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下稱「乾旱所」)是承擔乾旱氣象專業優勢領域核心攻關任務和區域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的國家級氣象科研院所。

機構簡介

乾旱所前身是成立於1974年的甘肅省氣象科學研究所,1986年,中國氣象局批准成立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2000年,被科技部確定為全國社會公益類科研院所改革試點單位,2001年作為中國氣象局「一院八所」之一,開始進行科研體制改革,2002年,正式成立「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1]氣象研究所」,2004年通過了國家科技部首批改革試點單位的改革目標驗收。2016年至今,圍繞現代氣象業務發展需求和專業定位,以加強氣象科技創新、突破氣象核心技術和區域共性關鍵技術、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及發揮科技引領和輻射作用為目標,制定了乾旱所深化氣象科技體制改革方案並有序開展。

乾旱所主要研究任務是面向乾旱氣象科技發展的國際前沿,緊緊圍繞國家防災減災、氣象現代化建設的科技需求,聚焦區域氣象事業發展和現代氣象業務、服務中的關鍵科技問題,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重點解決我國乾旱氣象業務發展中急需的科技前沿和重大關鍵科技問題。

研究方向

按照氣象現代化發展要求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乾旱所進一步優化學科布局方案,主動適應氣象科技體制改革的新要求,面向核心業務發展需求,將研究方向調整和凝聚到重大核心技術攻關上,同時保持優勢學科領域的發展勢頭,確立了「乾旱形成機理與乾旱監測預測技術」、「乾旱陸-氣相互作用及區域數值模式發展」和乾旱氣候變化影響與適應」三個優勢學科方向,形成了圍繞「中國乾旱氣象科學研究計劃」和「西北區域數值預報發展」兩大優勢學科領域及區域共性關鍵技術的科技攻關任務。

1.乾旱形成機理與乾旱監測預測技術

主要在乾旱發生機理、乾旱監測與早期預警技術和乾旱災害風險評估技術三個重點研究方向,開展跨學科、綜合性、系統性的乾旱氣象科學試驗,研究我國乾旱災害發生髮展的新特徵和物理機制,發展乾旱災害監測、預測、預警新技術,加強幹旱災害風險預估與對策研究,研發乾旱監測、預警、風險評估綜合服務系統。

2.乾旱陸-氣相互作用及區域數值模式發展

在西北乾旱半乾旱區陸面過程及邊界層參數化和乾旱半乾旱區域天氣-氣候模式改進與應用兩個研究方向,實施乾旱半乾旱區邊界層、陸面過程觀測試驗,開展西北乾旱半乾旱區陸面過程模式改進,優化數值模式陸面過程參數化方案和大氣邊界層參數化方案;發展乾旱半乾旱天氣-氣候區域數值模式系統、建立西北區域高分辨率數值預報業務系統。

3.乾旱氣候變化影響與適應

在乾旱氣候變化對農業影響與適應和乾旱氣候變化對生態環境、水資源影響與對策研究兩個方向,開展氣候變化對旱區農業乾旱災害發生、發展及演變的影響規律與機理研究;開展氣候變化對旱區糧食作物及名優特作物的影響特徵及適應對策技術研究;研發基於作物模型的乾旱監測、氣候變化影響評估技術手段;綜合研究乾旱氣候變化對旱區生態環境、水資源[2]的影響和對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