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津市耀華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津市耀華中學
圖片來自itsfun.com.tw

天津市耀華中學,也稱耀華中學,簡稱耀華,曾名天津公學耀華學校天津市第十六中學,位於中國天津市和平區南京路106號,是天津市歷史悠久的重點中學之一。

耀華中學於1927年由近代實業家、天津英租界工部局華人董事莊樂峰天津英租界戈登道37號創辦,初名天津公學,是一所面向英租界內華人的私立精英學校。1930年代,更名為耀華學校,寓意"光耀華人",後引申為"光耀中華"。1952年,學校由天津市政府管,由私立學校改為公立學校,並更名為"天津市第十六中學"。1988年12月,校復名"天津市耀華中學"。原北洋大學校長趙天麟、物理學家錢偉長曾在此任教。

耀華中學的校訓為"勤樸忠誠",校門的匾額由近代書法家孟廣慧書寫。

截至2017年,耀華中學是天津市教育委員會直屬重點中學、天津市首批示範性高中校,時任暨第十五任校長為任奕奕。

名稱沿革

天津市耀華中學1927年創辦之時,是一所服務英租界納稅華人的英式精英學校且隸屬於天津英租界的行政管理機構工部局,故根據英國傳統最初命名為"天津公學",英文校名為韋氏拼音的"Tiehchin Kung Hsueh",簡寫TKH。

1933年,名稱備案問題而更名,校名"耀華"由校董樊樊圃提名,取"光耀華人"之意,後被引申為"光耀中華",遂更名"耀華"。

1933年10月,經國民政府教育部核准立案,耀華學校的中學部改名為河北省私立耀華初級中學。

1934年1月4日,耀華學校的小學部經天津市教育局核准立案,改名為天津市耀華小學校。

1934年9月經教育部核准,定名為河北省私立耀華中學校。

1952年12月23日,私立耀華學校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天津市第十六中學",校名由葉劍英題寫。

1988年12月21日,學校復名"天津市耀華中學"沿用至今。同時,在對外交流時使用「Yaohua High School」作為英文校名。

歷史沿革

英租界天津公學時期(1927-1933年)

1920年代初,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創辦了英國文法學校,但只有外國納稅人子女可以入學接受教育。 居住在天津英租界的華人社會名流遂向天津英租界工部局提出"英租界向界內華人徵收稅款,理應用此做一些諸如興辦教育等有益公眾的事"。

1927年,時任天津英租界華人納稅會董事莊樂峰聯合鍾蕙生、馮仲文等人發起先生籌三萬四千兩白銀創辦天津公學並任校董,聘請北洋大學學監王龍光為校長,最初校址位於天津英租界戈登道37號,是一所服務英租界納稅華人的英式精英學校,名為"天津公學",隸屬於天津英租界工部局,英租界工部局根據每年華人納稅金額的1.8%對學校進行補助。英租界內還成立了與天津英租界工部局訂立保管契約的天津公學保管團以主導學校管理事務。

1927年9月1日,天津公學正式開學時共有學生33人,至第一學期結束時增至46人。在1920年代末「教育中國化」的浪潮中,由英租界華人完全接管,成為私立學校。

1928年7月,曾官費留學哈佛大學、獲建築工程博士學位的嚴松章繼任校長,同時學校遷址至紅牆道(今新華路)天津英文學校舊址,增設小學高級班。嚴松章在任期間,注重師資,優先聘請清華北大等著名學府的畢業生任教。同時,嚴松章親自設計繪製了新校舍的建築圖紙,並監督建造第一、二、三校舍。

1928年,學校租借了天津英文學校的校址暫用辦學[1],但申請就讀者與日俱增,學校仍無法容納。莊樂峰英租界工部局提出劃地擴建的要求,覓得牆子河畔一片53畝的窪地作為學校擴建的新校址,並聘請英國建築師設計建造新校舍,落成後的新校舍含有小學部、男生中學部、女生中學部、體育館和圖書館等,又從國外購進物理、化學、生物等儀器。  

1929年,第一校舍落成,作為男生中學部;1930年第二校舍落成,作為小學部。1930年中學部成立,男女分班,有學生600餘人,教職員30餘人。

1931年初,天津公學學校管理委員會成立,為學校最高決策及監察機構,相當於學校的董事會,第一任主席團成員為莊樂峰、鍾慧生、吳連珀,其他三名委員為裴恩德、鄭慈蔭和英國籍的德輔廊。同年,第三校舍落成,作為生物、化學等實驗實習室以及女生中學部。

1932年,學校禮堂在校園東端開始動工興建,工程造價為28萬兩白銀;最後,又建成第四校舍,作為物理實驗實習室以及女生小學部。

到1933年10月在校學生已達800人,,校建設已經初具規模。

英租界耀華學校時期(1933-1937年)

1933年10月,根據國民政府關於學校備案的規定,中學部改名為河北省私立耀華初級中學。

1934年1月4日,耀華學校的小學部改名為天津市耀華小學校。同年9月經教育部核准,學校定名為河北省私立耀華中學校。學校定名"耀華",取"光耀華人"之意,後引申為"光耀中華"。同年,耀華校董莊樂峰以八百銀元為價,經多方托請書法家孟廣慧書"耀華學校"四字牌匾。

1934年,第二任校長嚴松章因病辭去校長職務,天津公學管理委員會一致決定邀請在教育界有崇高威望的「趙君達公」出任第三任校長,趙天麟欣然接受聘請。1934年11月,耀華學校管理委員會確定了校旗,校色和"勤樸忠誠"的校訓。同時,學校規定校旗為紅色,並用英文校名TKH做成藍色盾形,繞以華文校名,校色用紅藍,校訓定為勤樸忠誠,校標為盾牌,譜寫了校歌,撰寫了校志銘。

1935年4月15日,第四校舍開工建設於10月15日竣工,同時,學校在圍牆道和公學道新建校門兩座,至此牆子河畔的新校捨全部竣工。

1936年8月,《天津耀華學校記》和《本校禮堂落成記》石碑嵌入禮堂入口大廳的牆壁,保存至今。 1936年6月,天津市舉行首屆高中畢業生會考,耀華學生的成績居全市各校之冠。

在抗日戰爭之前,耀華學校有"貴族學校"之名,一則因為它位於英租界中校舍、設備、師資等條件在當地首屈一指;二是袁世凱曹汝霖徐世昌張學良等政商名流的後代均在耀華學校就讀,學費也比當時一般的私立學校昂貴。同時抗戰之前,耀華學校同英租界內教會學校一樣重視英文教育,部分課程使用英文授課。

1937年5月11日,耀華學校舉行建校十周年校慶,「校門之內高搭彩坊,環以電燈,操場四周遍懸"燈彩",天津英租界名流及師生家長共計1300餘人參加了典禮,各界為辦學捐款已逾百萬元,同時,作為校慶的一部分,校方出版了耀華年刊同時刊登了大量當時學校的影像資料並保存至今。

戰亂時期(1937-1949年)

193年七七事變後,位於租界外的南開大學南開中學校舍被日軍飛機炸毀。南開大學開始向內陸搬遷,而南開中學部分師生則失學。耀華中學因坐落在英租界而倖免於難,耀華學校第三任校長趙天麟主動開設"特班",收留南開中學及其他天津租界外因戰亂而失學的師生。包括梁思禮在內的一批華界師生均轉入耀華中學。

為此,抗日戰爭時期的耀華中學校舍為擴容並改為上午、下午的兩班制,以供由耀華與南開的師生上下午交替使用,原南開師生等下午在耀華學校校舍上課。隨後,天津局勢稍有穩定,但特班學生因耀華學校"設備完全、環境優良、教授熱心"而不願轉學,希望在此繼續學業。故一年後,耀華學校的中學正班改為"耀部",南開特班改稱耀華學校"華部",而華部學生其上學年考試成績優良者,擇優提入耀部,以使得華部學生逐步減少,最終於1939年取消耀、華兩部。

在天津被日軍佔領後,趙天麟抵制佔領當局推行的「親善」教育,拒絕更換佔領當局指定的教材和日軍武裝入校參觀。每逢重大活動,耀華學校師生堅持唱中國國歌、懸掛中國國旗,引起日軍的不滿。

1938年6月27日清晨,趙天麟校長在從家中前往學校途中,被日軍暗殺團分子槍殺。隨後,耀華學校全體師生及社會人士,自發地組織遊行請願,抗議日軍暴行。武漢國民黨中央政府對趙天麟頒布褒獎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趙天麟亦被追認為烈士。

1942年,耀華學校第五校舍落成。1942年起,耀華學校被迫由教授英文改為教授日文。直至抗戰結束,耀華學校重新恢復英文教學,部分課程重新開始使用英文授課。

1947年1月1日,耀華中學學生與南開大學、北洋大學、南開中學等學校學生共3000人舉行抗議美軍暴行的遊行。3月30日,天津工商學院管弦樂隊借用耀華禮堂舉辦"天津工商大學募集助學金音樂演奏會"。同年暑期,國民政府委派《民國日報》總主筆俞大酉任耀華學校的第六任校長,此時校董事會成員有吳鼎昌、周寄梅、徐世章、原天津市長張廷諤、時任天津市市長杜建時等。

俞大酉任校長期間大力提倡課外社團活動,組建了歌詠團、舞蹈班、口琴隊、話劇團、國劇社、演講組等社團組織。

1948年6月,在趙天麟校長犧牲10周年之際,耀華中學決定將學校圖書館定名為"君達堂"以示紀念前校長趙天麟烈士。同年12月中旬,國軍94軍43師師部一個炮兵營和129團部,總共3000餘人,進駐耀華學校並以此為據點。

1949年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路攻城部隊在耀華學校攻下駐守國軍的最後一個據點後會師,正式接管天津並宣佈"天津解放"。

1949年至文革前(1949-1966年)

1949年1月,耀華學校複校委員會成立後,耀華中學、耀華小學相繼複課。 同年2月,耀華學校校務委員會建立,趙伯炎任主任委員。

1950年,抗美援朝時期,耀華學校共有73位同學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其中,鄭宗慶、李俊水、陳爾和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被授予"空軍英雄"稱號。

1952年12月23日,私立天津市耀華學校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辦,改為公立學校,中學部與小學部分開中,學部更名"天津市第十六中學",為天津市重點中學,也是天津市高中規模最大的中學,小學部更名"天津市五區五小"。從此,耀華學校的中學部和小學部分為兩個獨立單位。

1960年代,耀華中學被評為全國先進教育單位,耀華中學的飛機航模小組學生得到周恩來鄧穎超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與肯定。

1962年12月18日和1963年2月初,教育部部長楊秀峰兩次到耀華中學視察工作。

文革期間(1966-1976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以來,受到政治運動的影響,耀華中學(天津十六中)的教學秩序受到了相當程度的干擾。包括天津十六中在內的天津市各中學率先相應文革的造反運動。由學生組成的紅衛兵組織蜂擁而起,揪鬥學校領導和教師、衝擊黨政機關[2]

6月8日,十六中學生成立了以天津市長胡昭衡之子李羅力為首的學生組織"十六中文革委員會"。6月21日,天津市委在民園體育場召開了全市中學生慶祝廢除高考制度大會,天津十六中的學生在會上散發了言辭激進的《給全市革命青年的一封信》,號召天津市的中學生一致反對天津市委領導幹部。天津市委領導高度重視事態發展,認為李羅力等學生造反運動與其父天津市長胡昭衡有關,因此認為十六中學生揭發批判天津市委的行為是"鬧事",於6月22日向天津市第十六中等大專院校、中學派出工作組,加劇了同造反派的對立。

毛澤東在得知後指責工作組"起壞作用,阻礙運動"之後,天津市委被迫宣佈支援天津十六中部分學生散發的《給全市革命青年的一封信》,並對在"十六中事件"中所犯的"方向路線性錯誤"進行檢討、撤走派往天津市各大專院校、中學的工作組。

1966年8月,學生自發回應文革的政治運動,曾短暫將校名改為"毛澤東主義戰校"。

1967年3月20日,天津市革委會要求天津十六中開始四年學制的試驗,即初中二年,高中二年。

1974年,天津市政府計劃將天津十六中自市中心遷往天拖南地區,最終在師生、校友的反對下未能實施。然而文革期間,建校初期自外國購買的部分精良儀器設備遭到損毀。

改革開放以後(1976年至今)

1978年,天津市第十六中學被確定為天津市首批重點中學。

1987年,天津十六中按照天津市方面教改試點要求,由完中校改製為天津市第一所高中試點校。

1988年,學校決定復名「天津市耀華中學」,9月18日得到天津市教育局批准,複名大會於同年12月21日耀華禮堂召開。

1990年,位於學校西南角的耀華科教館落成。

1998年,耀華中學圖書館新館重建落成。

1999年8月,時任天津市市委書記張立昌部署天津市中小學教育佈局結構調整時,提出"再建幾所'南開'、'耀華'",使耀華中學和南開中學成為天津市中小學的榜樣學校。

2000年,藉由中小學教育佈局調整的契機,耀華中學爭得天津市規劃局等部門協助,將耀華路劃歸耀華中學使用,同時將原校址旁邊已經被被開發商預購的耀華里土地歸還,併入學校成為新校區,使得學校面積由49畝擴大為80畝。

2002年,耀華中學改擴建工程被確定為天津市市政府重點工程。

2003年8月,耀華中學新教學樓在老校區東北一側的新校區落成。新教學樓分別以校訓命名為"尚勤樓"、"尚樸樓"、"惟忠樓"和"惟誠樓",其中尚勤樓為理化生實驗樓。

2005年,耀華中學收購緊鄰的「新華職工大學」大樓,將其改造為耀華嘉誠國際中學的初中部,並將校園擴展。

2006年8月8日,天津市第一塊歷史風貌建築保護標誌牌在耀華中學禮堂前掛牌[3]。同年,該校恢復義務教育段內初中招生。

2010年,耀華中學獲得首屆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資格。2010年4月,青海玉樹地區發生強烈地震,該校隨即承擔了563名災區學生的轉移安置和就學任務。

2011年,耀華中學被評為中國百強特色十佳創新學校。同年10月,該校拔尖創新人才後備梯隊培育中心成立並舉行揭牌儀式。

2014年,耀華中學與濱海新區教育局合作在天津自貿區濱海新區中心商務片區選址建設天津市耀華中學濱海學校。

老校舍風格

耀華學校建設於當時天津英租界圍牆道的一塊三角地,採取封閉、完整、自成一體的院落式佈局,受歐洲新藝術運動影響,整個建築是現代的,又融合了西洋古典的手法,整體感強,細節精緻,被認為是20世紀初期受歐洲探新運動影響而創新的精品[4]

整個校舍的總平面圖近似於一個三角形,所有校舍都沿著東部進行周邊式佈置,第二與第四校舍以過廳"二四通道"相連,而第一與第三校舍則用大禮堂門廳相銜接。這種內廊式的校舍平面布局,不僅使整個校舍連貫互通,有機結合,而且使用上使捷而緊湊。

整個校舍的建築風格,具有明顯的折衷主義傾向,不僅講求立面處理的簡潔性和注重建築功能的實用性,而且對門廳、人口和室內裝飾方面也注重使用古典的建築構件。

耀華學校四座校舍及禮堂均是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其中第三校舍和第四校舍原本由英國人設計,後因費用較高,改由閻子亨設計。耀華學校禮堂始建於1932年,1935年落成,由英國建築師庫克和安德森二人共同設計的,被列入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5]。  

2011年8月,耀華中學擬斥資11,636萬元對老校舍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加固、提升防震抗災級別,但遭到部分天津文物保護人士的阻撓。

新校舍特色

耀華中學新校舍,2003年8月在毗鄰耀華中學老校舍的耀華里舊址落成,是天津市政府重點工程,由教學樓、理科實驗樓、食堂、宿舍樓和游泳館組成。在設計過程中,校方徵詢了校友的意見,錢偉長向時任校長曲麗敏表示希望新校舍"風格別太懸殊,要保證耀華新老校區的"一致性"。[6]

新校舍由耀華中學校友、華匯設計總建築師周愷主持設計,耀華新教學樓面向東北的主立面是一片柱廊,串聯起四棟教學樓,四座主要教學樓依據校訓命名為尚勤樓、尚朴樓、惟忠樓、惟誠樓。

在使用方面,尚勤樓為理科實驗樓,尚朴樓、惟忠樓和惟誠樓三座樓均為教學樓。耀華中學新校舍沿用了老校舍紅色的主色調,保存了耀華人對母校的集體記憶。耀華中學改擴建不僅在佈局、建築體量延續了原有文脈,還從老建築上提取出合適的符號加以運用,充分表達了對歷史的尊重。

耀華路

耀華路 ,是介於耀華學校新校舍與舊校舍之間一條路,1921年興建,1927年後隨耀華中學的前身天津公學的興建而得名公學道[7]

日本佔領天津後,1943年公學道改稱興亞二區22號路。日本戰敗後,興亞二區22號路更名為耀華路。

耀華路最初是天津市的一條市政道路,長200餘米,連通營口道和南京路,道路西南側為耀華學校,東北側為民居耀華里。 ] 1960年代開始,由於歷史原因,耀華路被被煤店、園林管理班點、街道生產廠房、震後臨時建築所佔據,據統計有77間1,981平方佔據了整條耀華路。

2000年8月,天津市在暢通工程中將佔據耀華路的臨時建築全部拆除,恢復其通行功[8]

2003年8月,耀華中學新校舍落成與耀華中學老校舍共同組成耀華中學的新校址,因此分割新舊校區的耀華路被併入耀華中學成為校園道路。

校園風物

耀華學校在建校初期栽種法國梧桐,建設新校區後並進行了增種,歷經80餘年被視為學校歷史的象徵。耀華校園中銅像共有十餘座,已經成為學校景觀重要的組成部分。

1995年,在耀華科教館前樹立原校長趙天麟烈士銅像,後遷移至2006年落成的耀華中學校史館前。

2004年12月29日,校友的捐助集資30餘萬元,為在耀華任教過、就讀過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在耀華路旁設立銅像。

2005年11月,錢偉長院士銅像在新教學區"才華橫溢"噴泉池前落成。

耀華系列學校

耀華嘉誠國際中學耀華濱海學校是耀華中學創辦的民辦學校。

耀華嘉誠國際中學由天津市耀華中學和北京加成通業信息諮詢有限公司共同創辦,前身是公辦民助的天津市華星中學,以收購的新華職工大學教學樓更名的明德樓作為初中教學樓,2009年更換北京北方投資集團為新的辦學合作夥伴[9]

耀華濱海學校是天津市耀華中學與天津濱海發展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創辦的全日制寄宿中學,地處東麗區河東區鄰界處,在世紀大道沿線的南側,是為濱海新區服務所建設的分校,與耀華中學師資共用[10]

2014年,耀華中學與濱海新區教育局合作在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選址建設天津市耀華中學濱海學校,規劃佔地108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9000平方米,48個教學班規模。

耀華小學,隸屬於天津市和平區教育局,歷史上原本是耀華學校小學部,同耀華中學有歷史淵源。1952年12月23日,私立耀華學校由當時的天津市人民政府接管後改為公立學校,小學部更名為"五區第五小學",幾經合併拆分,2007年10月6日於耀華中學80年校慶之際,更名"耀華小學",但與耀華中學並隸屬無關係。

對外交流與合作

耀華中學與哈爾濱市第三中學東北育才學校大連育明高級中學建立了四校教學共同體。

2009年,耀華中學在哥倫比亞新格拉納達學校建立了哥倫比亞的第一所孔子課堂[11]

2013年12月,在[天津市教委]]與濱海新區協調下,耀華中學與天津開發區二中、塘沽紫雲中學正式簽訂校際聯盟協定。

在國際交往方面,耀華中學國際部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麻省大學肯特州立大學蒙大拿大學羅徹斯特理工學院等建立了合作關係[12]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 《天津市耀華中學校長任奕奕 :培養一個優秀群體而不是幾個狀元》,中國青年報,2013-01-14
  • 《天津老銀行》,天津大學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ISBN978-7-5618-2598-3
  • 《"耀華之父"的校事與家事》,城市快報,2010-11-10
  • 《天津市志·基礎教育志》,天津市地方誌編修委員會辦公室,2007
  • 《天津市志·租界志》,天津市地方誌編修委員會辦公室,2007
  • 《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選編》,天津古籍出版社,天津市檔案館,2013年1月第一版,isbn=9787552800678
  • 《學校應該是師生執著求索的樂園——對話天津市耀華中學校長任奕奕》,天津教育,韓大勇,2013年
  • 《老校友梁思禮母校回憶——77年前日軍轟炸南開中學》,張雯婧,2014-07-17
  • 《耀華中學第三任校長趙天麟遇害時同學聽到槍聲》每日新報,任悅、李海燕、劉耀輝、張宇塵,2014-08-18
  • 《日寇暗殺趙天麟真相》中國檔案報,周利成,2010
  • 《南開大學校史》南開大學出版社,南開大學校史編寫組,1989-10
  • 《天津小提琴藝術發展狀況研究—20世紀上半葉》天津音樂學院,劉倩,2016-06-10
  • 《耀華中學校史》耀華中學,耀華中學校友會、校史館,2005
  • 《津門校史百匯》天津人民出版社,張紹祖,1994
  • 《建國以來天津基礎教育發展研究》天津市教科院學報,陳雨亭、胡振京、王慧霞,2009
  • 《八十述往》津人民出版社,李中垣,1998
  • 《張立昌:努力創辦全國、乃至世界一流的教育》王立文,2002-08-07
  • 《一個真正的耀華人——曲麗敏校長寫意》天津教育報,2010-11-08
  • 《劉勝玉強調:示範校建設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天津日報,武志成,2003-03-08
  • 《563名玉樹學生就讀天津耀華濱海學校》天津日報,2010-08-31
  • 《耀華中學喜迎建校85周年》天津日報,張雯婧,2012-10-07
  • 《天津耀華中學:創新課讓躍動青年展才華》渤海早報,2011-10-12
  • 《天津市濱海新區13個教育項目啟建》渤海早報,2014-07-16
  • 《建築師要重視工業建築創作 ——對話第五梁思成建築獎獲得者黃星元》中國建設報,2010-07-24
  • 《大匠蹤跡:中國近現代經典建築掠影》百花文藝出版社,竇忠如,2006,isbn=9787530644706
  • 《耀華中學禮堂遭違章改造?》城市快報,陳欣,2011-08-26
  • 《天津耀華中學禮堂遭違章改造? 學校:只是加固校舍》城市快報,2011-08-26
  • 《津市中小學德育教育先進學校經驗展示》天津日報,天津市耀華中學,2013-10-23
  • 《用都市設計理論解讀耀華中學改擴建設計》天津大學學報增刊,何嘉耕,2008年06月
  • 《教育家錢偉長銅像安裝在耀華中學校園內》天津日報,2005-11-03
  • 《新區將再添5所"名門"分校 4所與濱海合作辦學》渤海早報,2013-12-14
  • 《耀華小學重現津門》天津日報,2007-09-04
  • 《天津市制定市區名校與濱海新區學校建立校際聯盟工作方案》天津教育報,2013-09-0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