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成立於1978年8月,是中國最早培養新聞傳播學高端人才的基地,也是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的高端殿堂[1]

簡介

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的發展與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同步。改革開放帶來了中國經濟奇蹟般的增長和中國新聞傳媒事業千年來之巨變。這種大發展、大變化的宏觀背景,為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廣闊的天地。30多年來,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新聞的黨性原則,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學風,堅持「雙百」方針和「二為」方向,既積極探討新媒體發展一般規律和中國新聞傳播事業特殊規律的基礎研究,又大力開展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課題研究,出版發表了大量的專著譯著、論文、研究報告等,為我國新聞與傳播研究事業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為黨中央、國務院提供了重要的新聞傳播研究報告,在我國的新聞傳播事業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中國新聞傳播的發展中湧現出一批在學界業界擁有一定得影響力的新聞傳播學者,包括戴邦安崗孫旭培,明安香[2]閔大洪,李斯頤,尹韻公,唐緒軍,時統宇,陳崇山,卜衛 ,姜飛,錢蓮生 ,宋小衛 ,王怡紅 ,徐耀魁 ,孫旭培 ,張放 ,黃楚新,孟威,殷樂,張丹,劉曉紅,楊斌艷,謝明等學者。

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高端的優秀新聞傳播人才,他們都成為了我國新聞傳播的中堅力量,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人民日報副社長何崇元,中央電視台副台長黃傳芳,清華大學新聞學院原常務副院長李希光,經濟日報總編輯艾豐,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副主任何舟,中國新華網絡電視台總編輯陸小華等大一批傑出的人才。

人類進入21世紀,國內外新傳媒事業發生了新的深刻的變化,黨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戰略思想。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在新的機遇挑戰面前,既感到使命光榮,又感到任務艱巨,將按照中央對中國社科院「三個定位」(馬克思主義的堅強陣地、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殿堂、黨中央國務院的思想庫和智囊團)的要求,依託中國社會科學院整體優勢,以新聞學和傳播學基礎理論為基礎,注重重大傳媒理論和實際問題的研究,爭取把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建設成為「學科門類較為齊全、社會影響力較大、學術競爭力較強、具有與國際新聞傳播學界對話能力」的新聞傳播研究機構,努力構建一流的新聞與傳播學科,培養優秀的新聞與傳播人才,探索先進的新聞與傳播理念。力爭在眾多新聞與傳播研究機構中繼續發揮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繼續保持已有學科的領先和優勢地位,為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聞與傳播事業的健康蓬勃發展,為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的小康社會努力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視頻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 相關視頻

大學專業解讀----新聞傳播學類專業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