戰略與省情研究室:負責對國際國內形勢特別是湖北省發展戰略的研究;承擔和參與省委、省政府對有關重大現實問題的專項調研及重要文章的撰寫;負責校內學員和教師思想理論信息的研究和利用;承擔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

●信息網絡中心:負責校園網和遠程教學網的建設與管理,組織軟件的開發與利用;承擔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教學科研;負責電化教學的後援保障、設施的維護管理;指導全省黨校系統遠程教學網的建設。

教輔部門 ●報刊部:負責黨校期刊、學院學報[2]、校報的征采、編輯、出版、發行工作。

教輔部門

●圖書館:負責各類文獻、信息的採集、分編、管理、應用、開發和研究,為教學科研提供信息服務;建設和管理數字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指導基層黨校圖書情報工作。

行政部門 ●辦公室:負責學院日常工作、內外聯繫、綜合協調、秘書事務、對外宣傳、機要、檔案、信訪、外事、保密、公務接待工作;承擔對有關問題的調查研究及對基層黨校的指導協調工作。

行政部門

●教務處:編制學院教學計劃,組織教學活動;組織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編寫與審定;反映教學情況,負責教學總結,研究幹部教育規律;承擔基層黨校師資培訓的組織實施和教務工作的業務指導。

●科研處:編制該校科研規劃,指導全省黨校科研管理,申報和管理科研課題,組織科研協作和攻關,管理協調科研活動;組織評審和宣傳推廣科研成果,編印《科研信息》,提供科研諮詢服務;管理科研檔案和科研經費。

●學員組織處:編制黨校學員培訓規劃;負責黨校各類主體班次的招生、學員日常管理、考核鑑定、學籍管理和結業工作

●公務員培訓處:負責各級各類公務員培訓(含涉外培訓)規劃;制定黨校公務員教學計劃,管理和協調教學活動;組織教材編寫;加強與國內外公務員培訓機構的聯繫和交流,開展教研、調研活動;承擔公務員培訓的招生、學員日常管理、考核鑑定、學籍管理和結業工作。指導市(州)縣公務員培訓工作。

●研究生處:負責研究生的招生、教學、學籍和學位管理等工作。

●函授學院:負責函授學員的招生、教學和學籍管理;編制函授教育發展規劃;指導省內各函授站的教學管理工作。

●組織人事處:負責該校機構編制、幹部錄用、教職工調配、考核、獎懲、職務任免、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專家管理、教職工培訓、勞動工資、保險福利、臨時工管理等組織人事工作;承擔全省黨校系統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評審組織工作;承辦出國出境人員政審工作。

●計劃財務處:負責編制該校財務預決算;統籌計劃和管理全校財務收入與支出;管理校內國有資產。

●後勤管理處:負責該校後勤工作的規劃與管理,承擔對物業管理中心、學員接待中心、生活服務中心、醫療服務中心、綠化保潔中心、教材文印中心等後勤服務實體及基建工作的管理協調;負責該校的車輛交通、安全保衛和水電供應工作。

●機關黨委(紀檢監察室):負責該校機關黨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宣傳教育、紀檢監察、精神文明工作,以及工、青、婦等群團工作。

主要職能

中共湖北省委黨校、湖北省行政學院是省委、省政府直屬的有一定特殊性的事業單位,是省委、省政府輪訓黨員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學校,是省委、省政府的一個重要部門。

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的主要職責是:

一、輪訓地廳級和縣處級領導幹部、培訓中青年後備幹部、意識形態部門領導幹部和更高骨幹。

二、承擔公務員初任培訓、任職培訓、知識更新培訓及專門業務培訓。

三、協同組織人事部門,對學員在校期間的學業和表現進行考核,根據學員在校學習期間理論素質的提高和黨性修養狀況提出使用建議,提供學員學業檔案資料

四、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圍繞國際國內出現的新情況、黨的中心工作和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對重大現實問題和戰略問題開展理論研究,為教學和社會實踐服務,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服務。

五、以黨政幹部和馬克思主義理論骨幹為主要對象,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關政策和國家有關學位與高等教育法規,開展研究生教育和函授教育。

六、負責對全省各級黨校進行業務指導。

七、完成省委、省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歷史沿革

中共湖北省委黨校前身為創建於1950年的中共中央中南局黨校,1954年9月,中南局黨校更名為中共中央第五中級黨校。1958年10月,與中共湖北省委初級黨校合併,改名為中共湖北省委黨校。「文化大革命」期間,省委黨校停辦。1972年12月復校。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校步入了新的發展時期。1993年9月,省委、省政府批准該校成立省行政學院,與省委黨校實行"兩個學校名稱,一套工作機制"的體制。

歷任主要領導

中共中央中南局黨校(1951年8月-1955年5月)

鄧子恢(兼校長:1951年8月-1954年)

李之連(副校長:1951年8月-1954年)

中共中央第五中級黨校(1954年9月-1958年10月)

李凡夫(校長:1954年9月-1958年)

中共湖北省委黨校

劉子厚(兼校長:1953年5月-1956年6月)

許道琦(兼校長:1956年10月-1958年10月)

陳劍(黨委書記兼副校長:1958年10月-1963年5月)

張赤俠(黨委書記兼副校長:1963年-1966年5月)

趙辛初(第一校長:1977年4月-1983年12月)

韓寧夫(第二校長:1977年-1983年12月)

冷裕光(校長:1973年3月-1974年4月;黨委書記:1974年7月-1976年10月;第一副校長:1977年4月-1983年12月)

黃先(校長:1974年7月-1977年4月;第二副校長:1978年4月-1983年12月)

焦德秀(兼校長:1977年4月-1983年12月)

雷行(校長:1983年12月-1986年4月)

中共湖北省委黨校、湖北省行政學院

楊永良(兼校長:1995年10月-2005年5月)

李大強(兼院長:1995年10月-1999年8月)

鄧道坤(兼院長:1999年8月-2002年9月)

周堅衛(兼院長:2002年9月-2008年2月)

陳訓秋(兼校長:2005年5月-2006年9月)

楊松(兼校長:2006年9月-2008年8月)

李憲生(兼院長:2008年2月-)

潘立剛(兼校長:2008年8月-)

周大仁(校長:1986年4月-1995年10月;常務副校長:1995年10月-1999年8月;行政學院院長:1993年9月-1995年10月;常務副院長:1995年10月-1999年8月)

李明貴(常務副校長、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1999年8月-2006年4月)

馬哲軍(常務副校長、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2006年4月-)

現任領導

參考資料(截止2021年7月)

視頻

中共湖北省委黨校 相關視頻

中共湖北省委十一屆七次全體會議決議
中共湖北省委組織幹部任前公示公告, 望周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