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怡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怡保舊城(馬來西亞)原圖鏈接來自 去哪兒 的圖片

怡保馬來西亞霹靂州的首府,隸屬於怡保市政廳。其面積為643平方千米,人口於2010年為737,861。該市西北臨江沙,東臨金馬侖高原,南臨金寶,西南臨華都牙也。怡保距離首都吉隆坡180千米,距離柔佛居鑾有476千米,檳城州喬治市則有123千米。

怡保於1988年成為繼喬治市和吉隆坡之後,馬來西亞第三個獲得「市政廳」的地方政府。怡保市位於近打河流域,故周邊城市帶得名近打穀都會區。該都會區是馬來西亞國內僅次于吉隆坡(巴生谷)、檳城(大檳城)、新山(新山都市圈)後的第四大都市人口聚集地。怡保因四周被岩石山嶺環抱,故有「山城」之稱;也因怡保曾是馬來西亞主要產錫礦的地方,因此也被稱作「錫都」。

怡保也被孤獨星球選為2016年亞洲最佳旅遊目的地之一[1],並為馬來西亞唯一一個入選的城市,位於第六名。

地名源由

怡保的名字源自當地常見的怡保樹(Pohon Epu或Pokok Ipoh)。怡保含有毒性的樹汁被當地原住民(Orang Asli)用來製作打獵吹筒的毒矢,故又名「毒箭樹」。怡保也被當地華人稱為「山城」或「壩羅」。稱為「山城」是由於怡保四處環山的地理環境,所以才有這個雅稱。

「壩羅」是怡保的舊名,現在依然有人使用,在怡保仍有「壩羅村」(Kampung Paluh)的地方。「壩羅」的來源名字來源有幾個說法,其中最可靠的為「壩羅」就是錫礦場的音譯,而錫礦場的金山溝也稱「Palong」。

歷史

怡保位於盛產錫米的近打河流域。怡保在1920至1930年代,急速發展成一個採礦城鎮,是當時馬來聯邦第二大城市。但在1970年代,隨着錫價下降和礦場關閉,怡保的發展停滯不前,使許多青年轉向前往吉隆坡和新加坡工作。

在1905-1914年間,怡保舊街場發生大火災。英國殖民政府開始計劃怡保新區的開發,怡保礦家姚德勝響應號召,在近打河對岸的區域建設了300間店屋。怡保的管轄區域也開始擴張到對岸處(即是後來的「新街場」),新設施如怡保火車站、政府機關、郵政局、電影院等等也建在該處。汽車摩托車開始在怡保流行起來。為此專門登記交通工具的政府機構也開始成立。

在1910年,怡保也開始有了巴士服務。1911年,北近打衛生局(Kinta Sanitary Board North)亦在怡保成立。1916至1941年間,英國馬來亞的軍事區政府(British Military Administration)成立了由A.S Jelf領導的「近打縣區」(Kinta District Board)。在1937年,怡保正式取代太平成為霹靂州首府。

在1946年至1954年間,由J.S Drake少校領導的「近打鎮區」(Kinta Town Board)成立。

1957年至1962年間,「怡保萬里望鎮議會」(Ipoh Mengelembu Town Council)成立,由阿都拉烏尼(Abdullah Bin Uni)領導。

1962年5月31日,怡保升格為市鎮,怡保萬里望鎮議會也升格「怡保市議會」(Majlis Perbandaran Ipoh),由E.G Walker領導。

1988年5月12日,怡保由霹靂蘇丹正式被宣布為「城市」,怡保市議會也被升格為「怡保市政廳」(Majlis Bandaraya Ipoh)。近來,隨着怡保市內的英殖民建築、美食和自然景觀被推廣至全世界,使怡保逐漸地恢復昔日的繁華,並以旅遊業為主。怡保也是國內最乾淨的城市之一[2]

視頻

怡保 相關視頻

馬來西亞 怡保IPOH的旅遊攻略!
怡保金馬倫高原

參考文獻

  1. Lonely Planet 公布2016 最佳亞洲旅行目的地TOP10 ,搜狐,2016-07-20
  2. 怡保,馬來西亞最乾淨的城市,馬來西亞四季(第二家園)諮詢有限公司,2018-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