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孟慶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孟慶山(1906年-1969年),原北省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少將軍銜,同時被授予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69年2月17日在天津病逝,享年63歲。

生平經歷

1906年,孟慶山出生於河北蠡縣萬安村,因家庭貧困,他從12歲便開始分擔家裡的生活重擔。1924年由於軍閥混戰,加之水旱災害,18歲的孟慶山被迫離開家鄉,到天津去做苦工。1925年,孟慶山來到北平,參加了馮玉祥的國民軍,因軍事素質過硬和作戰勇敢,很快便被提拔為班長、排長、連長,直至副營長。

北伐戰爭後,孟慶山所屬部隊被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1931年12月,寧都起義爆發,二十六路軍全體將士參加紅軍

此後不久,孟慶山在一間民房裡初次見到了毛澤東周恩來。周恩來在介紹孟慶山時風趣地說:「這是孟慶山同志,馮(玉祥)先生的手槍隊長。」孟慶山立即上前一步給毛澤東同志敬禮,毛澤東高興地握住他的手,熱情鼓勵說:「以後可大有用場了。」孟慶山則憨憨地表態:「當了紅軍,我們渾身是勁兒。」毛澤東笑了:「有了你們,紅軍會發展得更快。[1]」參加紅軍後孟慶山先後任中央軍委教導團第四團團長,紅三軍團司令部幹部隊隊長,參加了樂安、宜黃、建(寧)黎(川)泰(寧)等戰役。在樂安戰鬥中,孟慶山身負重傷,子彈從腰間穿過,離腰椎僅2厘米。在此後的反「圍剿」戰鬥中,孟慶山再負重傷,胳膊和腿肚子被敵機炸彈炸傷。

1934年10月,滿身傷病的孟慶山隨部隊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在南渡烏江,巧過金沙江,搶渡大渡河,經過天全、蘆山、寶興後,孟慶山隨部來到夾金山下。對於多次身負重傷的孟慶山來說,翻越眼前這高五千多米、終年積雪的夾金山絕對是一個生死考驗。

1938年初,日軍占領河間城後,燒殺淫掠無惡不作。為消滅河間日軍,孟慶山率領1.5萬多名抗日將士,切斷敵人增援的後路,把河間城團團圍住[2]。城裡的敵人見此情景,緊閉城門不出。

1939年8月孟慶山當選為七大代表。1940年4月離開冀中赴延安。後因局勢變化,七大延期,組織上便留其在延安學習,1940年9月進入軍政學院學習,1941年8月至1942年3月在軍事學院高幹隊學習。1942年至1945年在延安黨校學習並參加了延安整風運動。日本投降後孟慶山回冀中九分區任司令員,1947年1月調冀中區任黨委武裝動員部部長、冀中軍區副司令員。1949年省軍區成立後,任石家莊軍分區司令員。

1955年9月27日下午,毛主席在中南海懷仁堂親切地握着孟慶山的手問道:「你是冀中的孟慶山吧!」他立正回答:「是,主席您還記得?」主席笑着說:「那怎麼能忘記啊!」那一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同時被授予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授銜後,孟慶山繼續擔任河北省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另外還兼着體委的領導工作。

解放後,大批冀中的幹部進了城。許多人和孟慶山很熟悉,大家尊重他、敬仰他,時常有人來家裡看望。

1964年孟慶山離休。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神州大地到處是鋪天蓋地的大字報,孟慶山許多在領導崗位上的老戰友都成了「走資派」、「叛徒特務」。為了整倒這些老幹部,經常有一些造反組織帶着介紹信找到他搞外調,他們企圖從孟慶山那裡搞到一些可以作為所謂證據的材料。特殊時期,孟慶山剛直不阿堅持實事求是,儘自己的努力來保護這些老幹部。當時這些老幹部主要是在冀中工作過的,如黃敬、孫志遠、呂正操、程子華、林鐵、羅玉川等,他們和孟慶山都共過事,比較了解。1967年至1968年,孟慶山接待了一百多群眾組織外調人員,在外調造反組織的反覆衝擊下,病情加重,有時從辦公室出來,頭暈得要扶着牆走。但是孟慶山不顧造反派的威脅利誘和無理要求,堅持證明這些老幹部清白的歷史和對革命做出的貢獻。1969年除夕的清晨,孟慶山突患重度腦血栓,深度昏迷,後經搶救無效,於1969年2月17日在天津病逝,享年63歲。經周恩來總理特批,1969年2月22日,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視頻

孟慶山 相關視頻

孟慶山兩萬驍勇頂十萬兵
開國將軍孟慶山少將後代講述父輩故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