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維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維先
出生 1912年
國籍 中國
別名 林新
職業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知名於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榮獲一級八一勳章 一級獨立自由勳章 一級解放勳章

林維先(LinWeiXian)(1912-1985),又名林新,安徽省金寨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生平概況

林維先,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鄂東遊擊總司令部特務營班長,紅二十五軍第七十四師特務連政治指導員,第二二二團營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皖西紅八十二師師長,紅二十八軍參謀,第二二四團營長、副團長。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四支隊參謀長、副司令員,新四軍教導總隊第九隊隊長,第一大隊隊長兼軍部特務營營長,新四軍第三支隊參謀長兼挺進團團長,第七師副參謀長兼皖江軍區副參謀長,沿江支隊支隊長兼中共沿江地委書記,新四軍第七師十九旅旅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七師參謀長,華東野戰軍第七縱隊副司令員,華東軍區後備兵團司令員,淞滬警備區副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區公安部隊副司令員,浙江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武漢軍區副司令員。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第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紀委檢查委員會委員。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八日因病在武漢逝世。[1]

戎馬生涯

林維先1912年出生在金寨縣丁家埠鎮。1929年參加紅軍,1932年由共青團員轉為共產黨員。1934年4月任中共皖西北道委領導的紅八十二師師長,率部配合主力紅軍開展反「圍剿」鬥爭,恢復和保衛蘇區。

同年冬「肅反」時被誣為「第三黨」,撤銷師長職務,開除黨籍。審查時全師指戰員冒死作保,方免於死,充當挑夫。此不白之冤絲毫未動搖其革命信念,不久出任紅二十八軍二營營長。

7月初,隨軍政委高敬亭、師政委方永樂率部隊由舒城蘆鎮關來到桐城龍眠山,這是林維先首次來到桐城。

8月31日,在唐家灣全殲偽桐城縣保安大隊二百七十餘人,擊斃保安隊付金恆先、巡察隊長馬駿均;部隊在唐家灣吃午飯後,繼續往青草塥行進,當行進至紙棚時,與偽桐城縣常備大隊遭遇,林維先所率的二營將其殲滅。

9月,林維先率部在妙道山阻擊敵三十二師九十五旅,掩護主力轉移,連續打退敵人數次進攻,勝利完成掩護任務。

1935年9月13日,紅二十八軍經過長嶺崗翻越妙道山時,因山勢陡峭,唯有一條小道蜿蜒而上,徒步行走都很困難,而紅軍戰士還抬着病重的軍政委高敬亭,前進速度更加緩慢。敵九十五旅尾追不舍,當時已追到山下,情況萬分危急。

林維先時任二四四團二營營長,他受命率第六連掩護主力向茅山方向轉移。妙道山坳口石多樹少,難以設伏,林維先率部居高臨下,多次打退敵人數次猖狂進攻,主力安全轉移了,但第六連的退路卻被迂迴上來的敵軍切斷,雙方短兵相接。

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林維先令第六連連長帶兩個排迅速突出重圍,自己與副連長鄧小東帶一個戰士都未受傷,後在群眾幫助下,回到部隊。

1936年3月,紅二十八軍在在太湖縣柴家山召開會議,決定採取「化整為零,集零為整」的方針,以營為單位深入到平原地區開展游擊戰爭。

4月20日,時任第一營營長的林維先,主動配合鄂東北獨立團,在禮山縣老山寨消滅敵一O二師一個營,並吸收70多名被俘士兵參加紅軍。當晚,一營在大悟山宿營時被敵一O二師包圍。

在東陽崗據點,林維先率部以訓話為名,將保安團一個連全部繳械。5月底到10月中旬,一營三次越過平漢鐵路,獨立活動,先後拔掉信陽縣平林團防局和劉家河據點,搗毀信陽縣蔡家河和安陸縣趙家棚敵區公所,攻克信陽縣豬槽崗和京山縣仁和集、謝家寨、大山頭、馬家河以及隨縣洛陽店、貫莊、柳林等反動圍寨。9月6日,還在浠水縣劉家坳殲滅湖北省保安第七團一個營另加一個排。

林維先就是這樣率領一個營穿梭於敵人縫隙之間,調動了大批敵人出山,在運動中打了很多漂亮仗,還活捉了從武漢運給養進大別山的敵十一路軍秘書長,繳獲了大批銀元和軍用物資。三年游擊戰爭中,在紅二十八軍與黨中央失去聯繫的情況下,轉戰鄂豫皖邊區,牽制10多萬敵人,粉碎敵人的反覆「清巢」。身為紅二十八軍指揮員之一的林維先,出生入死,8次負傷,毛澤東曾稱讚他為「游擊專家」。

抗日戰爭爆發後,紅二十八軍與豫南遊擊隊合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高敬亭任支隊司令、林維先任參謀長。新四軍四支隊是1938年3月上旬東進皖中的,全支隊轄三個團,一個手槍團。

首戰蔣家河口炸毀日軍汽艇,打死鬼子10多人,繳槍11支;接着在椿樹崗、棋盤嶺等處設伏,炸毀日偽軍60多輛運輸汽車,斃傷日偽軍400多人,繳槍200多支,大振了新四軍軍威。率部隊的八團二營、七團三營以及特務營,於1938年5月至11月間,在合安公路桐城段的大小關、范家崗、棋盤嶺等處多次伏擊侵華日軍,殲滅數百人,炸毀敵軍軍車50多輛,並繳獲了大批軍用物資,凱歌高奏,日寇喪膽。

1940年6月,林維先調任新四軍三支隊參謀長。7月,建立三支隊挺進團,林維先兼任團長。挺進團建立後,首先拔除了無為老牛埠和桐城東鄉孫家畈兩個日偽據點,並以桐東水圩抗日根據地為依託,相機與日偽作戰。其間,林維先親率挺進團一大隊到桐南破罡地區活動,攻打了土頑陶洪根大隊,殲其一部。到9月間,在中共地方黨組織和游擊隊的密切配合下,林維先率領的挺進團經過十多次戰鬥,掃清了桐東三官山外圍的土頑據點,初步形成了以三官山為中心桐城、廬江、無為抗日游擊根據地。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林維先任新四軍第七師挺進團團長。3月中旬,林維先率挺進團進入大別山區,在桐城、潛山、懷寧、舒城、霍山、岳西等地開展革命鬥爭。7月間,挺進團在桐西建立了以蔣潭為中心的抗日游擊根據地,並廣泛發動群眾,積極開展統戰工作,發展抗日武裝,該地區原國民黨桐城縣聯防大隊大隊長葉樹槐和縣常備隊中隊長張振中所領導的兩支隊伍,就是在挺進團的統戰工作爭取下起義,改編成新四軍游擊隊。

1942年春,挺進團與桐懷潛獨立團合編為新四軍第七師五十八團,林維先調任第七師副參謀長。1942年2月,林維先任新四軍第七師沿江支隊支隊長兼政治委員,該支隊轄獨立、桐東、桐西、白湖、舒廬五個大隊和直屬特務連,並指揮巢南大隊。與此同時,成立了中共沿江地委,林維先任書記。沿江地委轄白湖中心縣委、沿江中心縣委和桐懷潛中心縣委。

1943年春,中共華中局為了保衛皖中根據地,在沿江地區組建了沿江支隊,下轄6個大隊(營)和一個直屬特務連,林維先任支隊司令。同時成立了中共沿江地委,林維先兼書記,下轄三個中心縣委,擔當起保衛新四軍七師機關和皖江區黨委的安全,堅持和鞏固沿江根據地,開闢江南的貴池、東流等根據地和接通與中原新四軍五師聯繫的任務。1943年下半年,沿江支隊由原來六個大隊擴大為三個團,戰鬥力大大加強。但國民黨反共高潮愈演愈烈,皖江地區頑軍一七一師、一七六師、一四四師、五十二師、新七師等代替了日軍的勢力範圍,公開向抗日根據地進攻,僅11月份,就發動進攻12次之多。

1945年夏,沿江支隊改編為新四軍七師十九旅,林維先任旅長,直至抗戰勝利。解放戰爭初期,任華東軍區七縱隊副司令員,轉戰蘇魯,參加宿北、魯南、萊蕪等戰役。民國37年秋,任華東軍區後備兵團司令員,在魯中南的廣大地區開展支前工作。兩個月內,動員8萬多農民參軍,籌集1萬多輛騾馬大車和數百萬公斤糧食,支援前線。1949年上海解放,任淞滬警備區副司令員,分管內部保衛工作。

上海解放初期的鬥爭形勢非常複雜,反革命活動極為猖狂,僅1949年8月份一個月中,匪特活動就達161起。因此,當時淞滬警備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反特。1950年4月27日午夜至次次日5時,共捕獲敵特分子、反革命分子8826人,占預計捕數的90%,這次大搜捕行動迅速,成績顯著,很多罪大惡極、有多處別墅的反革命分子都被捉拿歸案。人民解放軍剛進入上海時,反動派曾預言,上海是個大染缸,解放軍紅着進去,黑着出來。為此,警備區黨委專門召開會議,作出防驕、防腐的決議。林維先處處以表率行為影響全體官兵。在他的帶動下,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機關幹部也經常到基層調查研究,幫助基層解決問題。

1950年11月19日,華東軍區公安部隊成立,淞滬警備茶館領導機關改成華東公安部隊領導機關。這時,盤踞華東沿海島嶼的國民黨軍隊不斷發出「反攻大陸」的叫囂,經常對大陸沿海進行騷擾破壞活動,華東公安部隊投入四個師又四個團的兵力對沿海島嶼進行守備。

林維先為了掌握第一手海防資料,多次深入沿海島嶼考察地形,調配兵力,殲滅了柬錠、南鹿、洋嶼、雞寇山、彭灣、西洋島、頭門山等20多個島嶼上的股匪;並乘勝追擊,擊潰了胡宗南部「反共救國總隊」、「海南第三突擊隊」、「國防部反共救國軍」、「東南人民救國軍」、「中華民族討逆軍」等20多個反革命武裝組織,殲敵3400多人,擊落敵機兩架,擊沉敵艦3艘。

1955年1月,林維先協助張愛萍指揮解放軍首次陸海空聯合作戰,解放一江山島。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後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武漢軍區副司令員。

1953年,林維先任浙江省軍區司令員後,十分重視沿海島嶼國防工程建設。他到大陳島視察時,發現島上還有不少國民黨軍撤離時埋下的地雷未排除,不顧個人安危,堅持查遍全島各要塞部位。林維先幼時家貧,未能上學,參加革命工作後,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學習文化、理論、政策和軍事知識,終於從一個放牛娃成長為具有較高理論修養和豐富知識的優秀指揮員。著有軍事回憶錄<敵後三年>。

1981年3月,林維先承擔中央軍委交辦編寫《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八軍堅持鄂豫皖邊區三年游擊戰爭史》的任務,他想到曾經戰鬥過十年之久的桐城看看,然因多種原因,這個願望未能實現。

1982年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984年退居二線。仍積極熱情地承擔中央軍委賦手他主持編寫<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八軍戰史>的任務,先後5次帶領編寫人員到鄂豫皖3省的31個縣調查核實58次戰鬥情節,如期編成,留下了珍貴的革命鬥爭史料。1985年7月在武漢病逝。聶榮臻元帥在其基前懸刻的一塊石匾上,親筆題寫了「游擊大師」四個大字。

游擊專家

1938年2月中旬,林維先和支隊司令高敬亭到武漢中共長江局開會時,長江局副書記周恩來向書記王明介紹高敬亭和林維先說:「這兩位是大別山蘇區赫赫有名的游擊專家!」,1955年春節前夕,毛澤東主席到浙江省視察,聽到了時任浙江省軍區司令員的林維先匯報民兵工作後,又說:「你不但是游擊專家,還是民兵專家呢!」且看這游擊專家是如何游擊的。

聲東擊西

1934年春,敵人對皖西蘇區進行重點圍剿,總兵力達16個團,占領了所有集鎮和較大的村莊,封鎖交通要道,建築大小碉堡。中共皖西道委書記郭述申鑑於敵人對皖西重新圍剿的嚴峻形勢,決定由紅82師掩護中共鄂豫皖省委機關和紅25軍軍部向鄂東北轉移。時任紅82師師長的林維先和政委江求順認為:省委和紅25軍軍部去鄂東北,向東,從長嶺關走最近,但這裡是敵人重點防區,關東邊屬敵25路軍防區,有其65師兩個駐守,關上有東西防區部隊各一個營駐守,而且周圍30里之內,都有大批敵人主力部隊駐防,可隨時增援。

省委和紅25軍軍部,本身能作戰力量不過一個營,要想從這個最近的關口過到鄂東北去困難很大。向西,要從沙窩、新集過鄂東北去,雖然敵人防守兵力相對少些,但要多走一半路程,萬一目標被發現,將會被四周之敵包圍,危險性更大。最後決定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林維先徵得道委書記郭述申和省委及紅25軍領導的同意,將紅82師(僅轄三個營和一個手槍隊、一個交通隊)一分為二,政委江求順率一營和手槍隊向沙窩、新集方向游擊,造成省委和紅25軍軍部由沙窩、新集向鄂東北轉移的假象,引誘敵人向西追擊,只要把敵人追剿部隊調走,省委和紅25軍軍部轉移壓力會大大減輕;林維先率二、三營和交通隊帶領省委和紅25軍軍部晝伏夜出,向長嶺關運動,力爭速戰速決,強過長嶺關,向麻城方向疾進,返回鄂東北七里坪老蘇區。

果然不出所料,當江求順政委率領一營和手槍隊向沙窩、新集方向活動時,敵總指揮梁冠英率25路軍追剿隊一個旅跟蹤追擊,東線之敵相對減少。因為當時是劃區清剿,敵各駐守部隊基本是原地防守作戰,紅軍只要跳過某一防區到敵另一防區邊緣,兩邊敵人都不願管,就算暫時安全了。唯有追剿部隊,不分防區界限,可以暢通無阻的追剿作戰。林維先探知敵追剿部隊西去,迅速由蓮花山率部帶領省委和紅25軍軍部向長嶺關疾進,午夜到達長嶺關東側。凌晨二時,林維先親率二營,攀登懸崖,直搗敵關上駐軍,命三營和交通隊乘關上激戰,關東之敵向上增援時,帶領省委和紅25軍軍部由關左側碉堡前過關,敵碉堡如有火力封鎖,就喊話說是25路軍追剿隊,蒙過關去,蒙不過去,打也要打過去。

林維先率二營攀登上關,迅速殲滅了敵哨兵,兩營駐敵還在夢裡,大部被殲。這時關東西兩邊守敵聽關上槍聲,紛紛向上攻來,林維先指揮全營向兩邊還擊,這時三營和交通隊帶領省委和紅25軍軍部從敵碉堡下面冒充敵25路軍追剿隊,順利過關,林維先引誘關東西駐敵接火後,率部從右側悄然離去,尾隨已過關的省委和紅25軍軍部向麻城方向轉移。關東西之敵夜戰近一個小時,才知道是誤會,便收拾各自屍體撤回各自防地。梁冠英、劉茂恩兩位司令官得悉後都大為惱火,在電話上對罵起來,都說對方是瞎眼狗,只會咬自家人,不會咬紅軍。這個故事,在敵軍中傳為笑柄。這一仗打得漂亮,受到鄂豫皖省委的通報表彰。

當挑夫、抬擔架也照樣游擊

林維先率二、三營掩護紅25軍轉移鄂東北後,又向西繞了一個大圈子,打了長竹園、四姑墩、葉家墩等地方保安團,在商城西余集與師政委江求順率領的一營和手槍隊匯合。一個月後,皖西之敵又轉向鄂東圍剿,省委機關又回到皖西,在聽信了少數人對皖西蘇區的片面回報,對皖西進行了錯誤肅反,道委書記郭述申被撤職,江求順等一批英勇善戰的紅軍領導幹部被錯殺,林維先被打成第三黨骨幹分子,即將處以極刑時,全師官兵痛哭作保,才免一死,被罰到苦工隊抬擔架、當挑夫。很多人為他鳴不平,他說:「為革命抬擔架、當挑夫也是光榮的,也照樣游擊敵人。」

1934年冬,由於鄂豫皖省委的「左」傾領導,打了很多敗仗,曾發展到13000多人的紅25軍,戰死,冤死,只剩下3000多人了,面對10多萬敵人的圍剿,難以支撐,便根據中央命令,於11月16日,以北上抗日名義,離開鄂豫皖蘇區,走上了長征道路。被留下的皖西道委書記高敬亭,為了堅持大別山蘇區鬥爭,將地方武裝和一些體質稍好的傷病員集中起來,組成了有800多人的218團,下轄兩個營和一個交通隊、一個苦工隊(肅反被處置的紅軍幹部為部隊當挑夫、抬擔架)。林維先就是這個苦工隊裡的一員。紅25軍撤離蘇區後,仍有近10萬敵人在蘇區圍剿。

蔣介石下令大別山蘇區駐敵各頭目,限令以三個月內,完全剿滅大別山殘餘紅軍。當時高敬亭組織的218團,不但槍支彈藥缺乏,連吃糧也很困難,被敵人分割得只剩下七零八落的小塊根據地。由於敵人燒殺搶掠,到處是田園荒蕪,廬舍成墟,餓殍遍野,屍骨成堆,人民群眾大都靠吃野菜、樹皮度日。高敬亭覺得首先解決的是軍民吃飯問題,便命令218團帶領蘇區200多名群眾到霍邱南鄉產糧地區的白塔畈打糧。12月4日午夜出發,天亮時到達目的地。團長羅成雲、政委熊大海帶領部隊和打糧群眾分頭找大地主、富農糧,交通隊(當時主要是看管苦工隊的一個排兵力)帶領苦工隊隱蔽在山坡叢林裡向北警戒可能由霍邱、六安來犯之敵。

下午二時左右,駐霍邱大顧店的安徽保安第三團,聞報白塔畈有紅軍活動,便來進攻。保安團歷來是怕和紅軍作戰的,但白塔畈是他們的防區,如不應付,也不好向上司交待,所以進攻也不是很大膽的。其前鋒一個連慢慢悠悠、左顧右盼試探前進。離苦工隊一千多米時,林維先向交通隊隊長吳大友說:「敵人來了,看樣子好象是保安團,他們歷來是紅軍手下敗將,你們把槍給我們,我們跟他們干(當時苦工隊80多人,每人只有一根扁擔,沒有槍支),冤死不如戰死,戰死了還算烈士,冤死在自己的隊伍里算啥呢?」林維先的話,既刺激了交通隊,又鼓舞了苦工隊,大家齊聲說:「和敵人拼了!」林維先本來就是優秀的指揮員,很受大家尊重,交通隊長吳大友原來又是林維先的部下,便說:「林師長,你指揮我們干,等主力也來不及了。」林維先一面命交通隊派員找羅團長、熊政委報告敵情,一面命交通隊一部向前面山林運動,切斷敵人退路,苦工隊等敵人靠近時,沖向敵群,讓敵人火力展不開,和敵人格鬥。

敵人先鋒連看沒有紅軍動靜,便大着膽子前進,有的還哼着小調。當進至苦工隊隱蔽山坡時,林維先一聲喊「沖呀」,幾十條扁擔在敵群中左劈右砍,和敵人廝打在一起,敵人火力無法展開。這時交通隊從背後殺來,打得敵人昏頭轉向,拚命逃竄,一個騎馬的敵軍官看林維先只拿一條扁擔,舉起手槍就打,林維先就地翻滾至馬下,一扁擔將敵人打下馬來,接着又是一扁擔,敵人腦漿迸裂,一命嗚呼。林維先繳了他的手槍,撕下他的符號一看,原來是敵上尉連長。這時團長羅成雲、政委熊大海率一個營增援而來,將逃敵追至下駱山,被殲大半,後衛之敵懼怕被殲,望風逃回大顧店。傍晚,打糧隊挑着幾百擔糧食,繳了一百多支長短槍,勝利而歸。特別是苦工隊每人都繳了一支槍,高敬亭特別高興,摘掉了苦工隊的帽子,編為218團第三營,林維先任營長。「抬擔架、當挑夫,也能游擊敵人」是真的。

轉戰大別山區

調虎離山

1935年2月,鄂東北獨立團近千人來到皖西,高敬亭將其與218團合編,成立了紅28軍,下轄三個營和一個手槍團,全軍1800餘人。林維先任一營營長,經過一年的游擊,殲敵8個多團,紅28軍發展到2500多人,並恢復了一些農村根據地,建立了十多支便衣隊,總結了一些成功經驗。如「敵情明、地形好,繳獲大就打,敵情不明、地形不好,繳獲不大不打」的「三打三不打」原則和「偽裝殲敵」、「殺回馬槍」、「化整為零,集零為整」等。

1935年,由於蔣介石一再限令以鄂豫皖剿共頭目「三個月」、「五個月」肅清大別山紅軍逐次破產。

1936年初,又調第四次圍剿大別山蘇區的第6縱隊司令衛立煌來大別山擔任剿共頭目。衛立煌上任後,除了重新劃分清剿區,增設碉堡和增加追剿隊外,並強化地方反動政權,強迫群眾訂立「五家連環保」,一家通共,五家連座,實行所謂「軍政兼施」,要「在最短時間內完全肅清大別山殘餘紅軍。」紅28軍政委高敬亭在全軍營以上幹部會議上說:「敵人萬變不離其宗,你清你的剿,我游我的擊,你到深山清剿紅軍,我到平原游擊你的後方,你成塊清剿,我分散游擊,你分散清剿,我集中游擊,打得贏堅決打,打不贏堅決不賠本。」要求大家獻計獻策。林維先說:「我同意高政委的意見,敵人從四面八方開進大別山,我們集中游擊搞不過敵人,應分散活動。最好抽出一支隊伍遠離大別山,西出平漢路,造成紅軍主力向西追隨紅25軍的氣勢,誘敵一部離開大別山,便於紅軍游擊。」高敬亭十分欣賞地說:「這是一條調虎離山的妙計」。

便命林維先率一營執行西出平漢路的任務。留在大別山的紅軍以營為單位,分散活動,四面開花,按照「三打三不打」的原則廣泛遊擊,讓衛立煌「最短時間完全肅清大別山殘餘紅軍」的計劃再次破產。3月13日,林維先率全營從金寨抱兒山出發,穿山越嶺,遇弱敵猛打一陣,遇強敵繞道而行,三天三夜,大小仗打了10多次,3月17日,到達了湖北孝感平頭山,隱蔽休息。林維先一營一路衝殺,敵軍果然以為紅軍主力要跳出大別山。衛立煌急令東北軍102師、103師追擊,令孝感保安團堵擊。這時敵103師309團已進至平頭山北側,林維先命令一連連長雷文學率一連繞道敵後邊打邊退,造成紅軍返回大別山的假象。敵人果然中計,當雷文學邊打邊撤到劉家坳叢林裡隱蔽起來,敵以為紅軍被攆回大別山,便向衛立煌報告說:「在平頭山,殲滅紅軍200多人,匪首林維先被擊斃,餘部竄回大別山。」林維先率二、三連,在平頭山隱蔽一天一夜,剛過平漢路,遇孝感保安團阻擊,林維先命二連火速前進到適當地方殺回馬槍,自己率三連在敵後牽制,前後夾擊敵人。

這時雷文學率一連也從後面攻來,敵疑為被紅軍主力包圍,陣腳大亂,被分割殲滅近半,餘部四散逃去。林維先率全營在吳家灣休息,第二天剛吃過早飯,派出偵察的同志回來報告說:「青山鎮昨晚駐有一個連敵人,押着一百多個民夫,挑的都是軍用物資,往大別山25路軍總部運送,為首的像是個大官,還有一匹馬」。林維先高興地說:「好,敵人給我們送禮來了,他們認為這是他們的大後方,不會有紅軍,所以毫不畏懼。」立即命全營作好戰鬥準備,隱蔽在青山鎮東邊山林里,爭取在運動中殲滅敵人。上午10時,敵人大搖大擺的押着民夫向大別山行進,為首的那個「大官」,騎着一匹白馬,很是威風。當敵人進入伏擊圈時,林維先一聲喊打,各種火器一齊向敵人射殺,敵人怎麼也想不到在這大後方會遇到紅軍,倉惶應戰,林維先率全營沖入敵群,打得敵人丟盔卸甲,四散逃跑,那個騎馬「大官」剛跑出不到百米,雷文學叭的一槍,將馬擊倒,便跟着追擊。被摔下馬的那個「大官」大概是腿嚇軟了,爬起來跑兩步又摔倒,被雷文學活捉。經過審問,原來他是25路軍後勤部長,叫王國珍,是從武漢押運給養回大別山的。這時民夫已跑光了,林維先看繳獲的都是銀元、服裝、藥品,還有一疊嶄新的25路軍通行證,高興地說:「這回我們可發財了,回大別山也有通行證了。」

偽裝殲敵

林維先率一營遠離大別山活動了一個多月,殲滅了敵人區、鄉、保武裝200多人,繳槍100多支和大量銀元,5月中旬,準備回大別山與高敬亭匯合。林維先叫大家換上敵人服裝,揣着25路軍通行證,押着王國珍,大搖大擺地到一個叫陡門港的鎮上休息。為了麻痹敵人,林維先晚上故意集合戰士們訓話,高聲說:「紅28軍已進入桐柏山區,很快就會和紅25軍匯合,我們後衛隊一定要在兩天之內與主力匯合……」夜裡又故意放鬆警戒,讓王國珍逃跑,回大別山報信,引誘敵人出山,減輕大別山紅軍壓力。

25路軍總司令梁冠英得到王國珍情報後,立即向衛立煌報告,說紅軍主力撤出了大別山,向紅25軍靠攏匯合。衛立煌命劉茂恩64師、東北軍102師向平漢路西追擊。林維先在陡門港休息兩天後,繞了一個大圈子,經應山、安擊回返大別山,行至黃崗白羊山口,突然從樹林裡鑽出兩個敵哨兵,喝問林維先是哪一部分的,並問口令。雷文學上前拍着胸前的符號說:「你眼瞎了,我們是25路軍進剿隊!」並問哨兵是哪一部分的,敵哨兵看佩戴少校軍銜的雷文學的威風,士氣已減了三分,回答說是64師192團第三營,奉命在這裡堵擊紅軍的。

雷文學命一個哨兵去找他們營長前來會話。不一會敵營長來了,後面跟了一個排武裝,看來敵人警惕性還是很高的。雷文學遞過25路軍通行證,指着佩戴上校軍銜的林維先說:「這是我們團長,我們是25路追剿隊,昨天奉命來這裡追剿紅軍,請你們配合!」林維先威嚴地說:「你們發現敵情了沒有,聽說昨晚有一小股紅軍從這過!」敵營長說:「沒有發現有紅軍活動。」雷文學火冒三丈地說:「媽的,你們64師都是飯桶,前天我們從武漢運給養的一個連就在你們這被紅軍截去的,你們還說沒有發現紅軍活動,恐怕紅軍在你們眼底下,你們也認不出來!」林維先說「據我們偵察,這股紅軍就隱蔽在白羊山周圍,你立即集合部隊,配合我們清剿,貽誤戰機,是要軍法處置的!」追剿隊一向是見官大三級,敵營長哪敢怠慢,立即集合部隊,請林維先訓話,可敵人剛集合起來,一營300多支槍口已對準了他們,雷文學的手槍已抵住敵營長後腦勺。敵人正莫名其妙,林維先說:「我們是紅軍,繳槍不殺,願當紅軍的歡迎,不願的發路費回家!」敵人看反抗只是死路一條,便紛紛放下武器,成了紅軍俘虜。

林維先處理了敵人幾個營連幹部,其餘全部解散。七月中旬,安全返回大別山,在金家寨的熊家河與高敬亭匯合。林維先這次出擊平漢路,帶走了大別山10多個團的敵人,恢復了大片根據地,紅軍發展到了3000多人。全國抗戰爆發,共產黨咯全國軍民一致抗日,蔣介石才不得不停止了對大別山紅軍的進攻。林維先這位游擊專家走上了抗日前線,馳騁皖中大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