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島原子彈事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島原子彈事件
 

名       稱:廣島原子彈事件

時       間: 1945年8月6日

結       果: 日本天皇發布投降詔書宣布投降

發 起 者 : 杜魯門

地       點: 日本廣島

參 戰 方 :美國、日本

主要指揮官:保羅·蒂貝茨上校

參戰方兵力:美國陸軍航空兵第509混合大隊

傷亡   情況: 當日死者計8.8萬餘人

                   負傷和失蹤的為5.1萬餘人

                   據估計軍人傷亡在4萬人左右

                   建築物全被毀壞的有4.8萬幢

                   嚴重毀壞的有2.2萬幢[1]

廣島原子彈事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末的1945年8月6日美國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

1945年夏,日本敗局已定,但日本在沖繩等地的瘋狂抵抗導致了大量盟軍官兵傷亡。當時美軍已經制訂了在九州關東地區登陸的「冠冕」行動和「奧林匹克」行動計劃,出於對盟軍官兵生命的保護,儘快迫使日本投降,並以此抑制蘇聯,美國總統杜魯門和軍方高層人員決定在日本投擲原子彈以加速戰爭進程。

此前,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發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6日和9日美軍對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爆炸造成了廣島一般民眾極大的傷亡, 7 萬 4 千人失去了生命,7 萬 5 千人身負創傷。勉強死裡逃生活下來的人們,還要面對貧困和歧視而痛苦,至今身心仍受到放射線所造成的殘障的威脅,戰爭沒有勝敗,有的只是毀滅!。

原子彈在廣島的爆炸大大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覆滅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9天後的8月15日日本即宣布投降,避免了日本在軍國主義泥潭中越陷越深,拯救了大多數日本國民。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發布詔書,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2]

事件背景

1944年底,美軍全面占領了馬里亞納群島提尼安島塞班島共有800多架B-29型轟炸機。它們一次能攜帶幾噸炸彈,飛行兩千多公里,轟炸東京佐世保、名古屋,神戶、橫須賀,幾十個輪次下來,日本65個城市已幾乎沒有完整的建築物。

在美國猶他州門多奧維空軍基地,也有一批B-29型轟炸機飛行員在接受一項特殊訓練。他們的組織代號為「509小組」。這個使用的B-29型轟炸機已經過改裝,為了使飛機更快更靈活,所有重武器均被拆除。他們的訓練課目十分單調:可載10噸炸彈的彈艙每次只裝1顆炸彈,但投擲這顆炸彈時,炸彈飛行距離要超過9000米,彈着點距目標須在300米之內[3]

1945年4月12日,白宮。一個畫家在給羅斯福總統畫肖像時,總統突然昏迷,並於當天下午去世。當天晚上,副總統哈里·杜魯門宣誓就職,繼任美國總統。典禮只進行了一分鐘。就在這個晚上,陸軍部長告訴新總統一件他從來沒有聽說過的事情——幾年前,羅斯福總統接受了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一項建議,決定開始研製一種威力空前巨大的新式武器。英美有關科學家被組織起來,在散布於全國的實驗室進行工作;有10萬以上的人在全國各地極端緊張地工作。計劃保持絕對的機密,除了極少數人以外,從事這一工作的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們的研究將被用於哪裡,也不知道他們生產的產品是做什麼用的。這個能徹底扭轉整個戰局的武器在後4個月內就會被研製出來,它叫原子彈[4]

1945年2月,盟軍發動硫磺島戰役,在付出6871人陣亡、21865人受傷的沉重代價後,美軍占領了硫磺島。1945年4月,盟軍發動沖繩戰役,盟軍傷亡7萬餘人。此時,美軍已經制訂了在日本九州登陸的「冠冕」行動和在關東登陸的「奧林匹克」行動計劃。硫磺島和沖繩戰役的結果使得美軍對日軍的抵抗能力和己方可能的傷亡重新做出評估。預計盟軍方面傷亡在100萬人以上,這是盟軍難以承受的。

1945年7月26日,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發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出於軍事和政治的原因,美國政府便按照原定計劃,對日本使用原子彈[5]

事件過程

根據計劃,美軍將根據天氣情況確定轟炸地點:京都、新瀉、廣島、小倉,長崎是後來才加上去的。

廣島,當時是一座陸軍之城。它是日本本土防衛軍第二總軍的司令部所在地,在廣島市南面的宇品港,一代又一代的日本軍隊,在「愛好和平、反對戰爭」的市民夾道歡送下,登上運兵船,前往鴨綠江與清軍作戰,前往奉天與俄軍作戰,前去吞併朝鮮,前去占領中國東北,前往盧溝橋,前往哈爾濱平房,前往南京武漢平頂山桂河大橋......廣島附近還有著名的吳海軍基地,擁有日本第一流的海軍造船廠。

長崎是日本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小倉則是日本北九州地區的兵器工業城市。其他備選目標:新潟也是兵器工業城,還是化學工業城。京都在前期的大轟炸中被美軍故意遺忘,積累了大量從周邊遷移過來的兵工廠和居民。東京則是日本政治、經濟中心。

1945年8月6日早晨8時整,3架B-29美機又從高空進入廣島上空。這時很多廣島市民並未進入防空洞,而是在仰望美機。在此以前,B-29已連續數天飛臨日本領空進行訓練,但這一次的3架飛機中,有一架已經裝上了一顆5噸重的原子彈。此時正奉命來轟炸廣島。

9點14分17秒,一架裝載着原子彈的B-29(44-86292)上的視准儀對準了廣島一座橋的正中時,自動投彈裝置被啟動了。60秒鐘後,原子彈從打開的艙門落入空中。這時飛機作了一個155°的轉彎,俯衝下來;一瞬間,飛行高度下降了300多米。這樣做是為了儘量遠離爆炸地點。45秒鐘後,原子彈在離地600米空中爆炸(具體地點為日本廣島相生橋以西100米的島病院上空600米處),立即發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強烈的白色閃光,廣島市中心上空隨即發生震耳欲聾的大爆炸。頃刻之間,城市突然捲起巨大的蘑菇狀煙雲,接着便豎起幾百根火柱,廣島市馬上淪為焦熱的火海。

1945年6月21日,美軍攻陷沖繩。美軍雖然勝利,但為期82天的戰役造成了48000餘人的損失(如加上非戰鬥減員,總傷亡人數超過7萬人)。日本出動2550架次「神風」自殺飛機,擊沉美國軍艦26艘,傷164艘,受到重創的軍艦甚至包括美國王牌航空母艦企業號。6月底。東京。日本軍方制定了「在日本決戰」的方針。經過塞班島硫黃島沖繩島戰役之後,日本軍閥們底氣倒足了。他們手上還掌握着幾百萬陸軍,有所謂「寧為玉碎」的決心,準備打幾年,打出個體面的結局。同樣是經過塞班硫黃沖繩之戰後,美國軍方心裡倒有點發毛。這幾次戰役全打勝了,但付出的代價之高,是他們始料不及的。照這個樣子進攻日本本土,很難說會付出多大代價。在他們這時制定的計劃中,戰爭要拖延下去,1946年春季以後才進攻日本主要島嶼本州。當然,他們認為,也有縮短戰爭的可能,他們還有一張牌沒打出去,這就是「509小組」。這段時間以來,「509小組」與提尼安島基地的其他B-29型轟炸機一樣,參加對日本各城市的空襲。所不同的只是,他們還是每次只攜帶一顆炸彈,每次投彈都要求保持一定高度;與以前的訓練課目一樣,要求彈着點準確,並在視力範圍內爆炸。經過實戰,他們的這項技術已大為提高,並且熟悉了複雜氣象條件下的飛行。這時,全組只有一個人知道為什麼要反覆演練這個動作,他就是帶隊的蒂貝斯上校。美國第一顆作戰原子彈被分成四個部分,由三架飛機和一艘巡洋艦分別運到提尼安島,並在這裡被組裝起來。它將由一架序號為82號的B-29型轟炸機投擲。據美國方面事後報道,在投擲原子彈之前的很短時間內,或是心理上的原因,或是什麼其他原因,訓練有素的「509小組」接二連三出事故,接連有4架B-29型轟炸機在起降過程中損壞或完全報廢[6]

事件結果

原子彈爆炸的強烈光波,使成千上萬人雙目失明;6千多度的高溫,把一切都化為灰燼;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後20年中緩慢地走向死亡;衝擊波形成的狂風,又把所有的建築物摧毀殆盡。處在爆心極點影響下的人和物,像原子分離那樣分崩離析。離中心遠一點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霎那間被燒毀的男人和女人及兒童的殘骸。更遠一些的地方,有些人雖僥倖還活着,但不是被嚴重燒傷,就是雙目被燒成兩個窟窿。在16公里以外的地方,人們仍然可以感到悶熱的氣流[7]

但是,廣島的事件並未使日本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最後通牒,即無條件投降。他們竭力掩蓋廣島事實真相,對外宣稱是有一枚隕石隕落在廣島市。並認為美軍只有一顆原子彈,還把希望寄托在蘇聯的調停上。但1945年,日本從蘇聯領導人那裡得到的回答是:日本仍在繼續着戰爭,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因此,日本政府請求蘇聯調停的建議已失去一切根據。蘇聯政府遵守對國聯的義務,接受國聯的要求,宣布從8月9日起對日宣戰。就在蘇聯出兵這天的上午11時30分,美國又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長崎全城27萬人,當日便死去6萬餘人,從而加速了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投降詔書宣布投降。

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密蘇里」號戰列艦的甲板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在投降文件上簽字。簽字的時間是9點過4分。接着,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簽字。他代表美國中國英國蘇聯及與日本作戰的其他國家接受了日本的投降。

紀念活動

戰後美將首次派代表出席廣島原子彈紀念儀式

美國決定派遣駐日大使羅斯出席本周五在廣島舉行的「原子彈和平紀念儀式」。這是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後,第一次派高官到日本參禮。為讓更多人了解核武器對人類的危害,表明自己反對核武器的決心,廣島市擬在原子彈紀念日當天發表一「拒絕核武器」的《和平宣言》,其中一個重點將是呼籲日本當局擺脫美國的核保護傘。

二戰末期,在日本宣布投降前的1945年8月6日,美國一架B29戰機從廣島上空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導致近20萬日本市民喪生。

日本是自1998年開始,在紀念日以前發函邀請各持核子彈的大國出席儀式。美國過去一向不給予回應,2010年卻決定派代表參加,引起日本上下關注。

白宮發布消息時表示,「之所以派遣羅斯大使出席,是為了哀悼在二戰時喪生的人們」。

美國的這一轉變,與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台後發表的反核宣言有關。2009年,他訪問日本時曾表明:「廣島與長崎的受害情況,刻骨銘心。任期內,若能訪問這兩個城市,將會感到榮幸。」

有分析認為,美國這次派遣美大使前去參加原子彈紀念日,很可能是要替奧巴馬開個頭。2010年11月份,奧巴馬將前往日本參加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屆時廣島以及長崎可能會被列入他的行程中。

據該市發布,持核國家的英國、法國以及中國也將派出代表出席。此外,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已率先抵達日本。潘基文表示:「將大力支持廣島市長所提出的2020年達到世界實現無核的倡議。要達到廢核,制定時間表很重要……歷經65年,日本的受害者大多老去,我要努力完成他們希望儘快銷毀核武器的心愿[8]。」

2015年8月7日,印度民眾舉行集會遊行 紀念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70周年。

歷史證人的離去

2014年7月28日,當年執行「廣島投彈任務」的轟炸機機組人員中西奧多·范柯克,在美國佐治亞州的養老院中逝世,享年93歲。至此,執行「廣島投彈任務」的12名轟炸機機組人員全部離世。

2015年是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事件70周年。隨着西奧多·范柯克的離世,從空中目擊人類歷史上首次核攻擊帶來慘狀的歷史證人全部離世。

事件爭議

戰後有很多人對是否有必要使用原子彈存在爭議,尤其在日本國內,否認使用原子彈的必要性呼聲尤其高。美國國會在1995年5月11日召開聽證會,由當年參加過空襲行動的美國退役空軍少將查爾斯.斯文尼進行公開演講。

美軍開進的距日本本土越近,日本人的行為就變得越瘋狂。

塞班島:美軍陣亡3000人,其中在最後幾小時就死了1500人。

硫黃島:美軍陣亡6000人,傷21000人。

沖繩島:美軍陣亡12000人,傷38000人。

這是沉重的事實,凱米卡茲——即「神風敢死隊」,駕駛裝載炸彈的飛機撞擊美國軍艦。

隊員認為這是天上人間至高的光榮,是向神之境界的升華。在沖繩海域,神風敢死隊的自殺性攻擊要了5000名美國海軍軍人的命。

日本用言語和行動表明,只要第一個美國人踏上日本本土,他們就處決所有的盟軍戰俘。日本為大屠殺作準備,強迫盟軍戰俘為自己挖掘墳墓。即使在投降後,他們仍然處決了一些戰俘。

《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人認為這是荒唐可笑而不屑考慮的。我們從截獲的密碼得知,日本打算拖延時間,爭取以可接受的條件經談判投降[9]

視頻

廣島原子彈事件相關視頻

歷史紀錄片:廣島原子彈
珍貴記錄影像: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瞬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