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模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模村是中國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下轄的一個村,原屬歙縣,村內有檀干園、水街、高陽橋(廊橋) ,2007年被列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歷史

唐模村,原為歙縣所轄,現屬徽州區(原歙縣西鄉)。是唐朝越國公汪華的太曾祖父叔舉創建的。

公元923年,汪華的後裔汪遷回故鄉,起先居住在山泉寺。年近古稀的汪思立博學多才,精於天文地理。

他用八卦相中了山泉寺對面的獅子山,而且那裡有太祖叔舉種植的大片鬱鬱蔥蔥的銀杏樹,認為在這裡居住可以發子發孫。

故汪思立率兒孫遷到獅子山居住。經過幾代人的辛苦勞動,先後建立了中汪街、六家園、太子塘等建築物,逐步形成了一個聚族而居的村落。

汪思立率兒孫重返徽州時正值五代年間後唐建立,諸侯紛爭,強盛的唐朝已不復存在。汪氏子孫不忘唐朝對祖先的恩榮(即隨朝名將汪華歸順唐朝後被封為越國公,死後諡「忠烈王」),決定按盛時的規模建立起一個村莊,取名「唐模」(一說按盛唐時的模式、風範、標準建立)。

1087年,郡北許村的許貴一、許貴二兄弟倆因父母雙亡,投靠唐模村姑父家。經過幾代繁衍,許氏比當地的汪、程、吳三姓人丁更為興旺,成為唐模村的大姓望族。但他們不忘姑父的收養之恩,仍沿用「唐模」這個村名[1]。唐模村莊的形成、命名,是古代的徽州人重視風水與忠君思想結合的產物,深深地烙上了歷史文化的印製。

江南鄉村村頭理景最具代表性實例。

建設

唐模村是徽州古村,徽文化底蘊十分濃厚,擁有人文特色和古園林特色,被遊人譽為「中國水口園林第一村」美譽[2]

徽州區委、區政府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全力呼應黃山旅遊第二、三次發展高潮,立足「旅遊活區」,先後引進了上海復星集團、省旅遊集團合作開發唐模村旅遊,投入開發資金近2000萬元,興建了村西、東兩處大型生態停車場、旅遊綜合接待中心,修復了尚義堂、許氏宗祠、美人靠長廊,對旅遊沿線兩側房屋進行了全面改徽,村中古建築、古樹得到了有效的保護。

與此同時,村兩委還結合旅遊開發狠抓鄉村文化建設,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評選出一批「文明村民」等先進典型,營造了良好的文明村風和紮實的民風。唐模村現已成為新農村建設中典型的鄉村旅遊帶動型市級示範點,並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和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稱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