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研究會)原圖鏈接來自 我要閱讀網 的圖片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復旦大學下屬院系[1],前身可追溯到1923年復旦大學法學院建立的政治學系,其基礎為1964年成立的國際政治系,該系是我國於1964年在高校設立的三個國際政治系之一。2000年11月21日成立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

學院介紹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前身可追溯到1923年復旦大學建立的政治學系,其基礎為1964年成立的國際政治系,該系是我國於1964年在高校設立的三個國際政治系之一。當時僅有一個國際政治專業,主要研究方向為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與對外關係。改革開放後,國際政治系有了很大發展,

逐步增加了專業設置,擴大了招生規模。1980年首先增設了政治學專業。1984年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繼後於1988年又增設行政管理專業。在國際問題研究方面,復旦大學先後在校內和有關院系內建立了六個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和一個研究室,即美國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歐洲問題研究中心、韓國研究中心、俄羅斯研究中心、北歐研究中心和拉丁美洲研究室。這些研究機構在開展地區研究和發展對外交流方面成績斐然。

不斷深化的改革開放進程對中國的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研究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紀之交的中國,面臨着機遇和挑戰並存的國內外形勢。要實現民族振興,完成國家統一,承擔國際責任,中國必須具有能對國際形勢進行因勢利導的對外政策;同時,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社會經濟的全面現代化,中國面臨着國內政治體制優化和公共政策創新的雙重任務。

順應這種形勢,復旦大學決定成立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國際問題研究院。這一決定不僅是跨世紀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需要,也是學校發展的一大重要舉措。學院·研究院的建立將結束我校原有國際問題研究的分散狀態,實現學科優勢的整合,使我校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的學科建設、學術研究和學生培養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的前身為國際政治系。1923年設立的政治學系,1964年成立的國際政治系(中國高校最早設立的三個國際政治系之一),積累了數十年的人才培養與學術研究的豐厚經驗,逐步發展成為中國從事政治學、行政和外交教學與研究的主要基地。

為了適應新世紀對於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研究和人才培養的更高要求,於2000年組建了國際關係和公共事務學院,同時成立國際問題研究院。

該學院學科體系完整,培養層次齊全分明,在國內處於一流水平。其中國際關係為全國重點學科,政治學理論為上海市重點學科。

該學院擁有政治學一級學科博士點、5個碩士點、1個公共行政碩士點(MPA)[2]、4個本科專業。

學院教師學術研究成果豐碩,目前承擔國家重點項目13項,國家級項目17項,省部級項目12項,已出版各種專著、教材、譯著200多部,在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逾千篇,其中25項成果獲國家級或省部級獎。

學院與許多國外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師資和學生雙向交流關係,是接受外國留學生最多的學院之一,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學術聲譽。

學院重視並全力支持學生全面發展,第二課堂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創建了諸如「國際問題研究會」、「新半月談」等學生社團,每學期都舉行學院內部的辯論賽。

視頻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 相關視頻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宣傳片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2012級本科生畢業MV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