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斑芫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斑芫菁
原圖鏈接

大斑芫菁學名: 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別名眼斑大芫菁、黃黑花大芫菁,分布於浙江湖北廣東廣西雲南[1]小斑芫菁(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同屬鞘翅目芫菁科昆蟲。兩者之幼蟲皆為肉食性,取食蝗蟲卵和寄生蜂巢;成蟲植食性,喜食錦葵科植物的花。幼蟲對控制植食昆蟲有益,成蟲則對植物有一定危害。

兩種芫菁體型和斑紋十分近似,體黑色,鞘翅具粉紅色至橙紅色斑。區分要點:大斑芫菁觸角第11節基部窄於第10節;鞘翅基部靠近翅縫的黃斑較大,而小斑芫菁的黃斑較小,似眼睛,故小斑芫菁又名為眼斑芫菁。[2]


形態特徵

體長25~32mm,寬8~11mm。頭、體軀和足黑色,被黑毛.鞘翅黑、黃相間,黑色和黃色部分均被黑毛,而無淡色毛。頭密布小刻點,額中央有一條光滑縱紋,此紋的中部常擴展成1小光斑。觸角短,棒狀,11節,末節的基部狹於第10節的端部。前胸長大於寬,兩側平行,前端柬狹,背板密布細刻點,縱縫不明顯。鞘翅上前面的黑色橫帶中央連接l基部的一對黃斑較大,形狀較不規則。腹部末端後緣平直。醫用中草藥里的「斑螯」即眼斑芫菁和大斑芫菁。[1]

生活習性

安徽四川年生1代,以幼蟲越冬,幼蟲期約187~231天,化蛹後於7月末8月初進入羽化階段,羽化後10天交配,多在14時至夜晚進行,一般交配1~4次,每次2~7小時,交配後5~10天產卵,每雌產卵40~240粒,成蟲喜白天活動,喜歡掘穴,並把卵產在微酸性濕潤的土壤里,卵經21~28天孵化.8月下~9月下進入孵化盛期,幼蟲喜食蝗卵,經4次蛻皮發育成5齡,幼蟲多在田邊、地角、荒埂薄土裡取食和越冬。9~10月中旬成蟲陸續死去。該蟲繁衍力較低,孵化率57%左右,僅有12%~34%的幼蟲才能發育為成蟲,因此種群數量有下降的趨勢。[1]

為害特點

鋸角豆芫菁(Epicauta gorhami)和眼斑芫菁(Mylabris cichorii)相似。[1]

寄主

豆類、瓜類、花生芝麻、棉花、番茄辣椒、甜菜、刺莧等。[1]

防治方法

  • (1)每平方米平均有蟲0.5~1頭以上時,可用網捕成蟲,售給藥材商店。
  • (2)發生嚴重地區,收穫後及時耕翻滅蟲。[1]


參考資料

  1. 1.0 1.1 1.2 1.3 1.4 1.5 大斑芫菁 (中文). 
  2. 美麗的大斑芫菁和小斑芫菁. 壹讀. 2016-08-1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