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以下簡稱學會)是由畜牧獸醫科技工作者組成的學術性、科普性、非營利性的具有法人資格[1]的全國社會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繫畜牧獸醫科技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是發展我國畜牧獸醫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在農口學會中有較大影響。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的業務主管單位為中國科協,支撐單位為中國牧工商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普萊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農業大學

機構簡介

學會於1936年7月19日在南京成立,當時由畜牧獸醫界著名學者劉行驥、蔡無忌、程紹迥、羅清生、王兆麟、沈九成、陳瞬耘等9人組成第一屆理事會,推選蔡無忌為會長。1937年夏,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火延及華東,學會工作處於停頓狀態。1942年,部分畜牧獸醫界人士在成都重新組織活動,選舉產生了第二屆理事會,推選陳之長為理事長。

學會活動

新中國成立後,在北京的畜牧獸醫界人士熊大仕教授等於1950年發起恢復學會活動,1955年1月在北京召開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第三屆理事會,陳凌風當選為理事長,學會作為中國科協的組成部分,歸口農業部管理。1959年1月在哈爾濱召開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四屆理事會,陳凌風再次擔任理事長。1963年9月,在烏魯木齊召開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五屆理事會,程紹迥當選為理事長。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會經歷"十年浩劫"的動盪歲月,活動停止。1978年,學會喜乘改革開放的東風,在太原召開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第六屆理事會,程紹迥再次當選為理事長。1982年10月,在貴陽召開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第七屆理事會,陳凌風當選為理事長。1985年3月5日,經國家體改委批准,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再次被確認為全國學會。1986年11月在成都召開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八屆理事會,陳凌風繼續當選為理事長。1991年11月在上海召開第9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九屆理事會,陳耀春當選為理事長。1996年10月在南京召開學會成立六十周年暨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十屆理事會,陳耀春再次當選為理事長。2001年12月在北京召開第十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十一屆理事會,吳常信當選為理事長。2006年10月在北京召開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十二屆理事會,陳煥春當選為理事長。2011年10月在四川成都召開第十三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十三屆理事會,陳煥春再次當選為理事長。2016年11月在浙江紹興召開學會成立八十周年紀念暨第十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十四屆理事會,黃路生當選為理事長。2021年12月,根據國家新冠肺炎[2]疫情防控要求,經中國科協、民政部批准,學會以視頻會議形式在線召開了第十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十五屆理事會,黃路生再次當選為理事長。

學會宗旨

學會的宗旨和主要任務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認真履行為科學技術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工作職能,促進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和提高,促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營造良好科學文化氛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不斷增強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緊密團結凝聚科學技術工作者在黨的周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學會成立至今已走過86年的光輝歷程。86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科協、農業農村部、民政部等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各支撐單位的關愛支持下,通過紮實開展學術交流、科學普及、創新助力、建言獻策、繼續教育培訓、辦刊等大量富有影響、卓有成效的活動,逐步發展壯大。成長為擁有38個學科分會、個人會員近6萬名(其中高級會員3000餘名)、團體會員420個,並與全國32個省級畜牧獸醫學會建立了密切的業務聯繫,成為跨行業、跨部門、知識密集、人才薈萃、聯繫廣泛的全國科技社團。

期刊

學會主辦的《中國畜牧雜誌》、《中國獸醫雜誌》、《畜牧獸醫學報》、《動物營養學報》、《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畜牧與生物技術雜誌)、《Animal Nutrition》(動物營養)六個全國性科技期刊和《會訊》,深受會員和廣大畜牧獸醫科技工作者的喜愛,在學界、業界產生積極影響。

學會根據工作需要,設有辦公室、學術部、科普部、國際交流部、科技諮詢部、信息與市場研究部等職能部門。

學會於1993年作為國家會員加入了世界畜牧學會,成為該學會的重要會員國。

近年來,學會及所屬38個學科分會的學術活動十分活躍,緊密結合畜牧獸醫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和生產實際,每年舉辦的學術研討、技術交流、科技論壇等專題交流活動達80餘場(次),為廣大會員、畜牧獸醫科技工作者提供了重要交流平台。堅持舉辦的每年一屆的學術年會、「青年拔尖人才」學術論壇、中國維生素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中國狂犬病年會,兩年一屆的中國豬業科技大會、中國畜牧科技論壇、全國人獸共患病學術研討會,四年一屆的畜牧獸醫青年科技工作者學術研討會、中國草食動物科技大會等大型交流研討活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備受學界、業界歡迎和政府部門關注。學會成功承辦的2007世界禽病大會、2013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國際研討會、2013第十一屆世界畜產大會、2016第十一屆世界家兔科學大會、2016第25屆世界家禽大會、2018第25屆國際豬病大會等大型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在國內外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學會設立的"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獎"(優秀論文獎和優秀論文提名獎),已連續頒發14屆;每年資助150餘名在讀碩、博士研究生免費參加學術年會交流,受到廣大畜牧獸醫科技工作者特別是青年學者的歡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