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敬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費蒙(1925年4月25日-1997年11月29日),本名李敬光,字費蒙,廣東番禺人,一九二五年生於香港九龍蒲崗村,擅長寫小說與畫漫畫,因出生於牛年之故,故取筆名為「牛哥」。他在年輕時曾為抗日當過間諜,而這項際遇,也使得他日後在寫小說時有所幫助。[1]作品記錄了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台灣社會,反映了社會的現實情況。他的著名作品有牛伯伯(漫畫)、牛小妹(漫畫)、職業兇手(小說)、賭國仇城(小說)等。其中賭國仇城曾多次搬上銀幕,堪稱李費蒙最著名的代表作。

經歷

  • 一九二五年生於香港,四歲隨父母到了湖北漢口市。共9個兄弟姊妹,排行老四,屬牛,從小就愛牛,而且生就有點牛脾氣。孩提時代,乳名叫「小牛」,學畫漫畫時,自己取了個筆名叫牛哥,他曾自嘲自己一生就像牛般的忙碌。[2]
  • 12歲開始學畫漫畫,那是不幸的一年,也是幸運的開始;日寇侵華,抗戰軍興,蔣介石號召全民抗戰,那時候滿街都是標語,牆壁上到處張貼著「抗日漫畫」。對漫畫有興趣的牛哥,在那一年學習「塗鴉」,被老師選上「抗日小鬼隊」、在街頭畫抗日壁畫,正式與漫畫結緣。
  • 抗戰失利,三兄弟隨著大姊由湖北逃返「故鄉」香港,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日子過得相當困苦,連學費都繳不起。為了維持生活及學費,牛哥開始畫漫畫,然後分寄到各報,沒錢買郵票,就步行送到報社信箱。
  • 牛哥第一張被發表的漫畫登載在香港的華僑日報;當天正是中秋節,畫了一個中國人拿著圓形與月光對比的圓炸彈,點燃了引線向日本皇軍丟過去,題目是「月光下的抗戰」。處女作讓牛哥得到七毛港幣(當時一毛錢可以吃一筒冰淇淋)。
  • 抗戰中期,牛哥的母親到香港去看孩子,發現他們寄人籬下,生活得很苦,就把他們帶回漢口,從原本接受英國教育的到跟著私塾先生念了半年的「之乎者也」,奠下半文半白的漫畫文體。不久,因為在報上畫「戚繼光殺倭寇」,因此被日軍逮捕,列為「中國少年政治犯」。後來由畫廣告畫而進入了報社,在「大楚報」任隨軍記者,竟意外接觸到大別山區神秘的「紅槍會」,這段奇特的經驗,還被他寫成名著《亡魂記》 。
  • 從太平洋戰爭爆發到抗戰勝利,牛哥曾流浪天涯,這段時間他做過報館的練習編輯、助編、撰稿人、廣告設計、卡車司機、礦工、話劇演員、編導,無論生活多麼困苦,漫畫始終不離手,走到那,畫到那,能夠收到稿費,當它是外快,收不到稿費,當它是磨槍。而到處打混的這些豐富人生經驗,對他日後從事漫畫及小說幫助甚大。
  • 1946年,牛哥前往長沙,因略通英文,考進「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擔任公路大隊分隊長職務,那年尚未21歲,率領二十餘輛卡車車隊,負責運送救濟物資到西南各省偏遠山區,親身體驗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1964年完成的《巨無霸》、《無比敵》等小說,就是以這段期間的經歷做骨幹。
  • 1949年,由廣州隨「農復會」到台灣,這中間還有一段有趣的插曲。農復會原是美援救濟總署轄下的一支機構,高級職員大都是美國人。主管「農復會電化教育」的是一位美國專欄作家兼漫畫家顧福林(GOODFRIEND),為了求才,曾在廣州所有的報紙上找尋漫畫傑出人才,準備利用漫畫來宣傳農牧業的改良政策,因為他了解到要向當年泰半為文盲的中國農民宣導農業改革方法,只有用漫畫來教導他們。  當時牛哥正在廣州華南日報畫連載漫畫「牛伯伯畫傳」,在環球日報畫「孖辮女」(即牛小妹)。顧福林看到牛哥的作品,相當喜歡,親自到報社求才,委以農復會「畫室主任」之職;四個月後,農復會遷移台灣,牛哥隨農復會來到台灣。
  • 農復會的宣傳重點主要在農業技術革新、土地改革、節育、保健,牛哥筆下的牛伯伯、牛小妹都成為宣傳上的主角,但是每天畫這些刻板的文宣工作,實在無法滿足牛哥對漫畫的創作熱忱。剛好中央日報增設漫畫周刊,牛哥毛遂自薦,先後發表了「解放了的牛伯伯」、「牛小妹流浪記」。一九五一年起,在中央日報每天連載「牛伯伯打游擊」,畫中將思念故鄉的悲痛情懷,化做幽默風趣的漫畫,推出後受到廣大讀者的共鳴;中央日報的訂戶由一個月數千份,暴漲至數萬份,牛哥成了文化界炙手可熱的人物。
  • 繼「牛伯伯打游擊」後,牛哥又推出「老油條畫傳」、「牛老二日記」、「牛小妹遊台灣」、「想說就畫」、「楊經邦畫傳」、「胡佬鴉」、「牛伯伯遊東南亞」等多部漫畫。漫畫評論家洪德麟表示,牛哥以漫畫忠實記錄了台灣的歷史與成長的履痕和汗水,是最寶貴的本土文化資產。
  • 1951年正式開始寫作,為了區隔漫畫,以「費蒙」之名發表處女作《賭國仇城》,結果一炮而紅,接著《職業兇手》、《情報販子》、《亡魂記》、《大小姐與流氓》、《情報掮客》、《浪人傳》紛紛出籠。
  • 1956年,牛哥因涉及香港影星鍾情的妨害自由案件,坐獄百天,出獄後自農復會離職。這件案子當年喧騰一時,但真正的內情誰也不知道。
  • 當時,牛哥正與前馮庸大學校長馮庸的女兒馮娜妮熱戀,知道事情真相的她,見牛哥遭此莫須有的罪名後,在社會一片落井下石的討伐聲中,堅定相信交往四年的牛哥絕不是這樣的人,是個熱心、誠懇,對朋友一等一的好,從沒有害人之心。馮娜妮獨排眾議,以行動支持因畫「牛老二日記」、得罪了無數政府要員及社會人士,因而遭群起攻擊的牛哥。馮娜妮答應了與牛哥共同奮鬥的契約,並在幾乎所有人不看好的情形之下,兩人就在當年年底訂婚,在1958年走上地毯那一端,開始了四十年愉快而真摯的婚姻生活,證婚人還是赫赫有名的監察院長于右任,他也是牛哥的忠實讀者。
  • 牛哥在離開農復會後,作品一度遭媒體報業的封殺,主要是國民黨台北市黨部去函各報,要求不要刊登牛哥的漫畫及小說。迫於無奈,牛哥只好把戰場轉到東南亞的報紙,想不到卻為他開闢另一個收入更豐富的園地,包括香港、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地的華文報紙都採用他的小說。牛哥在這段時間完成不少作品,像《駱駝奇案》、《人在江湖》、《仇奕森》、《紫飄香》、《咆哮山崗》、《莽漢情癡》、《巨無霸》、《鬥駱駝》等部部超過百萬字的小說,都是在1956至1958年間完成的,以偵探及推理小說為主,成績十分驚人。
  • 1961年,36歲的牛哥,效法岳父自資免收學費辦學校的精神,在家中開設「牛家班」漫畫教室,免費指導漫畫人才,每周六下午授課,前後辦了兩期,每期兩年,共招收一百餘位學生,培養了許多優秀青年漫畫家,包括:趙寧、董定明(小董)、蔡東照、林宏濟、王曉凱、郭承豐、劉作泥、林文義、林世俊、王丁泰等人。
  • 1966年,大華晚報開闢漫畫版,邀牛哥主編,牛哥的漫畫生涯才在國內再現生機,可惜正值當時國立編譯館嚴格實施漫畫審查制度,對國內漫畫設下許多不合理的要求,導致日本漫畫大量走私進口盜印出版,國人自製的漫畫則幾乎無法出書。那是台灣本土漫畫最黑暗的一段時光。與牛哥齊名的漫畫家劉興欽,現在提起還氣憤不已,他曾經畫了一幅牛伯伯率領大嬸婆、小聰明、諸葛四郎、真平等眾家漫畫人物一同去攻打國立編譯館的漫畫,紀念這段悲慘的日子。這幅漫畫還曾在牛哥紀念巡迴展中展出。
  • 1982年,牛哥決定挺身而出,抵制國立編譯館對本土漫畫和日本漫畫所採的不同審查標準。發起漫畫清潔運動,在今日畫廊及第一百貨公司開辦五場為期共69天的展覽,展出國立編譯館審查通過的日本不良漫畫,以及國內漫畫家不能通過審查的作品,此舉引起軒然大波,輿論譁然,盜版商群起圍攻,控告牛哥夫妻。牛哥被訴十一件誹謗案件,牛嫂三件。牛嫂回憶當年的情景說:「官司打了三年多,每天我們什麼都不做,就是研究案情,但是內心從來沒有氣餒過,因為我們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台灣漫畫環境討回一個公道。」當年與牛哥併肩作戰的是李永然律師。李永然表示,在替牛哥辯護前,他並不認識牛哥,「我告訴他打官司很傷神,一拖就是好幾年。他回答說一點都不怕,即使傾家蕩產也不鬆手!我聽了甚為感動,決定助他一臂之力。」官司一連打了三年多,李永然透露,當年法院傳來的傳票,足足可以辦個傳票展覽會。皇天不負苦心人,纏訟三年餘的十四宗官司全部獲勝。
  • 牛哥一生從未停過筆,即使生病住院,畫筆仍不停手,他最感無奈的是,眼見老一輩的漫畫家已封筆,後起者屈指可數,而日本漫畫又以洪水般氾濫於國內,讓本土漫畫家幾乎無立錐之地,很想成立基金會,目的無他,希望再為國內培養出色的漫畫家。可惜斯人已去,心願難償了!1997年11月29日,牛哥因病去逝,享年72歲。牛哥一生沒有輝煌的學歷,但是牛哥把動亂的時代與無常的人生當做學校,畫出一幅幅讓人擊掌叫好的漫畫。

作品一覽

漫畫

小說

1997年由探索文化出版[3]

【駱駝系列】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