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華·伊布拉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華·伊布拉欣

圖片來自thewatcher

拿督斯里安華·依布拉欣(Dato' Seri Anwar bin Ibrahim;1947年8月10日),馬來西亞政治人物、現任馬來西亞反對黨實權領袖以及波德申國會議員,曾任馬來西亞副首相、財政部部長、文化部部長等職。曾擔任7屆檳城州峇東埔區國會議員,在2018年10月到2020年2月被認為與前首相馬哈迪·莫哈末共同領導馬來西亞。

介紹

安華曾在前政府國民陣線巫來由人統一組織(巫統)的時期,從1993年至1998年間曾是馬來西亞第七任副首相,在1991年至1998年間也是財政部長,被視為馬哈迪·莫哈末的接班人,後來他被馬哈迪革職,於1999年4月起被監禁。隨着2004年被釋放出獄,他成為在野黨的領導人,並率領在野黨組成人民聯盟,參與了2008年2013年大選

安華自2015年因第二次肛交罪成立後被聯邦法院判入獄五年,失去議員資格,隨後在雙溪毛糯監獄裡服刑。[1]在囚禁期間,一個新的在野黨聯盟希望聯盟成立,並推選安華為聯盟實權領袖,後推選已退出巫統的馬哈迪為聯盟首相候選人。

自2017年11月以來,安華因肩膀舊傷而保外就醫,隨後一直在醫院接受復健。安華的刑期原本於2018年6月8日屆滿,但隨着希盟在5月9日全國大選中勝出,首相馬哈迪指令特赦局着手處理安華的特赦事宜,並使安華於2018年5月15日在得到國家元首特赦後重獲自由[2]。出獄之後,安華正式加入希望聯盟黨主席理事會,而其他成員有馬哈迪、旺阿茲莎林冠英末沙布慕尤丁[3],成為執政聯盟領導之一。重新成為馬哈迪的接班人之後,馬哈迪承諾會在兩年後交棒予安華;由於之後馬哈迪未如約交權,他亦因此在2020年重任反對派領袖。

個人生活

安華出生在檳城大山腳直落卓坤,父親依布拉欣阿都拉曼(Ibrahim Abdul Rahman)是醫院搬運工,並於後來參政,在1959年至1969年間當選為巫統威中區國會議員,同時在1964年至1969年間也是衛生部政務次長,直至1969年大選敗給了民政黨候選人。母親仄燕胡先(Che Yan Hussein)是個活躍於檳城巫統基層政治的家庭主婦。安華在中學時期於江沙馬來學院度過,在馬來亞大學修讀馬來語研究,在1974年至1975年在監獄期間修讀馬來西亞國民大學(現國立大學)的文學碩士。

他和旺阿茲莎結婚,兩人有四位女兒及一位兒子,長女努魯伊莎也是現任峇東埔國會議員。

早期

在1968年至1971年間,身為馬來亞大學學生領袖的安華是馬來西亞全國穆斯林學生聯盟主席,同時也是馬來亞大學馬來語協會主席,在當時他已表現出他的領導才華。1971年,他在馬大考取馬來文研究學士文憑後,聯合創辦馬來西亞伊斯蘭教青年組織(ABIM)並擔任組織幹部成員(後來1974年當選主席),同年他當選成為馬來西亞青年理事會(Majlis Belia Malaysia)第二任主席。

1974年,安華因為率領學生抗議鄉村貧窮和饑荒而被逮捕。這是因為有報告顯示在吉打州華玲縣里的村莊有一家人因饑荒而死亡,但後來被證實是錯誤的,不過華玲的割膠工人因為1974年的橡膠價格滑落而遇到嚴重困難。安華被允許未審先扣的內安法令扣留監禁,在甘文丁拘留所渡過了20個月。從1975年到1982年間他是世界穆斯林青年大會(WAMY)的亞太區代表。安華同時也是1981年在美國創立的伊斯蘭教義國際研究所的榮譽創辦人。

他曾經是四位執行總裁,董事會成員中的一位 ,也是受託人。他在1983年至1988年間擔任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校長。2011年,他與一群跟穆斯林兄弟會有關人士參與了美國舉辦的2011年美國與伊斯蘭世界論壇(U.S.-Islamic World Forum)。

1971年到1979年間,安華是以「憤怒青年」形象顯露鋒芒的時代,是立場鮮明的馬來民族主義伊斯蘭主義者。

政府官職時期(1982-1998)

投入政壇

1982年全國大選前一個星期,馬哈迪宣佈身為馬來西亞伊斯蘭青年運動創辦人兼第二任主席的安華加入巫統,讓其自由派支持者大跌眼鏡。巫統當時由馬哈迪領導,於1981年就任首相。馬哈迪擔任教育部長期間,對安華的勇氣、辯才及見識極為欣賞,因此在出任首相後,便有意將安華延攬麾下。經兩位好友依布拉欣阿里及蘇卡蘭沙米的穿針引線,並通過當時的財政部長東姑拉沙里的安排,安華得以和馬哈迪見面。而馬哈迪更極力邀請安華加入巫統,加入巫統後,他立即參與大選,並成功攻下檳城唯一的回教黨(現伊斯蘭黨)堡壘區-峇東埔國會選區,隨後受委為首相署副部長。

安華在巫統的內閣團隊長達16年,在政府官職內步步高升:1983年擔任文化、青年及體育部長,1984年轉任農業部長,1986年成為教育部長至1990年。當時民間預測安華有擔任副首相的野心,被視為馬哈迪的接班人,因為之前多數擔任馬來西亞教育部長的人,之後會被委任為副首相。同時也被西方媒體看好是未來重要的亞洲領袖之一。

當他身為教育部長期間,安華對國家學校課程推行了一些政策。其中一個重要變化是列為國語的馬來西亞語易名為馬來語。非馬來人族裔批評這變動會導致年輕一代疏遠國語,認為馬來語是馬來人的語言而不是馬來西亞人的語言。

身為教育部長的安華在國際事務上表現非凡,在1988年當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理事會主席。同年安華也成為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第二任主席及東南亞教育部長理事會主席。

黨職方面,在1982年9月,他在巫青團團長職競選中,以183票對173票擊敗原任團長拿督蘇海米,當選團長。同年再度競選青年團團長時,以226比137再次擊敗蘇海米,証明其勢力迅速膨脹。1986年改選,繼續蟬聯團長。他以303票,擊敗當時對手賽哈密,後者只得109票。1987年黨選,安華放棄巫青團長一職,改為競選副主席。他和拿督阿都拉巴達威以及旺莫達中選為副主席,不過在這場六角戰中,他僅得850票,排名第三。在1990年黨選的同樣六角戰中,他是得票率最高的副主席。

1991年,安華受委財政部長。在擔任財政部長期間直接影響了馬來西亞經濟,享有前所未有的繁榮和經濟增長。成為財政部長後,英國財經雜誌《Euromoney》列名他為1996年的首四位財政部長,另一雜誌《Asiamoney》列他為「最佳財政部長」。在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安華引導馬來西亞經歷這不穩定的時期。他支持自由市場原則,着重於馬來西亞商業和政治過於親密的問題。他主張承擔更大責任,拒絕提供政府救助,並制定廣泛的削減開支。財政部長兼副首相的他在1998年3月至9月間受委世界銀行發展委員會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席。

1993年巫統黨選,最引人矚目是署理主席職位的競選。最初安華宣佈不會挑戰原任署理主席嘉化峇峇,但是基層的意願是要他參與競選。結果以他為首的少壯派陣營橫掃大部分高職,包括署理主席、三個副主席職位及巫青團長職。他成為馬哈迪的副首相,一直是馬哈迪重要的左右手,當時與馬哈迪的關係「親如父子」;1997年初,馬哈迪在請兩個月的休假之前,委任安華為代首相。

直至1990年後期,他與馬哈迪的關係因治理意見分歧而開始轉變。在馬哈迪休假期間,安華獨自採取激進步伐,改變國家的治理機制而直接與馬哈迪的政策有衝突,特別是馬來西亞面對金融危機的處理。

安華對巫統(甚至國陣)內部存在的裙帶關係和朋黨主義的攻擊而激怒了馬哈迪,試圖消除馬哈迪建立的保護政策。安華指朋黨主義導致政府龐大貪污和濫用公款的事情發生。

金融危機,被革職及第一次定罪入獄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身為財政部長的安華主張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介入。他也制定了緊縮政策,削減政府開支18%,部長減薪和展延大型計劃。大型計劃是馬哈迪發展戰略的基石,因而被大大削弱了。

儘管許多馬來西亞公司面對破產,安華表示:「這沒有任何救市的問題。銀行被允許保護自己,政府不會幹預。」 安華提倡採取自由市場的辦法來解決危機,包括外商投資和貿易自由化。但馬哈迪指責貨幣投機者索羅斯是危機的製造者,並支持匯率控制和收緊並監管外資。馬哈迪否決了安華的建議,外界將此視為兩人走向不合的開始。

1998年《新聞周刊》雜誌指名安華為「年度亞洲人物」。不過當年,安華和馬哈迪之間的事情在四年一度的巫統代表大會上爆發。支持安華的巫青團長阿末扎希表示將會進行有關「裙帶關係和朋黨主義」的辯論。在大會期間,一本名為《安華不能成為首相的50個理由》(50 Dalil: Kenapa Anwar Ibrahim Tidak Boleh Menjadi Perdana Menteri)的冊子出現,指控安華有同性戀傾向圖像和有貪污記錄等針對安華的「罪狀」。這書是由親政府報章《馬來西亞前鋒報》及已停止出版的雜誌《每日國民》前總編輯卡立嘉菲里所編寫。安華獲得法庭禁令阻止這本冊子的流通,還有起訴作者誹謗。警方隨後以散播假消息為由提控作者,同時警方被指示調查指控的真實性。

1998年9月1日,馬哈迪公開表示準備接受安華辭職,並在第二天下午三時,派一名警官親送辭職書到安華的官邸,要安華在當天下午五點半簽名請辭。安華卻在看完信件之後把它撕了,又把警官趕出官邸。馬哈迪接到報告後,立即就在當天傍晚,以涉嫌泄露國家機密、貪汙和雞姦醜聞等10項罪名,宣佈解除安華副首相兼財政部長的所有職位;並勒令安華要在24小時內搬出官邸。1998年9月3日,巫統也開除安華的署理主席職和黨籍。[4]

悉尼先驅晨報指這是「公然的政治報復行動」。1998年9月20日安華被蒙面的特種部隊以《內安法令》逮捕,被控告因介入警方調查而犯貪污瀆職罪及不正常性行為罪。當安華在被警方扣留期間,被警察總長拉欣諾毆打。9月29日,安華出庭時,帶著瘀青的黑眼圈。東窗事發後,拉欣諾在1999年1月8日請辭。拉欣諾之後在2000年被控攻擊他人罪而監禁兩個月,他對此公開對安華道歉及賠償損失。[5] 1999年4月,經過一系列審訊,安華因雞姦罪被判九年監禁。兩個月後,他的瀆職罪罪名成立,被判六年監禁,與雞姦罪刑罰同時執行。

他的審訊及定罪在國際社會中不受廣泛認同。國際特赦組織表示這審訊是「暴露了包括警察,檢察機關和司法機構在內的重要國家機構的政治操縱」,並宣布安華是良心犯,指他因為是政治對手而被逮捕以示噤聲。[6] 許多世界領導人,包括美國副總統戈爾呼籲釋放安華。

他的雞姦定罪在2004年9月2日上訴得直被馬來西亞聯邦法院推翻,加上瀆職罪刑期已滿,使安華最終無罪釋放。但由於瀆職罪維持,所以安華在出獄後的五年內不能參加選舉。

烈火莫熄運動和創黨

隨着被首相馬哈迪革除副首相職,安華與他的支持者們蜂擁上街發動一系列的群眾示威與集會,媒體稱之為烈火莫熄運動。1998年在吉隆坡舉行的亞太經濟峰會中,美國副總統戈爾在馬來西亞首相及其他亞太首腦面前發表了演講,支持安華和烈火莫熄運動。

1998年9月,安華隨即在全國各地進行多場演說,揭發馬哈迪的貪污、裙帶和朋黨主義,為自己辯護。9月20日,安華在吉隆坡的獨立廣場演說時更要求馬哈迪下台。

烈火莫熄促使了新的多元種族政黨-國民公正黨的成立。在1999年大選,新成立的國民公正黨,回教黨民主行動黨組成替代陣線,試圖取代執政的國陣。2003年8月,國民公正黨和馬來西亞人民黨合併,組成人民公正黨,旺阿茲莎為黨主席。公正黨在2008年大選有重大斬獲,奪下31國會議席並成為國會最大的反對黨。同年4月公正黨,行動黨及伊斯蘭黨組成人民聯盟[7]

中年(1999-2007)

監禁期及獲得釋放

1999年,安華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起訴首相馬哈迪誹謗,指控馬哈迪用不道德行為來抹黑他是個同性戀者。之後安華也採取其他案件的法律行動。[8]

肛交罪案在2004年上訴得直及服完瀆職罪刑期後,安華獲得無罪釋放。在冊子的誹謗案中因作者於2005年糖尿病去世,高等法庭宣判安華勝訴獲得百萬令吉的賠償金。[9]聯邦法院在2010年3月8日宣判,1998年的馬哈迪革職安華的內閣職位是符合憲法及合法的,意味着安華挑戰自己被開除的決定受挫。

雖然如此,但2004年9月4日他對瀆職罪提出上訴。根據馬來西亞的法令,服完刑期的人士禁止參政五年。如果上訴成功可以允許他立即重返政壇。9月7日,法庭允許安華上訴,但9月15日上訴庭一致裁定,決定維護高等法院之前的裁決,認定安華有罪,使安華至2008年4月14日前被排除政治以外。只有尋求最高元首特赦才能使安華不受此限制。

講師及非營利事業

他從監獄釋放後,安華以訪問研究員和資深成員的身份在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執教,他也是華盛頓特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保羅·尼采高級國際研究學院的尊敬高級客座研究員,在2005年至2006年間以客座教授身份在喬治城大學外國研究學院的阿拉維王子穆斯林基督徒理解中心執教。[10] 2006年3月他被提名成為位於倫敦的組織AccountAbility(社會與倫理研究所)榮譽主席。

2006年7月,安華當選位於華盛頓的為了未來基金會(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主席。[11]他在10月1日致函世界銀行羅賓·克里夫蘭,要求調職沙哈·里扎美國國務院至為了未來基金會。這調動導致保羅·沃爾福威茨辭去世界銀行行長。[12]他也是2007年「我們和你們之間的共同文字「的簽署者,是一封伊斯蘭學者給基督教領袖的公開信,呼籲和平及互相理解。

回歸政治

2006年11月,安華宣布只要他的參選限制結束後就會計劃參與2008年大選。安華自從離開監獄後,開始批評政府爭議的親土著新經濟政策。該政策設定配額制,給予土著參與或一些折價優惠,例如房屋單位和上市公司等。[13]

在他還沒到2008年恢復參選權之前,他成為人民公正黨的顧問,其妻子旺阿茲莎是該黨主席。他於2007年11月也參與組織大型集會,名為淨選盟集會(BERSIH),計劃在吉隆坡獨立廣場呼籲乾淨與公平的選舉。該集會是由政黨及公民社會組織組成的淨選盟主辦,並吸引了全國大量支持者。

2008年馬來西亞大選

2008年大選日期設為3月8日,意味着國陣試圖讓安華無法在參選限制解除前參選重返國會而提前宣布選舉日期。作為回應,旺阿茲莎宣布只要她成功捍衛峇東埔國席,將會辭職製造補選讓丈夫安華參選。[14]

當問及安華成為下任首相的可能性時,前首相馬哈迪表示「他可能會是很好的以色列總理。」[15]

2008年3月8日的全國大選是馬來西亞政治的分水嶺。安華本身所屬的人民公正黨一躋成為國會下議院最大的反對黨。此外,由人民公正黨和另外兩個主要反對黨-回教黨行動黨組成的聯盟,名為人民聯盟,打破了馬來西亞的政治歷史,執政聯盟國陣失去國會的三分之二多數議席,讓執政的國陣遭受近半世紀的挫敗。三黨也史無前例贏得了五個州屬的執政權,五年後民聯仍穩固控制三個州的執政權。

2008年4月14日,安華慶祝自己自從被革職副首相後約10年無法擔任公職,正式回歸政治舞台,約4萬支持者集會祝賀歡迎安華回歸政治。4月29日,經過10年後,安華在其妻子旺阿茲莎的邀請下,以議員丈夫的身份回到了國會殿堂

峇東埔國會選區補選

旺阿茲莎於2008年7月31日宣布辭去峇東埔國會選區國會議員的職位,正式為其夫安華重返國會開路。安華最後在8月26日的投票結果大勝對手,以大比分多數票打敗巫統的阿立夏。選舉委員會宣布最終成績,安華獲得31,195票,阿立夏獲得15,524票,獨立人士只得92票。巫統宣傳主任莫哈末泰益表示:「是的我們輸了…我們是選舉里的輸家。」

國會反對黨領袖時期(2008-2015)

2008年8月28日,安華穿上一身深藍色傳統馬來服裝及帶上宋谷帽,在國會議事廳里向議長班迪卡宣誓就職巴東埔國會議員,班迪卡宣布安華為國會反對黨領袖,參與2009年馬來西亞財政預算案。同時安華的女兒努魯伊莎也在當時擔任班底谷的國會議員。安華宣布自己經過10年後回到國會,首相已經失去人民及國家的信任了。他表示馬來西亞需要自由化、獨立的司法機構和新聞自由,對抗貪腐以避免國家淪為失敗國家。同時安華想要拉攏30位執政黨議員跳槽,由反對黨組織政府。

試圖組織多數派聯盟

安華試圖在2008年9月16日發動變天計劃但失敗了。他表示需要更多時間,他重新調整訊息並沒有被忽視:副首相納吉選擇於當天宣布寬頻網絡計劃,指9月16日當天國陣政府還在運作。[16]首相阿都拉也指安華已錯過他的「變天」日期,並否認說他有30位國陣議員的跳槽。

到9月25日,安華仍然沒獲得足夠支持,讓馬來西亞人疑慮他是否做好掌權的準備,[17]特別是9月16日是政權轉移的最後期限。在這期間,巫統召開黨大會,首相兼黨主席阿都拉宣布即將在2009年6月下台,比之前預期的2010年還早。

2008年10月24日,安華承認他無法推翻巫統大多數的問題,指民聯已經沒有辦法取得議會大多數的。他指普通馬來西亞人的信任在9月16日以後有所減少,而組織新政府的承諾並沒有產生像以前那樣的預期般興奮。媒體對安華組織多數派政府的計劃失敗而抱着負面看法。

對納吉的不信任

納吉就職首相後,安華抨擊納吉就任首日釋放13名內安法令扣留人士的做法不一致,指只要內安法令仍然存在,國陣政府仍會隨意扣留任何人。2011年9月,納吉宣布廢除內安法令及三個其他法令。[18]

猶太人、以色列、APCO Worldwide及一個馬來西亞

2010年3月30日,安華在國會會議里指控「一個馬來西亞」是源於「一個以色列」概念。概念設計是由Mindteams有限公司(Mindteams Sdn Bhd),是APCO Worldwide馬來西亞分部的子公司。APCO Worldwide是國際公關公司,跟馬來西亞政府有關係,同時在1999年為以色列總理埃胡德·巴拉克設計了「一個以色列」理念。[19]國陣政府回應這是錯誤的指控,譴責安華對一個大馬-一個以色列的指控誤導國會,並在4月22日提呈譴責動議並獲得通過。

安華當時對馬來西亞政府、APCO、以色列和美國之間的關係做出了一些陰謀指控。安華譴責馬來西亞政府一直向APCO尋求諮詢,他指該公司跟「謀殺巴勒斯坦穆斯林的人」有聯繫。他之後也向國會紀律委員會的調查對自己的指控做出指證,表示APCO是以色列政府的前線。在另一個場合,安華也在國會指該公司是由猶太人掌控,代表美國政府工作來影響馬來西亞的外交政策。他進一步暗示,馬來西亞外交政策的變化只有在猶太人正在為美國操縱馬來西亞時才能解釋。

2010年4月22日安華因在3月30日於國會新聞發布會中發表的指控而受到國會譴責。在當時的新聞發布會,安華表示擁有一個馬來西亞、一個以色列、公關公司APCO的關聯文件,但受到挑戰時卻拒絕公開文件。馬來西亞政府和APCO強烈否認安華的指控。國會通過針對安華的指控進行譴責,並要求交給國會特權委員會處理,可以做出吊銷安華的議員資格及禁足國會的處罰。不過,安華反擊政府的攻擊,並展示兩個文件表示支持APCO和一個馬來西亞關係的說法。

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新聞發布會中,安華對猶太復國主義者及「令人討厭的猶太人」做出評論。他也表示:「那裡有好的猶太人,也有壞的猶太人,同樣的也有好的穆斯林和壞的穆斯林。」[20]

2010年5月,猶太人服務組織聖約之子會譴責安華致美國參議院對外關係委員會的信函,指安華是「反猶太人的仇恨傳播者」並要求美國政府凍結與安華的所有聯繫。[21]

2012年以巴安全評論

華爾街日報的專訪中,安華表示:「我想我們的政策是明確的-維護(以色列的)安全,但你必需保護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權益。」此言論引起了巫統一連串的批評。巫青團長凱里表示安華的言論「對以色列的任何事情表現出全面支持」及表示「巴勒斯坦課題是我黨的首要外交課題,在選舉年期間將會是個課題或…時機不是問題。」

前首相馬哈迪表示對安華的言論不感到驚訝,並指出安華與猶太社群的關係:「你不能與他們友好,應該對抗他們。」[22]在野黨伊斯蘭黨表示2012年2月12日回應安華的評論。

之後安華澄清他的言論,表示這一言論與聯合國通過的兩國解決方案是一致的,阿拉伯世界、馬來西亞和哈馬斯都已接受。[23]「我要對任何想嘗試扭曲我言論,指我背叛巴勒斯坦人意願的人發出嚴厲警告。」他會繼續表示他黨的立場「是捍衛任何受害者的權益。」

同性婚姻同性戀的觀點

同樣的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安華表示反對同性婚姻並維護異性婚姻的神聖性,但馬來西亞的肛交罪法令「已過時」必須修改。

在接受BBC專訪時,安華重申他的看法即婚姻是只有男性和女性之間的事情。對於華爾街日報的評論,他堅持認為不主張同性戀同性婚姻合法化得到允許,但法令必需修正以保證私事不會受到懲罰。「因性取向而攻擊人或逮捕人不是我的事情。」他表示:「道德觀是公共領域,不得超越。」

2013年馬來西亞大選

第13屆大選期間,安華身為反對黨領袖,領導民聯三黨-公正黨,行動黨和伊斯蘭黨參選。2013年2月25日,民聯公布了自己的競選宣言,名為人民宣言:民聯,人民的希望,意圖吸引一千三百萬選民,承諾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等其他政策。安華表示如果他的團隊無法贏得選舉就會退出政壇。在接受澳洲媒體專訪時,他表示:「我會盡力而為,我有信心我們會勝利。如果不,我會下台。」

儘管民聯獲得了50.9%的選票,高於國陣獲得的47.4%,但因選區嚴重劃分不公所致,民聯最終無法在選舉中實現改朝換代[24]國陣在鄉村及東馬取得優勢,導致國陣最終勝出,取得133席,維持執政地位,而民聯取得89席,較上屆增加7席。

半島電視台報導安華已接近贏得選舉,但他拒絕承認敗選而不下台。安華沒有承認敗選,把原因指向廣泛的選舉舞弊行為。在澳洲廣播公司的專訪中,主持吉姆·米德頓認為安華將會成為馬來西亞在野黨的李光耀,安華則回應說他還沒到那個階段。

5月7日,安華矢言領導「激烈的行動」來改變國家的選舉機制和挑戰這次的選舉結果。5月8日,約十二萬人身穿黑衣在八打靈再也體育館集會,參與安華主辦的抗議選舉結果及爭取自由公平的選舉。這場名為黑色505運動(#Black505)在全國繼續巡迴了兩個月。6月22日在公正黨旺沙瑪珠國會議員陳記光主持下,位於天后宮禮堂的黑色505集會籌款晚宴成功進行。安華在7月立即發動對有爭議的30個國會議席進行上訴,但這些上訴最後被法庭以技術理由駁回了。

加影行動

為了有效解決公正黨最高理事的卡立依布拉欣及署理主席阿茲敏阿里之間的雪蘭莪大臣職之爭,雪州議長楊巧雙於1月27日宣布公正黨籍的李景傑已辭去加影州議員一職,這是公正黨為安華進入州議會接任大臣一職所做的準備。國陣質疑李景傑是收到了一些好處如現金補償及官聯公司董事職才會辭去州議員一職(注:凡辭職者五年內不得再競選)及譴責不必要的辭職造成勞民傷財。但公正黨否認給予李景傑任何好處及稱此次事件為「加影行動」。民聯其他友黨也不滿公正黨沒有事前通知及有些居民也不滿此次不必要的補選。

由於安華的競選及為其州務大臣職鋪路,造成了巫統的不安。3月7日,上訴法院判定安華2008年犯下雞姦幕僚罪行並判處5年有期徒刑,但是在安華提出上訴前暫不收押,這造成了安華失去補選的競選資格。由於法官接受有疑點的精液樣本為證據並有急着下判之嫌,故令人質疑司法不公及巫統的司法介入。

在安華失去競選資格後,公正黨在3月9日宣布旺阿茲莎將取代丈夫安華上陣加影區州議席補選。最後公正黨候選人旺阿茲莎以5379張多數票擊敗國陣馬華公會候選人周美芬。儘管旺阿茲莎事後宣布「加影行動」成功,民聯和國陣皆宣布在這次的補選中取得更多支持,民聯獲得了比上次大選還多的馬來人票,而國陣也獲得了比上次大選還多的華人票。

民聯隨後在撤換雪蘭莪州務大臣卡立依布拉欣過程中爆發憲政危機,引發雪蘭莪蘇丹對安華的舉動不滿,他因蘇丹拒絕委任旺阿茲莎成為州務大臣而「持續質問州統治者的誠信」,蘇丹因此裭奪安華的「蘇丹沙拉胡丁阿都阿玆沙效忠斯里勳章[25]。但安華仍可被稱呼「拿督斯里」,因為其他州統治者沒有剝奪其授予他的勛銜。[26]

第二次肛交案指控再次入獄

2008年7月,安華前助理賽夫報警指控安華,稱遭安華肛交(雞姦)8次,最後一次事發是在2008年6月26日,在吉隆坡白沙羅一間公寓內被肛交。8月,安華在吉隆坡大使路法庭被控肛交,他否認罪名,獲准以2萬令吉自行擔保,外出候審。

2012年1月,吉隆坡高等法庭宣判肛交案罪名不成立而當庭釋放。承審法官莫哈末扎比丁(Mohamad Zabidin Mohd Diah)表示呈堂的DNA證據已被污染,無法被採納。[27]十一天後,總檢察署對此案在上訴庭進行上訴。

2014年3月,上訴法院推翻高院的判決,裁定安華犯下雞姦罪,面臨5年有期徒刑的安華表示會提出上訴,上訴期間仍可保釋。承審法官巴里亞尤索夫(Datuk Balia Yusof Wahi),阿茲雅阿里(Datuk Aziah Ali)及莫哈末扎瓦威(Datuk Mohd Zawawi Salleh)一致決定認為高庭無法「審慎評估」政府化驗師謝麗鳳提供的證據。安華原有望勝選,出任雪蘭莪州務大臣,卻因此無法參加本月將舉行的雪蘭莪州議會選舉。對此,國際人權觀察組織譴責:「這場審判單純只是為了把安華逐出政壇。這是馬來西亞司法史上黑暗的一天。」

2015年2月10日,聯邦法院駁回安華的上訴,維持上訴法院的判決,安華需即時入獄五年[28]。在向最高元首申請寬赦期間,其國會議員資格依然有效,直至3月16日其申請被寬赦局正式駁回為止。

其妻子旺阿茲莎再次代表公正黨參與5月8日的峇東埔國會議席補選,擊敗國陣及其它獨立候選人,並在17日就職為國會反對黨領袖[29]

2016年12月14日,馬來西亞反對派領袖安華要求司法審查遭到駁回,國內最高級的聯邦法院昨裁定維持他的雞姦罪成判決。這也是安華最後一次推翻該案裁決的機會,因此安華須服完估計餘下的16個月刑期,亦令他2018年大選失去參選資格。

即使在監禁期間,安華仍然會因為法庭案件而暫時出獄,還有透過律師發表文告表達政見及觀點。[30]2017年7月14日,安華被推選為希望聯盟實權領袖,若希望聯盟贏得第十四屆大選則將擔任首相一職,在這之前將會由馬哈迪出任過渡期首相。

參考文獻

  1. 監獄局總監證實 ·安華將提前於6月8日出獄. 星洲網. 2018-01-07 [2018-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7). 
  2. 安華正式獲得國家元首全面特赦. 2018-05-16 [2018-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8). 
  3. 希盟黨主席理事會.安華加入巨頭5變6. 2018-05-17 [2018-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8). 
  4. 蘇盈貴. 撫今追昔看安華. 聯合新聞網. 2013-05-08 [2015-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1). 
  5. Apology ends Anwar's suit over beating. nytimes.com. 2005-08-04 [2012-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19). 
  6. Canadian Lawyers Defend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Bar in Malaysia. Lawyers' Rights Watch Canada. 2002-03-19 [2020-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6). 
  7. Archives. [2015-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06). 
  8. Anwar vs Dr M: Two of three judges recuse themselves (Updated). The Star. 2010-03-01 [2010-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6). 
  9. What is RM100 million?. Malaysian Insider. 2009-05-28 [2010-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15). 
  10. Anwar Ibrahim Archived copy. [2011-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9). 
  11.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Holds its First Board Meeting in Doha, Qatar. [2008-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16). .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15 July 2006
  12. Ethics Committee Case No2 and President's Paper, p.102 2 June 2005, World Bank
  13. Malaysia's Anwar Says He Plans to Run for Parliament 30 November 2006, Bloomberg.
  14. Wan Azizah declares she is Anwar proxy 25 February 2008. Channel NewsAsia
  15. "When Mahathir lashes out at Anwar, will it catch fire?" 31 March 2008, The Malaysian Insider.
  16. No change in govt, says Najib. The Star. 2008-09-16 [2008-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16). 
  17. Anwar Out of Steam?. New Strait Times. 2008-09-25 [2008-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28). 
  18. "PM announces repeal of ISA, three Emergency proclamations", The Star, 15 September 2011. Retrieved on 3 May 2013.
  19. Parliament: Anwar claims Apco was in M’sia before 1Malaysia concept was announced, The Star, 30 March 2010. Thestar.com.my. [2012-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02). 
  20. Press Conference at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LSE) 18 March 2010. Youtube. [2012-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0). 
  21. B'nai B'rith International – The Global Voice of the Jewish Community. Bnaibrith.org. 2010-05-25 [2012-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7). 
  22. Dr M: Anwar does not think of the welfare of Palestinians. New Straits Times. 2012-01-31 [2012-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1). 
  23. Ibrahim, Anwar. Hamas Leader Calls for Two-State Solution, But Refuses to Renounce Violence. Blog. [2015-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1). 
  24. Pakatan lost, but not defeated. [2017-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0). 
  25. Selangor Sultan strips Anwar of 『Datuk Seri』 title over MB crisis. [2015-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2). 
  26. Selangor Sultan revokes Anwar's 'Datuk Seri' title. Astro Awani. 2014-12-04 [2014-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07). 
  27. Malaysia court finds Anwar Ibrahim not guilty of sodomy. BBC News Asia. 2011-01-09 [2012-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9). 
  28. 安華被判入獄五年. 2015-02-10 [2018-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2). 
  29. 旺姐下週國會宣誓 任反對黨領袖. 東方網 -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18-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9). 
  30. 安華保證馬哈迪不會騎劫希盟. 當今大馬. 2017-07-30 [2017-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9) (Chinese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