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布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布票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布票

釋義;購買布匹或布製品的一種票證

別稱;棉布購買證、購布票"、購布證

相關;布票的設計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較早的布票叫「棉布購買證」。如江西省1954年發行的「棉布購買證」,很像郵票中的小本票,外面有包皮,裡面是票證。票面印有名稱數量及存根等,購買棉布時把購布證裁掉,留下存根。

「棉布購買證」又叫「布票」、「購布票」、「購布證」。[1]

基本信息

較早的布票叫「棉布購買證」。如江西省1954年發行的「棉布購買證」,很像郵票中的小本票,外面有包皮,裡面是票證。票面印有名稱、數量及存根等,購買棉布時把購布證裁掉,留下存根。

布票是中國供城鄉人口購買布匹或布製品的一種票證,中國對布匹購銷實行統一管理及保證布匹按計劃供應所採取的一項措施。1953年開始實行。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商業部門印發。跨地購買時,到指定地點兌換異地通行票證。特供軍用的布票由國家統一發放,可在全國通用。布票的單位一般有:1寸、2寸、半尺、1尺、2尺、5尺、10 尺等。布票是購物的憑證,本身不含價值,不許買賣流通。布票是商品短缺形勢下的產物。20世紀80 年代初期,隨着農業和輕紡工業的發展,布匹供應日趨豐富,布票隨之取消。

稱謂及品種

20世紀50年代初發行的布票稱為「棉布購買證」、「購布票」、「購布證」等;60年代初稱為「布券」或「 布票。

布票」,其後統稱「布票」。除了普通布票外,還有軍用布票、特種布票、化纖布票、輔助布票、臨時布票、鞋面布票、獎售布票、「棉絮票」……票幅最大的是20世紀50年代江蘇發行的「拾市尺」布票,長寬6.4×5.5厘米;票幅最小的是80年代新疆發行的「叄厘米」布票,長寬僅4.0×1.6厘米。布票也分面額成套發行,一套枚數最多的是「上海市第一商業局」1961年布票,共11枚。除「軍用布票」由國家商業部發行以外,各地布票均由各省市自治區商業廳(局)分年發行,沒有全國通用布票

歷史淵源

20世紀50年代初物資比較匱乏,為保證人人能買到基本生活用品,對緊俏物資採用發票證的辦法。買東西時,人民幣加票證,缺一不可。當時,票證種類之多,使用範圍之廣,過來人一定都還記憶猶新。 布票粗加分類,用來購買基本生活用品的有糧、布、油、煤票等;用來購買日用品的有肥皂、衛生紙、火柴票等;用來購買副食品的有魚、肉、蛋、豆製品票等;用來購買大件的有自行車、縫紉機、電視機票等。還有一些物資,貨源時多時少,有季節性,無法固定時間與數量,便採用一種從1到100連號小票,隨時公布,如一些水果等。無論何種票證,都有一條硬性規定,即過期作廢,沒有商量餘地。

「無糧票沒飯吃、無布票沒衣穿」,票證在那個年月,是非同小可的,當然不能讓它作廢。但由於票證品種繁多,使用時間不一,差錯實在難免,特別是一些不識字的老人。一位農村老太,拿布票剪布,營業員說:「布票已經過期。」老太當即失聲痛哭

參考來源

布票讓老一輩人學會了節約節約再節約

參考資料

  1. 布票,百度文庫 , 2012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