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AL CRITIC ASSOCI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成立於1994年11月,是由廣東省文藝批評家組成的專業性、學術性人民團體,是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團體會員。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團結全省文藝批評家,實施聯絡、協調、服務職能,出作品、出人才,繁榮和發展廣東省文藝批評事業,致力於開創廣東省文藝批評事業的新局面。

發展歷程

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成立於1994年11月,首任協會主席是當時的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着名作家劉斯奮同志,創會時會員人數為73人,名稱為「廣東文藝批評家協會」。1999年10月由廣東省委宣傳部劃歸廣東省文聯管理,2002年更名為「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至今9年,以「寧缺勿濫」的原則發展會員,建成了擁有230人的全省性文藝批評隊伍,會員大多數是大學教師、研究人員、報刊雜誌的編輯、記者和機關幹部。其中本科以上學歷占93.5%,研究生[1]     以上學歷占1/3強。他們大部分是三棲或多重身份的人才,既能進行小說、散文、詩歌、電視劇、美術、音樂、舞蹈的創作,又能進行策劃、評論,是廣東文藝批評家協會這個平台的可喜的現代人力資源。

成員

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創會主席劉斯奮,現任主席黃樹森,副主席(以姓氏筆劃為序)包括《南方日報》副總編輯李鐘聲、《羊城晚報》副總編輯李樹政、《南方日報》文藝報主任陳志紅、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張維、華南文藝成人學院教授鄭心伶、華南師範大學教授金岱、廣東職業技術師範學院教授郭小東、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程文超、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博士師導師蔣述卓、省作協專職副主席謝望新。

正副秘書長有鍾曉毅、鄧國偉、徐南鐵、費勇、陳艷冰等。陳艷冰是駐會秘書長。

貢獻

該會成立以來,遵循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江澤民總書記關於"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2],以探索和梳理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新文化的特徵及規律,確立廣東新文化品格為主攻方向,致力於以「精品評論」推動和繁榮"精品創作",於新時期提出過「朝陽文化」論、「經濟文化時代」、「欲望本體」論、「向內轉(向人性開掘)與向外轉(不脫離與社會聯繫)一塊轉」、「意義先鋒」論、「城市詩學」論、「叩問嶺南就是叩問中國當下新文化」、「新英雄主義重出江湖」、「走出五嶺山脈」、「珠江文化」論等理論學術主張。我會於1997年、2000年兩次被特邀參加中共中央宣傳部召開的全國文藝評論工作會議,並以「嶺南評壇的方位和品格」,以「精品評論促進精品創作」為題作匯報發言,發言在《光明日報》和《文學報》刊登。我會並與陝西省一道,提出組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等六項建議。2001年我會被邀請參加中國文聯「當代文藝論壇2001年年會」,以「當代文藝批評態勢」為題作匯報發言,並接受中央電視台專題採訪。在省文藝批評家協會的帶動下,深圳市、韶關市、陽江市、茂名市分別成立了文藝批評家協會,佛山市的文藝批評家協會也在籌建中,有力地推動了地方文化的建設。2003年,該會受邀在中國文聯文藝評論工作座談會作中心發言,介紹會的經驗與做法,會的工作受到中國文聯領導和與會兄弟省市同志們的普遍肯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