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君士坦丁堡賽馬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君士坦丁堡賽馬場原圖鏈接來自 T號外 的圖片

君士坦丁堡賽馬場(Hippodrome of Constantinople,土耳其語:Sultanahmet Meydanı, At Meydanı)是一個羅馬競技場,曾是拜占庭帝國京城君士坦丁堡的體育和社交中心。今天,這裡是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爾老城中心的蘇丹艾哈邁德廣場(Sultanahmet Meydanı),原來的建築只保存了少數的片段。在土耳其語中有時也稱為「馬廣場」(Atmeydanı)。

「賽馬場」(hippodrome)一詞源於希臘語的hippos(ιππος,馬)和dromos(δρομος,道路)。在古代世界,賽馬和雙輪戰車賽車是受歡迎的休閒活動[1],在希臘化時期、古羅馬時期和拜占庭時期的希臘城市,賽馬場都很常見。

歷史

第一座賽馬場修建於這座城市還稱為拜占庭的時代,當時它是一個省會城市。公元203年,皇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重建了該城,擴建了城牆,並修建了賽馬場,用於戰車比賽和其他娛樂項目。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決定將首都從羅馬遷往拜占庭,並將該城更名為新羅馬(Neu Roma),很快又更名為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大帝大規模擴建城市,其中一項重要的工程就是修複賽馬場。估計君士坦丁賽馬場長約450米,寬約130米,能夠容納10萬觀眾[2]

賽馬道呈U形,皇帝看台(Kathisma)位於其東端。皇帝看台有一個通道可以直接到達大皇宮,這個通道只有皇帝和皇室其他成員可以使用。在其北端,有四尊鎏金的銅駟馬雕像,不能確定是屬於古希臘還是古羅馬,它們在1204年遭到第四次十字軍的洗劫,運往威尼斯,安裝到聖馬爾谷聖殿的立面上,現在稱為聖馬爾谷之馬。沿賽道排列的其他著名馬匹和戰車的青銅雕像,現在都已不存在。賽馬場布滿了眾神、帝王和英雄的雕像,其中著名的作品,有留西波斯的赫拉克勒斯雕像、羅慕路斯與雷穆斯與狼雕像,以及蛇柱。在皇帝君士坦丁七世的著作《典儀論》(De Ceremoniis)中,描述了在薩拉森或阿拉伯訪客參觀之際跑馬場的裝飾品,提到了罕見的紫色帷幔和掛毯。

在整個拜占庭時期,賽馬場是城市社會生活的中心,大量賭注押在了戰車比賽。最初有四支隊伍參加比賽,每一支隊伍由元老院內不同的政黨(Deme)資助,它們分別是藍黨(Venetoi)、綠黨(Prasinoi)、紅黨(Rousioi)和白黨(Leukoi)。紅黨和白黨逐漸衰弱,並被其他兩個主要黨派吸收(藍黨和綠黨)。

每次參加比賽的共有八輛戰車(每隊兩輛戰車),各由四匹馬拉動,在賽馬場的賽道上競爭。這些比賽不僅僅是簡單的體育活動,還提供了罕見的機會,讓皇帝和平民可以來到一起。在賽馬場常會舉行政治討論。

藍黨和綠黨之間的競爭,往往與政治或宗教對抗相交融,有時甚至形成騷亂,其中最嚴重的是532年的尼卡暴動,估計有30000人死亡,許多重要建築,如第二座聖索非亞大教堂在暴動中被摧毀。目前所見到的第三座教堂,是由查士丁尼大帝在尼卡暴動之後重建的。

君士坦丁堡始終未能從第四次十字軍的破壞中得到恢復,直到1453年拜占庭帝國滅亡。那時,跑馬場已成為一片廢墟。1453年,這座城市被奧斯曼土耳其人征服,並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首都。

在奧斯曼帝國時期,由於土耳其人對賽車不感興趣,賽馬場原來的用途逐漸被人遺忘。但是,這個地方始終沒有建造建築物,而且還被用於各種慶典活動,例如蘇丹艾哈邁德三世兒子隆重豪華的割禮儀式,持續了幾天之久。在奧斯曼帝國的繪畫中,競技場的座椅和紀念建築仍然完好無損。今天,蘇丹艾哈邁德廣場的平面和尺度,都大致相當於已消失的賽馬場。

視頻

君士坦丁堡賽馬場 相關視頻

君士坦丁堡賽馬場復原
帶你走一趟伊斯坦堡蘇丹艾哈邁德廣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