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核試驗基地

中國核試驗基地,又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一試驗訓練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63650部隊)、馬蘭基地[1],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碩縣乃仁克爾鄉境內、羅布泊的西端,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直屬單位,是綜合性科研試驗單位。

目錄

簡介

1950年代,在原子彈導彈的研製工作正式上馬後,原子彈、導彈基地的建設問題也提上日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彭德懷指示:「關於導彈基地、原子彈試驗基地選場問題交給陳錫聯,他是炮兵司令,這幾年跑的地方多。選好了交給工程兵司令陳士榘,由他的工程兵負責建。安排部隊的事情,榮臻同志多操心,最好是成建制拉過去,這樣利於保密。」導彈基地建設主要由陳士榘負責,而前期原子彈試驗場的選址工作主要在蘇聯專家指導下開展。中央軍委確定建設核武器試驗場後,國防部組織了選場委員會,成員包括陳士榘、江文、唐凱、李兆邦、常勇、塞風,他們與阿·彼·安德列耶夫等4位蘇聯專家共同研究選場方案。陳士榘同委員會成員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機械工業部的郭英會及4位蘇聯專家赴甘肅敦煌以西地區勘察原子彈試驗場(也稱原子彈靶場)。1958年下半年,他們先後勘察了青海西部、內蒙古西部、新疆東南部等地。經數月勘察,根據蘇聯專家意見,將原子彈試驗場定在甘肅敦煌以西地區,核爆心定在甘肅敦煌西北方向。這一選場方案獲得了總參謀長黃克誠的正式批准。勘察大隊(代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0673部隊)由張志善任大隊長,他與政委常勇、副大隊長史國華在敦煌選定的地區開展了地質測繪、道路和通訊設施建設。

同時,1958年經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陳賡推薦,聶榮臻同意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兵團參謀長張蘊鈺出任即將成立的核試驗基地司令員,並報中央軍委批准,由張蘊鈺負責敦煌原子彈試驗場的建設。1958年10月2日,張蘊鈺奉命抵達敦煌後,經調研認為敦煌不適合建原子彈試驗場,應向西到新疆羅布泊地區建設。張蘊鈺立即回北京,經陳賡向聶榮臻匯報。這時,蘇聯中型機械工業部部長斯拉夫斯基也來信表示,敦煌不適合建原子彈試驗場,建議移至新疆羅布泊地區。

1958年12月24日,張蘊鈺率勘察小分隊自敦煌出發,經玉門關向西赴羅布泊。12月28日,張蘊鈺一行到達羅布泊西北100多公里處,打下第一根木樁,後來此處就是中國大陸第一顆原子彈的爆心。1959年2月初,由陳士榘、萬毅、張蘊鈺聯名向國防部提交了核武器試驗場選場報告,建議試驗場定在新疆羅布泊西北地區。1959年3月13日,國防部正式批准該報告,並於3月25日通知新疆軍區,0673部隊將進駐新疆執行特種工程任務,該部軍事、行政、黨政、後勤工作歸新疆軍區領導,有關情況須保密。

1958年、1959年,部隊陸續進入核試驗基地,1960年開始有軍人家屬進入基地。隨着人口增加,核試驗基地的生活區逐漸形成了一個小鎮,有學校醫院、商店、禮堂等等設施。

核試驗基地為中國大陸「兩彈」的研製成功發揮了重大作用。1964年,中國大陸第一顆原子彈在距馬蘭300多公里的羅布泊成功爆炸。這裡走出了8位「兩彈」功勳院士、29位科技將軍。1975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一訓練基地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一試驗訓練基地。

1986年國際和平年的春季,中國大陸當局宣布:中國已多年未進行大氣層核試驗,今後將不再進行大氣層核試驗。同年10月16日,核試驗基地在中國大陸首次核試驗爆心豎起一塊花崗岩紀念碑。1996年,中國大陸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此後,核試驗基地主要開展科研工作,截至2016年已籌劃建立了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出現10位院士、4位軍隊科技領軍人才、20多名國家「863」「973」計劃專家,獲得國家科技成果獎80多項、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60多項。

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該基地由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轉隸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 2016年,反映該基地奮鬥歷程的電視劇《馬蘭謠》[2]播出。

視頻

中國核試驗基地 相關視頻

為啥中國核試驗基地要建在羅布泊
陳士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