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梅村 (戲劇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梅村(1914年-1977年),原名劉家魁,男,山東濟陽人,中國呂劇作家、導演,山東省呂劇團原團長。

簡介

曾用名劉家奎[1]。濟陽縣人。戲曲作家、導演。1935年入山東省立戲劇學校學習, 至1938年8月於山東省立劇院音樂系休業,先後完成了音樂和戲劇兩個專業學習。1944年參加八路軍,曾任渤海軍區第二軍分區宣傳隊音樂教員,渤海軍區政治部宣傳隊音樂教員、副隊長、隊長。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調渤海區黨委任宣傳幹事,1950年調渤海區黨委文工團任戲曲隊隊長,同年7月調山東省文聯地方戲曲研究室,先後任副主任、主任。1952至1953年,任山東省歌劇團第一副團長,山東省呂劇團副團長、團長,黨支部書記等職。

個人履歷

1955年前往北京參加了由前蘇聯戲劇大師列斯里舉辦的導演講習班。1960年兼任山東省魯劇研究院副院長。1971年調入山東省「五七」藝術學校任黨委委員,革委會副主任。

新中國成立後,他在呂劇的改革創新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是振興和發展呂劇藝術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特別是在山東省呂劇團成立後,劉梅村同志不僅主持劇團的黨政領導工作,而且對劇團的藝術建設也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在當時艱苦的條件下,他帶領全團同志深入生活,艱苦創業,逐步形成了山東省呂劇團樸實、嚴謹的團風和表演自然、生活氣息濃郁的藝術風格。為豐富呂劇的音樂唱腔,增強呂劇的藝術表現力,他不斷搜集、整理各地的民歌曲藝及地方劇種的曲調和劇目,虛心學習其它劇種的優秀表演程式,為呂劇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是一個優秀的劇團管理者,同時也是一個出色的編導者。他在繁忙的領導工作中親自參與了《李二嫂改嫁》(張斌、靳慧新、劉奇英合作編導)、《蔡文姬》(與張斌合作,根據郭沫若的同名話劇改編)、《穆桂英掛帥》、《勞動人民的戰士》等劇本的改編和導演工作。省呂劇團排演的《三關擺宴》、《姊妹易嫁》、《借年》、《打金枝》、《王定保借當》、《借親》、《小姑賢》、《拾玉鐲》、《兩壠地》、《搜書院》、《龍鳳面》、《喝面葉》、《井台會》、《鴻雁傳書》、《沂河兩岸》等數十齣優秀劇目,無不凝聚着劉梅村的大量心血。在他的領導下,省呂劇團的思想建設和藝術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業績。十幾年中,劇團參加了赴朝慰問志願軍等重大演出活動,呂劇《蔡文姬》、《李二嫂改嫁》等在華東和山東省戲曲會演中獲得多項獎勵,曾多次晉京演出,並受到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陶鑄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借年》、《兩壠地》先後被長春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香港華人影業公司拍成電影藝術片,使呂劇成為全國有影晌的劇種。

劉梅村[2]同志非常注重發現和培養人才,他曾採取多種有益的舉措,使許多藝術家脫穎而出,湧現出了如郎咸芬林建華張斌李岱江、王俊英、李漁楊瑞卿、靳惠新、蘇智、吳韜、沈濤、李公綽、劉艷芳、郭麗華、錢玉玲、常蘭、賀偉、曲志剛等一大批在全國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藝術人才。

劉梅村同志忠於黨的文藝事業,為省呂劇團的思想建設、藝術建設和日常工作嘔心瀝血,創造了不可磨滅的業績,為呂劇事業的繁榮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視頻

劉梅村 (戲劇家) 相關視頻

豫劇《穆桂英掛帥》馬金鳳
蔡文姬

參考文獻

  1. 劉梅村(劉家奎) 呂劇劇作者 劉梅村,戲曲文化網,2019-01-27
  2. 呂劇藝人 劉梅村,東營市人民政府,201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