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方崑曲劇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北方崑曲劇院著名崑劇前輩表演藝術家韓世昌、白雲生、侯永奎、馬祥麟、侯玉山、沈盤生、白玉珍、魏慶林等曾在北方崑劇院任職和工作。

機構簡介

北方崑曲劇院成立於1957年6月22日,地處中國北京,是中國專業崑曲表演藝術團體之一。50年來,劇院以保護、繼承、發展、革新崑曲藝術為根本宗旨;以古今相因、革故鼎新為藝術創作思路;以弘揚北昆之豪放,取法南昆之綿長為藝術特色,傳承,整理、改編、移植、新創了一大批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優秀的傳統戲、新編歷史戲和現代題材的劇目,培養了一批在海內外有影響的優秀專業崑曲[1]演員,能夠承擔各類崑曲劇目的創作和演出.

成就

劇院先後培養了李淑君、叢兆桓、洪雪飛、蔡瑤銑、楊鳳一、王振義、史紅梅、魏春榮、馬寶旺、董萍等為代表的百餘名專業崑劇演員,繼承、 整理了一大批優秀傳統劇目,創作、改編、移植了一大批歷史題材和現代題材劇目,如:《牡丹亭》《西廂記》《琵琶記》《長生殿》《桃花扇》《荊釵記》《單刀會》《夜奔》《嫁妹》《山門》《斬娥》《辨冤》《女彈》《千里送京娘》《南唐遺事》《水淹七軍》《偶人記》《紅霞》《夕鶴》《誘降呂奉先》《妙醫》《貴妃東渡》等。毛澤東、周恩來、陳毅、江澤民、朱鎔基、李瑞環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多次觀看劇院演出並親切接見演職人員。

所獲榮譽

劇院先後有15個劇目獲創作演出獎,20餘人次獲優秀表演獎與特別獎,50餘人次獲表演獎。其中侯少奎、洪雪飛、蔡瑤銑、楊鳳一、劉靜、王振義、史紅梅、魏春榮等分別獲全國戲劇「梅花獎」。由蔡瑤銑、王振義主演的《琵琶記》榮獲1995年文化部頒發的「文華新劇目獎」。

21世紀以來,劇院新排劇目《宦門子弟錯立身》榮膺「第七屆中國藝術節文華新劇目獎」、「2004-2005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30名初選入圍獎」、「第四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等多項獎勵。

劇院以不同形式30餘次出訪過美國、日本、芬蘭、俄羅斯、瑞典、意大利、丹麥等國家和中國香港地區、中國台灣地區,受到海內外各界人士的高度稱讚,為祖國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2019年4月24日,第七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終審出爐,北方崑曲劇院顧衛英演出的崑曲專場(《牡丹亭·尋夢》《貨郎旦·女彈》《玉簪記·琴挑》獲戲曲類獎。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北方崑曲劇院獲得「崑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1年11月,北方崑曲劇院被授予「全國文化和旅遊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代表劇目

《百花記》《獅吼記》《奇雙會》《荔枝記》《喬老爺奇遇》《通天犀》《紅霞》《劈山引水》《漁家樂》《生死牌》《五人義》《釵釧記》《雷峰塔》《吳越春秋》《登上珠穆朗瑪峰》《中山狼》《文成公主》《李慧娘》《千里送京娘》《風箏誤》《荊釵記》《霞箋記》《逼上粱山》《連環記》《繡襦記》《玉簪記》《師生之間》《晴雯》《飛奪瀘定橋》《武松》《射紅燈》《社長的女兒》《血淚塘》《奇襲白虎團》《江姐》《小紅軍》《瓊花》《靈山鐘聲》《春江琴魂》《血濺美人圖》《雙按院》《共和之劍》《孫悟空大鬧芭蕉洞》《牡丹亭》《哪吒鬧海》《金銀梭》《宗澤交印》《西廂記》《天罡陣》《長生殿》《三夫人》《竇娥冤》《古城會》《出潼關》《文士家規》《青石山》《南唐遺事》《三上西天》《村姑小姐》《桃花扇》《閻惜嬌》《琵琶記》《夕鶴》《棋盤會》《水淹七軍》《偶人記》《貴妃東渡》等。

主要演員

王瑾

王瑾1971年生於北京,大學學歷,北方崑曲劇院國家二級演員。1982年考入北方崑曲劇院學員班,1988年畢業於北京戲曲學校。至今從事崑曲。主演劇目:大戲《釵釧記》《西廂記》《牡丹亭》《風箏誤》等。折戲《胖姑學舌》《思凡、下山》《春香鬧學》《相約、相罵》《昭君出塞》《刺梁》《梳妝、擲戟》《痴夢》《小放牛》等。

王振義

王振義,國家一級演員,着名崑曲小生,第十六屆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代表作品有《琵琶記》《西廂記》《長生殿》《玉簪記》《百花記》《關漢卿》等,現任教於中國戲曲學院。

邵天帥

邵天帥,國家二級演員,崑曲旦角,代表作品有《牡丹亭》《九蓮燈》《西廂記》《玉簪記》《爛柯山》《挑滑車》等,現就讀於中國戲曲學院戲曲表演研究生。

重排長生殿

北方崑曲劇院已經近十年沒有排演《長生殿》了。1984年,北方崑曲劇院在北京民族宮大劇院演出全本《長生殿》,大獲成功,主演洪雪飛也憑此摘得了第二屆全國戲劇梅花獎。之後,楊鳳一接過了北昆第二代「貴妃」的衣缽。1月13日,新版《長生殿》經過長期的蟄伏,在梅蘭芳大劇院華麗回歸,坐在幕後的是已任北昆院長的楊鳳一,站在台前的則是第三代 「貴妃」與「明皇」史紅梅與邵崢。

相關資料

崑曲,又稱「崑腔」、「崑劇」,是現今我國活躍於舞台上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入選「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六百年來傳演不息,被稱為「百戲之祖」。其風格清麗柔婉、細膩抒情,表演載歌載舞、程式嚴謹,是中國古典戲曲的代表,在中國文學、戲劇[2]、音樂和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 崑曲的起源發展 ,搜狐,2017-08-04
  2. 戲劇的分類 ,搜狐,202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