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森林土壤研究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森林土壤研究室森林土壤學是林業基礎學科,森林土壤是林業生產及生態健康的物質基礎。森林土壤研究室從1982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是全國最早的具有碩士學位[1]授予權的單位之一,2000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已成功的培養了數屆博士生。先後承擔了國家攻關、科技支撐、國家林業局重點推廣等重大項目及省部級項目30餘項。對森林土壤立地分類、適地適樹、土壤生態管理、土壤微生物及微生物肥料、主要人工林地力衰退及防治措施以及珍稀瀕危植物紅豆杉救護與繁育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獲得多項成果,其中「全國用材林基地立地分類、評價及適地適樹研究」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國森林土壤研究」、「中國山地森林」獲得林業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用材林基地立地分類、評價及適地適樹研究」、「太行山森林立地類型分類、評價及適地適樹研究」、「意大利214楊人工林施肥效應系統研究 」獲得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我國主要造林樹種人工林地力退化機理及其防治技術途徑」獲得中國土壤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還有8項成果獲林業部、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技術監督局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為我國森林土壤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研究方向

1. 森林土壤微生物

2. 林木營養與土壤肥料;

3. 人工林土壤質量演化與調控;

4. 森林土壤資源調查與管理;

5. 森林土壤養分循環;

6. 林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7. 珍稀瀕危植物救護與繁育。

科研項目

1. 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森林土壤資源調查、標準規範及數據庫構建」課題主持(2014-2017年,162萬元);

2.引進國際先進林業科學技術「生化黃腐酸高效發酵菌種及生產工藝引進」項目主持,國家林業局;(2013-2016年,50萬元)

3.部門預算財政專項「珍稀瀕危植物野外救護與繁育(東北紅豆杉部分)」(2012-2015,45萬元);

4.林業科學技術推廣「微生物肥料在油茶育苗及造林中的推廣應用」項目主持,國家林業局;(2012-2014,50萬元)

5.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氮沉降對杉木[2]林土壤氮轉化與微生物效應研究」項目主持(CAFYBB2012026)(2012.07-2015.06,24萬元)

6.林業標準制修訂項目:「森林土壤磷的測定」 項目主持,國家林業局;(2013-2014年,7萬元)

7.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森林土壤標準物質收集、保存與穩定性評價」項目主持(2011-2014,30萬元)

8.林業標準制修訂項目:「森林土壤鉀的測定」項目主持,國家林業局;(2012-2013年,8萬元)

9.林業標準制修訂項目:「森林土壤氮的測定」項目主持,國家林業局(2012-2013年,8萬元)

10.部門預算財政專項「珍稀瀕危物種野外救護與繁育(喜馬拉雅紅豆杉部分)」(2007-2011,120萬元);

11.國家林業局推廣項目課題「微生物肥料在茶葉和柑橘上的推廣應用」,(2007年7月~2010年12月,30萬元)

12.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森林土壤調查與標本搜集」(2008-2010,20萬元);

13.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歐美楊速生豐產培育土壤施肥管理」(2007-2009,20萬元)

14.科技部科技平台項目「森林土壤微生物資源標準化整理整合」(2005年12月~2008年12月,85萬元)

15.「十一、五」科技支撐子課題「高效好氧發酵菌和耐儲存、高效能的微生物功能菌技術的研究集成」 (2006年1月~2010年12月,50萬元)

1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山杏育苗土壤有機物功能變化機理研究「(2005~2008,30萬元)

17.部門預算財政專項「珍稀瀕危物種監測與利用(紅豆杉)」(2002-2007,50萬元);

18.國家863子課題「楊樹新型多功能微生物肥料關鍵技術研究」2002-2005,50萬元)

19.國家「十、五」攻關子課題「速生樹種微生物應用及施肥技術研究」(2000年1月-2005年12月,50萬元)

20.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林用細菌肥料的生產與應用技術」(2002-2004,30萬元)

21.948項目「微生物菌肥製作及應用技術的引進」(1999-2002)130萬元

近年獲獎成果

1.華南主要速生闊葉樹種良種選育及高效培育技術. 徐大平,謝耀堅,徐建民,曾傑,黃烈健,康麗華,焦如珍,陳少雄,曾炳山,楊曾獎。第五屆梁希林業科學技術二等獎. 2013

2.「我國主要造林樹種地力維護及調控技術」 楊承棟,吳曉芙,焦如珍,俞元春,孫啟武.獲中國林科院首屆科技進步二等獎.2009

3.「我國人工林主要造林樹種地力退化機理及其防治技術途徑」楊承棟,吳曉芙,焦如珍,宋翠玲,林思祖,俞元春,孫啟武,胡曰利,曾滿生.獲中國土壤學會科技二等獎,2006

4.「杉木、楊樹人工林地力衰退原因機制及其維護地力措施研究」楊承棟,宋翠玲、林思祖,焦如珍,夏良放,獲林業局科技進步三等獎。1999

5.「杉木林下植物群落對土壤肥力的影響」.盛煒彤,楊承棟,張萬儒,姚茂和,焦如珍 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96

6.外生菌根真菌(Pt)在松樹育苗中的應用. 花曉梅 、周拯南、駱貽顓 、沈根度 、劉邦業 、焦如珍 、陸省安 、蔣彥章 、夏錫風. 獲林業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199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