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批把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批把葉,乾燥葉片長橢圓形,長12~25厘米,寬4~9厘米。葉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部鋸齒緣,基部全緣。羽狀網脈,中脈下面隆起。葉面灰綠色、黃棕色或紅棕色,上面有光澤;下面茸毛棕色。葉柄短。葉革質而脆。氣無,味微苦。以葉大、色灰綠、不破碎者為佳。[1]

名 稱

批把葉

拼 音

Pí Pá Yè

英文名

Loquat Leaf

類 別

枝葉/樹皮類

功效分類

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中的止咳平喘藥。

別名

巴葉、枇杷、蜜枇杷葉、炙枇杷葉、蘆桔葉

入藥部位

枇杷的葉片

性味

苦、辛;寒;無毒。

①《別錄》:味苦,平,無毒。
②《藥性論》:味甘。
③《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辛。

歸經

入肺、胃經。

①《滇南本草》:入肺。
②《本草經疏》:入手太陰、足陽明經。
③《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大劑量可用至30g,鮮品15-30g;或熬膏,或入丸、散。

植物形態

常綠小喬木,高3~8米。小枝粗壯,被銹色茸毛。單葉互生,革質;具短柄或近無柄;托葉2片。葉片長橢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疏鋸齒,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密被銹色茸毛,側脈12~15對。圓錐花序頂生,密被銹色茸毛,分枝粗壯;花密集,苞片被褐色茸毛;萼筒壺形,黃綠色,密被茸毛;花瓣5,白色,倒卵形,花絲基部較粗,略呈三角形;子房下位,外被長茸毛,5室,柱頭頭狀。果為漿果狀果,卵形、橢圓形或近圓形,黃色或橙色。[2]

產地分布

主產廣東、江蘇浙江福建湖北等地。

主治功效

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止渴。主肺熱痰嗽;陰虛勞嗽;咳血;衄血;胃熱嘔噦。用於肺熱咳嗽,氣逆喘急,胃熱嘔逆,煩熱口渴。

①《別錄》:主卒啘不止,下氣。
②《食療本草》:煮汁飲,主渴疾,治肺氣熱嗽及肺風瘡,胸、面上瘡。
③《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定喘,能斷痰絲,化頑痰,散吼喘,止氣促。
④《綱目》:和胃降氣,清熱解暑毒,療腳氣
⑤《本草再新》:清肺氣,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嗆血,治癰痿熱毒。
⑥《安徽藥材》:煎汁洗膿瘡、潰瘍、痔瘡[3]

禁忌事項

《本草經疏》:胃寒嘔吐及肺感風寒咳嗽者,法並忌之。

採收炮製

全年均可採收,多在4~5月采葉,曬至七八成干時紮成小把,再曬乾。

本品分生用和蜜炙。生用時,用水噴潤,切絲,乾燥。蜜枇杷葉,取枇杷葉絲,用蜜水拌炒,至放涼後不粘手為度。每100千克枇杷葉絲,用煉蜜20千克。

藥理研究

對呼吸中樞有鎮靜、平喘、鎮咳作用。局部應用對角叉菜膠性水腫有強大抑制作用,可顯著降低遺傳性糖尿病小鼠及正常小鼠的尿糖。臨床上試用治腎炎水腫、痤瘡等。水煎劑或醋酸乙酯提取物具有祛痰和平喘作用,揮髮油有輕度祛痰作用。此外,皂苷也是枇杷葉止咳祛痰的主要成分。醇提物灌胃或局部用藥具抗炎作用。此外,還具抗菌、降血糖、抗腫瘤的作用。[4]

化學成分

新鮮枇杷葉含揮髮油0.045%~0.108%,主成分為橙花叔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三萜化合物以熊果酸、齊墩果酸或委陵菜酸為母體的衍生物。倍半萜類化合物枇杷苷Ⅰ可作定性鑑別的專屬性成分。尚含單環倍半萜苷、苦杏仁苷及有機酸、金合歡醇、β-谷固醇、馬斯里酸、枸櫞酸等成分。[5]

臨床應用

①治咳嗽,喉中有痰聲:枇杷葉五錢,川貝母一錢五分,叭旦杏仁二錢,廣陳皮二錢。共為末,每服一、二錢,開水送下。(《滇南本草》)
②治婦人患肺熱久嗽,身如炙,肌瘦,將成肺癆:枇杷葉、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黃減半,各如常制,治訖。同為末,蜜丸如櫻桃大。食後夜臥,各含化一丸。(《本草衍義》)
③治聲音嘶啞:鮮枇杷葉一兩,淡竹葉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④治溫病有熱,飲水暴冷啘:枇杷葉(拭去毛)、茅根各半升。上二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稍飲之,啘止則停。(《古今錄驗方》枇杷葉飲子)
⑤治噦逆不止,飲食不入:枇杷葉(拭去毛,炙)四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五兩,甘草三兩(炙,銼)。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一棗大,切,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聖濟總錄》枇杷葉湯)
⑥治小兒吐乳不定:枇杷葉一分(拭去毛;微炙黃),母丁香一分。上藥搗細羅為散,如吐者,乳頭上塗一字,令兒咂便止。(《聖惠方》枇杷葉散)
⑦治衄血不止:枇杷葉,去毛,焙,研末,茶服一、二錢,日二。(《聖惠方》)
⑧治肺風鼻赤酒齄:枇杷葉,去毛,焙乾末之,調下一。二錢,日三服。(《本事方》)
⑨治痘瘡潰爛:枇杷葉煎湯洗之。(《摘元方》)[6]

相關視頻

1.中藥枇杷葉的功效與作用[7]


2.枇杷葉的功效主要是清熱、化痰、止咳,常用於肺熱咳嗽[8]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