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念珠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念珠菌
 

假絲酵母菌屬(Candida)隸屬子囊菌門,是一類深部感染真菌。假絲酵母菌又稱念珠菌,可侵犯皮膚、粘膜和內臟,表現為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炎症,大多為繼發性感染。假絲酵母菌種類很多,但能對人致病的僅有幾種,以白假絲酵母菌即白色念珠菌最常見,致病力也最強,其次為熱帶假絲酵母菌,其它還有克柔假絲酵母菌、近平滑假絲酵母菌和偽熱帶假絲酵母菌等。[1]

中文學名:假絲酵母菌

別   稱:念珠菌

界:真菌界

門:子囊菌門

亞   門:半知菌亞門

綱:芽孢菌綱

目:隱球酵母目

科:隱球酵母科

簡介

假絲酵母菌屬歸於真菌界、半知菌亞門、芽孢菌綱、隱球酵母目、隱球酵母科。對人致病的有白假絲酵母菌( C. albicans)、熱帶假絲酵母菌( C. tropicalis)、近平滑假絲酵母菌(C. parapsilosis)和都柏林假絲酵母菌(C. dubliniensis)等,其中以白假絲酵母菌感染最為多見,可占感染中的75%。白假絲酵母菌又稱白念球菌( candida albicans),是重要的條件致病菌,主要引起人體皮膚、黏膜及內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占深部真菌感染的首位 。

形態特徵

白假絲酵母菌細胞呈圓形或卵圓形,直徑3~6μm,革蘭陽性,着色不均勻。可形成芽生孢子和假菌絲,經培養假菌絲中間或頂端可形成厚膜孢子。具有侵襲性的菌株在體內易形成假菌絲 。

假絲酵母菌的主要特徵是細胞呈球形、橢圓形、圓筒形、長條形,有時為不規則形;通過發芽而繁殖,可形成假菌絲,少數形成厚膜孢子及真菌絲。假絲酵母菌為酵母型真菌,芽生酵母在特定條件下轉為菌絲後則致病力增強。按細胞壁甘露糖蛋白的主要抗原成分不同可分為A和B兩種血清型,據報道免疫功能正常人中A型比B型多2倍,免疫功能缺陷者的A、B兩型相等。

白假絲酵母菌在普通瓊脂、血瓊脂和沙保培養基上均生長良好。在沙保培養基於室溫或37℃培養1~3天長出菌落,呈奶油色或呈蠟狀,柔軟、光滑、濕潤,有濃厚的酵母氣味。培養稍久,有大量向下生長的營養假菌絲,無向上生長的氣中菌絲,呈類酵母型菌落。在玉米粉培養基上可長出厚膜孢子。在血瓊脂培養基上菌落中等大小呈暗灰色。

白假絲酵母菌正常情況下呈卵圓形,白假絲酵母菌與機體處於共生狀態,不引起疾病。當某些因素破壞這種平衡狀態,白假絲酵母菌由酵母相轉為菌絲相,在局部大量生長繁殖,引起皮膚、黏膜甚至全身性的假絲酵母菌病。當機體的正常防禦功能受損導致內源性感染,如創傷、抗生素應用及細胞毒藥物使用致菌群失調或黏膜屏障功能改變、皮質激素應用、營養失調、免疫功能缺陷等。假絲酵母菌為雙相菌,正常情況下一般為酵母相,致病時轉化為菌絲相。因此在細胞塗片或組織切片中發現假菌絲是假絲酵母菌感染的重要證據 。

生存環境

假絲酵母菌對熱的抵抗力不強,加熱至60℃1小時後即可死亡。但對乾燥、日光、紫外線及化學製劑等抵抗力較強。

白假絲酵母菌在室溫及37℃環境中均能生長。在沙氏培養基上形成典型類酵母型菌落,表面柔軟、光滑,呈奶油色、並帶有濃厚的酵母氣味。陳舊培養基中菌落顏色變深、變硬或出現皺褶。白假絲酵母菌在玉米粉吐溫一80瓊脂培養基內室溫培養可形成厚膜孢子。在動物血清中37℃2~3小時可形成芽管,是鑑定假絲酵母菌的重要依據。電鏡檢查致病菌株表面粗糙,有發芽現象 。

發病機理

念珠菌是一種真菌,也是真菌中最常見的一種致病菌,在顯微鏡下是呈卵圓形的,有芽孢及細胞發芽伸長而形成的假菌絲。當我們的免疫機體下降或者其正常寄居部位的微生態環境失衡,就會容易引起念珠菌疾病,其常常寄生在人的皮膚,口腔以及陰道等部位,而且由於感染的不同部位也會引起不同的疾病。但是念珠菌的對於熱的抵抗力並不強,一般加熱到60度以上即可殺死該病菌。

念珠菌病是最常見的真菌病,會侵犯皮膚表面,嚴重時會引起內臟和全身的感染,其主要有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慢性,亞急性,急性感染,發病率也由於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劑等廣泛的食用而越來越高,並且有危及到生命的嚴重後果。

而念珠菌所引起的疾病也有很多,有皮膚念珠菌病,粘膜念珠菌病,內臟念珠菌病,還有念珠菌陰道炎等,其中念珠菌陰道炎嚴重時會導致不孕,影響夫妻生活,影響胎兒發育甚至還會引起其他的疾病。所以對於大部人,特別是女性,可能一生中都會感染後念珠菌,但是經過治療之後可以很快恢復的。[2]

疾病症狀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屬,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原發或繼發性感染,可累及皮膚、黏膜等,甚至出現系統性感染。念珠菌是人體胃腸道、泌尿生殖道及皮膚上的正常菌群,當全身或局部免疫力下降,如大量應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之後可通過內源性或外源性途徑致病。醫源性污染亦可導致本病發生。臨床表現可分為黏膜病變、皮膚病變、系統性感染,及念珠菌所致變態反應性疾患。治療上應去除一切與本病發生相關的誘因,積極治療並發的潛在疾病,同時系統或局部應用抗真菌診療。

根據感染發生的部位不同,臨床上將本病分為三類:黏膜病變、皮膚病變、系統性感染,以及念珠菌所致變態反應性疾患。分別介紹如下:

一、粘膜病變:

1、口腔念珠菌病:以鵝口瘡最為常見。口腔粘膜表面可見灰白色膜狀斑,基底潮濕、微紅,可有浸漬。新生兒口腔pH值偏低,有利於念珠菌生長,引起本病,或分娩通過產道時發生感染。成人表現與兒童相似,如無明確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劑病史,注意尋找HIV感染證據,如淋巴結腫大、白細胞減少或血清抗體陽性。發生念珠菌性唇炎時可出現局部散在糜爛。

2、陰道炎或龜頭炎:白色念珠菌是陰道的正常菌群,過度生長可引起嚴重瘙癢、白帶增多等。據統計,70%的成年女性一生中至少有一次發生念珠菌性陰道炎。糖尿病、應用抗生素及妊娠是本病的誘發因素。可見陰唇出現紅斑、浸漬,陰道內可見豆腐渣樣分泌物,宮頸充血、腫脹、糜爛。念珠菌性龜頭炎或陰莖包皮炎通常由患有念珠菌性陰道炎的配偶傳染,在龜頭及冠狀溝上可見淺紅色糜爛及薄壁膿皰,鏡檢及培養結果常陰性。

3、支氣管及肺念珠菌病:患者可有咳嗽、痰多,肺底部可出現羅音,X線可見肺門及支氣管影增寬,或如粟粒樣結核樣的影像學表現。原發肺念珠菌病較少見,常由其他病灶播散或敗血症引起,痰塗片易找到念珠菌。

4、消化道念珠菌病:食道念珠菌病常由口腔念珠菌病發展而來。念珠菌性腸炎有時呈「過敏性結腸炎」樣表現。嬰兒鵝口瘡常致肛周病變,伴瘙癢,腸道症狀輕微。

二、皮膚病變:

1、擦爛性念珠菌病:最常見於腋、腹股溝、乳房下、臍部等處,在紅斑基礎上糜爛滲出,邊緣呈扇形,周邊有水皰、膿皰。

2、甲溝炎及甲真菌病慢性甲溝炎:甲溝紅腫疼痛或指 (趾)甲增厚、變硬、帶棕色,有條紋。

3、尿布皮炎:常由於不換洗尿布引起,或繼發於嬰兒肛周及口腔念珠菌病。發生在皮膚上可表現為鱗屑性紅斑,出現針尖至粟粒樣水皰。

4、扁平苔癬樣皮膚念珠菌病:嬰兒、兒童多見,好發於頸、肩背等非摩擦部位,伴有輕度瘙癢,有時可呈鱗屑性丘疹樣損害,類似扁平苔癬。真菌檢查常陽性。

5、念珠菌性肉芽腫:皮損為富含血管的丘疹,其上可見黏着的棕黃色厚痂。面部為好發部位,常伴免疫缺陷及淋巴細胞減少。

三、系統性感染:即念珠菌侵入內臟或血液而引起的各種病症,如尿路感染、心內膜炎、腦膜炎敗血症等,這些應與內科疾病及細菌感染性疾病相鑑別。

四、念珠菌所致變態反應性疾病:由念珠菌代謝產物所致的變態反應稱為念珠菌疹,常為無菌性成群水泡性損害,位於指間或身體其他部位,代謝產物引發的變態反應還可表現為濕疹哮喘胃炎等,甚至出現過敏性結腸綜合徵及遠心性多形紅斑。[3]

相關視頻

1、白色念珠菌的一生

2、念珠菌炎有什麼症狀

參考來源

  1. 念珠菌是怎麼形成的?,學習啦網,2016-04-07
  2. 念珠菌嚴重嗎,媽媽網
  3. 念珠菌病診斷及治療,有來醫生網,201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