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日香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日香桂Osmanthus fragranscv.'rixianggui'是桂花的一個園藝品種,因具有不斷開花,香氣濃郁的特點而得名。日香桂香氣四溢,沁人心脾。極具顯著的優點是花莖伸出綠葉,能常年有花,並花開不斷。模式標本母樹現保存在蒼溪縣東溪鄉境內。樹齡約100年,樹高6米,胸徑22厘米,冠幅5.8米,長勢中等。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各地。

生長環境

日香桂發祥地最低極限溫度為-7℃,最高極限溫度38℃,土壤PH值為6。經試種亦能在中性土中生長。性喜富含有機質的沃土,充足的陽光和溫涼多濕的氣候。畏嚴寒。空氣多灰塵和二氧化硫嚴重污染的環境,難以正常生長開花。栽培時應選適宜的環境。土壤偏鹼可用0.3%的硫酸亞鐵調配。北方宜保護栽培,盆栽冬季應加蓋塑料膜做成的盆罩,移入室內有陽光透射的窗口,溫度維持在5℃以上。[1]

形態特徵

「日香桂」樹冠圓球形至橢球形,分枝較緊密。樹皮淺灰色,皮孔小,圓或橢圓形,分布較稀疏。標準株分枝力平均2.6個,春梢平均長度16.3cm,節數平均5.3節/梢,腋芽數平均22.1枚/梢。

葉片綠色至深綠色,硬革質,略有光澤;早春梢葉常寬闊,倒卵或倒披針形,全緣;晚春梢及夏秋梢葉常狹長,長橢圓形,中上部有疏尖鋸齒;葉面平展,葉長7.5~12.0cm,平均9.9cm,葉寬2.8~4.3cm,平均3.5cm,長寬比約2.9;葉緣微波狀,反卷;側脈10~12對,較整齊,網脈兩面均明顯;葉尖短尖至鈍圓;葉基楔形至寬楔形。

開花的首、末階段為聚傘花序;中央時斷開花則為圓錐花序,具有明顯總花梗,花冠淡黃色至檸檬黃色,國際色卡編號為5D(淡黃)。花冠平展,微內扣;花冠裂片橢圓形,深裂;花香較濃。

栽培技術

施肥

養護嫁接成功後,可連盆一起落地養護。每半個月施一次經泡製腐爛浠釋後的餅肥,葉面噴施一次光合微肥。發現葉斑病,可噴500倍抗枯靈防治。如有紅蜘蛛,可噴2000倍桃小靈防治。當室外0℃左右時,可搬入室內,放5級左右陽光照射處。春季室外最低溫度3℃以上時,可搬出室,再落地養護。筆者曾用此法,在一株數十年的山白蠟上嫁接兩個2-3葉日香桂,經一年養護葉片達百枚以上,便基本上定型。

修剪

整形修剪根據原樁的自然形態,可以修剪整形成直乾式、斜乾式、臥乾式、枯乾式、露根式等。無論那種整形,切不可操之過急,造成欲速則不達的後果。特別露根式,應分數次,每次少露,切記過急不可。一般兩年左右即可修剪定型。

換盆

香桂經過嫁接、養護、修剪定型後跟可換植於上等盆景盆,放上擺件,種上青苔,配上盆幾,享受日香桂盆景的絕妙風采。

養護

日香桂忌灰塵,應常用噴霧器以清水沖洗葉片,保持葉面清潔。花盆不要靠近煤煙等有害氣體濃的地方。日香桂對水份要求也與其他花木一樣,土壤過干過濕都會影響生長發育,發現幼嫩枝葉萎蔫,應將花盆放人能浸入盆土四分之一處的清水盆中約1小時後即可恢復正常,水份過重也會缺氧爛根。

病蟲防治

日香桂的主要病蟲害有:褐斑病枯葉病炭疽病白介殼蟲盾介蟲全爪蟎紅蜘蛛等應及時防治。

褐斑病及枯葉病都危害葉片,從葉片基部及邊緣開始,使葉片逐漸枯黃,繼而變成褐色,甚至脫落。可先用人工摘除病葉燒毀;另一方面要增施鉀肥及腐殖肥,以提高其抗病力。病發期間可噴灑硫酸鋼、石灰水溶液,比例為1:2:150。

白介殼蟲常出現在梅雨季節;此蟲針狀口器吸食葉片中之液汁,使葉片形成斑點、捲曲、皺縮等病態。發病時,可用80%敵敵畏乳劑加1000一1500倍水溶液噴灑。盾介蟲也危害葉片,使葉片變黃、脫落,可進行人工刷除葉上害蟲。

全爪蟎可使葉片失去翠綠,變黃或灰白,白天悶熱時危害最烈。出現害蟲初期可用20%三氮殺蟎酵700倍稀釋液噴灑;中期可用80%敵敵畏乳油2000倍稀釋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3000倍稀釋液噴灑殺滅。

紅蜘蛛多在高溫乾燥氣候條件下發生,葉片經其危害後變得捲曲甚至枯焦,最後脫落。可用40%的樂果乳劑2000一2500倍液,每星期噴灑1次,連噴3-4次,即可殺滅。

繁殖方式

「日香桂」通常採用扦插育苗。因春梢花芽多,扦條扦插後往往僅能癒合而不能生根,成活率較低。改用秋插效果較好;次年春季如能就地移栽一次進行煉苗,則栽植成活率可以明顯提高。

嫁接

挖掘砧木春季發芽前,上山挖取多年生、型好的山白蠟。根據原樁的自然形態定型修剪。確定留下2-4個樁干,每個位干留10-15厘米橫截斷。用塑料袋包一下剪口,待發芽後去掉塑料袋,防止水份走失,使樁幹上部位乾枯。然後植干口徑適宜的花盆內。清明後,當樁幹上的新芽長到15厘米時,在適當的部位選留2-4個(即每個樁干留一個)粗壯芽,其餘的全部抹去。當所留的枝條半木質化或木質化時即可嫁接,時間一般在5-8月份進行。

靠接選等粗的砧木和接穗,用利刀在靠接部位各削長約3厘米、厚度為直徑1/3的削麵,削麵要光滑。把兩削麵對合,對準砧、穗形成層,用塑料條綁縛結實,置於陽光下,止常管理。一般35天左右,癒合牢固,即可在嫁接部位上部剪去砧木,下部分分離耳株。以後根據生長強弱及時解除綁繩。這種接法從靠接到解綁繩、接穗正常開花。

腹接選取半木質化或木質化的日香桂作接穗。剪成2-3葉段,葉下端帶長約2厘米枝條,把葉片剪去1/3。用利刀將接穗下端削成一面長約1.5厘米,另一面稍短的楔形。在砧木嫁接部位切一約1.5厘米,深至直徑1/3的舌形刀口。立即將接穗長削麵向里楔人砧木劈口,對準砧、穗形成層。用塑料條綁縛結實,套上塑料薄膜袋後置於遮陰處。約40天左右,接口癒合牢固,摘掉塑料袋,前去嫁接部位上部砧木,進行正常管理,可正常育蕾開花。解綁情況同靠接。

扦插

苗床準備:成活率高低,關鍵是封閉,形式上是棚套棚,有條件可在通光溫室內整理苗床,也可在室外搭蘆簾棚(四周也可蘆簾圍)。苗床應高於地面10厘米,排水暢通,用單磚砌成寬1米左右,長根據扦插規模而定,苗床上用竹子搭成弓形架(最好是用工具做成扁形,兩端削尖以便插入土中,莖部磨光利於保護薄膜),竹弓間距5-60厘米,竹弓頂高度距苗床0.6米左右,營養土應發酵、消毒、過篩。ph值在6.5~6.8之間,粘性土應加30%細砂或河砂。苗床若能用生物酵素菌底肥更好,插床上方再搭一個遮蔭棚,高度60厘米為宜(指棚與竹弓頂距離)小規模扦插可在苗棚上加蓋80%遮蔭網。使用薄膜以無滴膜為宜。

插穗處理:可選用當年或多年枝條(枝條年齡與成活率沒有明顯關係),長度8-10厘米,剪枝不必帶踵。日香桂生根既可在節位,也可不在節位,苗穗應保留2-3片葉,平剪去1/2,避免消耗營養和擁擠,剪下的枝條應及時噴霧置於室內,條件允許可用3a3促根粉,處理1-2小時,也可將生根粉和成糊狀打漿。插苗株行距5厘米×10厘米,深度1/2為宜。株行距為5cm×10cm,深度1-2cm為宜,基質沙或珍珠岩皆可,每平方米500-600株。設置好各項參數及工作模式即可,在快繁智能狀態下一般25天即可生根。

日香桂和四季桂的區別

日香桂屬於桂花中專門用於園藝的品種,它能不間斷的開花,而且香氣比其他品種的桂花都要濃郁。日香桂的樹冠像個圓球形又接近橢球形,枝葉之間生長的比較緊密擁擠。它的樹皮是淺灰色的,葉片是綠色的或者是深綠色的,有一定的光澤度。四季桂開花形成的狀態根據時間略有不同,在開花初期和即將開落的時候,像一個傘的形狀,在花開得最盛的時間,像一個圓錐形。四季桂花的花色是淡黃色到檸檬黃色之間的顏色,花香濃郁。

四季桂的葉子對稱生長,葉片比較薄,葉面非常光滑,樹皮的黑褐色的。小枝是圓柱形的,枝條上一般沒有毛。四季桂的花色偏白或者是淡黃色的,香氣一般比較淡。[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