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栝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栝樓

栝樓(拉丁學名:Trichosanthes kirilowiiMaxim.)是葫蘆科栝樓屬多年生攀緣草本,長可達10米。根狀莖肥厚,圓柱狀,外皮黃色。莖多分枝,無毛;葉互生,近圓形或心形,雌雄異株;雄花數朵總狀花序,少有單生,花冠裂片倒卵形,雌花單生,子房卵形,果實近球形,熟時橙紅色,花果期7-11月。[1]

分布於中國遼寧、華北、華東、中南、陝西、甘肅、四川、貴州和雲南。生於海拔200-1800米的山坡林下、灌叢中、草地和村旁田邊。因本種為傳統中藥天花粉和栝樓,故在其自然分布區內、外,廣為栽培。分布於朝鮮、日本、越南和老撾。

栝樓有解熱止渴、利尿、鎮咳祛痰等作用。 種子含脂花肪油;果實含三萜皂苷有機酸樹脂、糖類、色素;根含蛋白質、皂苷、酸類。

性味

甘苦,寒。

  1. 成無己:"味苦,寒。"
  2. 《日用本草》:"味苦,平涼,無毒。"
  3. 《本草衍義補遺》:"甘,潤。"

歸經

入肺、胃、大腸經。

  1. 《本草匯言》:"入手少陰、太陰經。"
  2. 《本草新編》:"入肺、胃二經。"

功能主治

潤肺,化痰,散結,滑腸。治痰熱咳嗽,胸痹,結胸,肺痿咳血,消渴,黃疸,便秘,癰腫初起。

  1. 《別錄》:"主胸痹。"
  2. 《本草圖經》:"主消渴。"
  3. 成無已:"通胸中鬱熱。"
  4. 《傷寒類要》:"治脾癉溺赤出少,惕惕若恐。"
  5. 《品匯精要》:"消結痰,散癰毒。"
  6. 《綱目》:"潤肺燥,降火。治咳嗽,滌痰結,利咽喉,消癰腫瘡毒。"
  7. 《江蘇植藥志》:"治水腫。"
  8. 《山西中藥志》:"瓜瓤洗手,治凍裂。"

形態特徵

攀援藤本,長達10米;塊根圓柱狀,粗大肥厚,富含澱粉,淡黃褐色。莖較粗,多分枝,具縱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葉片紙質,輪廓近圓形,長寬均約5-20厘米,常3-5(-7)淺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僅有不等大的粗齒,裂片菱狀倒卵形、長圓形,先端鈍,急尖,邊緣常再淺裂,葉基心形,彎缺深2-4厘米,上表面深綠色,粗糙,背面淡綠色,兩面沿脈被長柔毛狀硬毛,基出掌狀脈5條,細脈網狀;葉柄長3-10厘米,具縱條紋,被長柔毛。卷鬚3-7歧,被柔毛。

花雌雄異株。雄總狀花序單生,或與一單花並生,或在枝條上部者單生,總狀花序長10-20厘米,粗壯,具縱棱與槽,被微柔毛,頂端有5-8花,單花花梗長約15厘米,花梗長約3毫米,小苞片倒卵形或闊卵形,長1.5-2.5(-3)厘米,寬1-2厘米,中上部具粗齒,基部具柄,被短柔毛;花萼筒筒狀,長2-4厘米,頂端擴大,徑約10毫米,中、下部徑約5毫米,被短柔毛,裂片披針形,長10-15毫米,寬3-5毫米,全緣;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長20毫米,寬18毫米,頂端中央具1綠色尖頭,兩側具絲狀流蘇,被柔毛;花葯靠合,長約6毫米,徑約4毫米,花絲分離,粗壯,被長柔毛。雌花單生,花梗長7.5厘米,被短柔毛;花萼筒圓筒形,長2.5厘米,徑1.2厘米,裂片和花冠同雄花;子房橢圓形,綠色,長2厘米,徑1厘米,花柱長2厘米,柱頭3。

果梗粗壯,長4-11厘米;果實橢圓形或圓形,長7-10.5厘米,成熟時黃褐色或橙黃色;種子卵狀橢圓形,壓扁,長11-16毫米,寬7-12毫米,淡黃褐色,近邊緣處具稜線。花期5-8月,果期8-10月。

主要價值

藥用別名

果裸(《詩經》),王菩(《呂氏春秋》),地樓(《本經》),澤巨、澤冶(《吳普本草》),王白(《廣雅》),天瓜(《爾雅》郭璞注),萯(《穆天子傳》郭璞注),瓜葵(《針灸甲乙經》),澤姑、黃瓜(《別錄》),天圓子(《東醫寶鑑》),柿瓜(《醫林纂要》),野苦瓜(《貴州民間方藥集》),杜瓜、大肚瓜(《浙江中藥手冊》),藥瓜(《四川中藥志》),鴨屎瓜(《廣東中藥》)。

炮製要點

當果實表面有白粉,變成淡黃色時,分批採摘,懸通風處晾乾,即成全栝樓;將果實從果蒂處剖開,取出瓜和瓤和種子,曬乾即成栝樓皮;瓜瓤種子放入盆內,加草木灰;雄株在栽種後第3年10月下旬挖取塊根,去淨泥沙,刮去粗皮,小的切成10-20cm長,大的可縱剖成2-4瓣,曬乾或烘乾,即成天花粉。

臨床應用

  1. 治療冠心病。每日用瓜蔞五錢,薤白四錢,製成片劑,三次分服。治療25例,觀察2~8周,22例有不同程度症狀改善。16例心電圖複查,14例示V5T被改善,2例惡化;12例服藥前示S-T段壓低者,10例改善,1例不變,1例惡化;服藥前平均V5T波振幅為0.96毫米,服藥後平均T波振幅增至2.7毫米;服藥前平均S-T段下降0.84毫米,服藥後S-T段平均下降0.27毫米。改變最明顯1例在服藥前二月發現有陳舊性前壁心肌梗死,心電圖V2-V4QS波,T波倒置,服藥後11月病員症狀明顯改善,V2-V4Q波消失,V5T波向上;另1例原有心絞痛及竇性靜止,V5T波平坦,服藥四月後T波回至正常,竇性靜止消失。服藥後少數病例感胃部不適,經服氫氧化鋁後好轉。觀察中曾將瓜蔞與薤白分開服用,結果病人均反應瓜蔞片療效較薤白片為佳。此片對冠狀動脈供血作用,可能與通過放鬆動脈緊張度,減少心臟負荷有關。
  2. 《本草圖經》:「栝樓,今所在有之。皮黃肉白,三、四月內生苗,引藤蔓,葉如甜瓜葉,作叉,有細毛。七月開花,似葫蘆花,淺黃色。實在花下,大如拳,生青,至九月熟,赤黃色。其實有正圓者,有銳而長者,功用皆同。」
  3. 《綱目》:「栝樓,其根直下生,年久者長數尺,秋後掘者結實有粉,夏月掘者有筋無粉,不堪用。其實圓長,青時如瓜,黃時如熟柿,山家小兒亦食之。內有扁子,大如絲瓜子,殼色褐,仁色綠,多脂,作青氣。」
  4. 《重慶堂隨筆》:「栝樓實一名天瓜,故其根名天瓜粉,後世訛瓜為花,然相傳已久,不可改矣。……今藥肆中名此為瓜蔞,以土瓜根子為栝樓,用者不可不審。土瓜一名王瓜,即《月令》孟夏王瓜生是也;非蔬圃之黃瓜,蔬圃黃瓜一名胡瓜,《隨園食單》作王瓜者誤也。」

藥理作用

抗菌、抗癌作用。栝樓在體外對大腸桿菌[註 1]、宋內氏痢疾桿菌、變形桿菌等有某些抑制作用。水浸液(1:2)在體外對某些皮膚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體外試驗中,全栝樓煎劑(20%煎劑)對腹水癌細胞有致死作用。並有人認為栝樓皮、栝樓仁均有效,但前者的作用較好。種殼與脂肪油則無效。醇,醚提取物亦有效。60%醇提取物體外作用最好。但動物試驗,其作用不太顯着,也不穩定;在體內,對肉瘤的作用比對腹水癌細胞的作用強一些。

注釋

  1. 「大腸桿菌」: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又叫大腸埃希氏菌,Escherich在1885年發現的。大腸桿菌是條件致病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引起人和多種動物發生胃腸道感染或尿道等多種局部組織器官感染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