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段煥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段煥競(1911—1998),湖南省茶陵縣[1]。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段煥競同志1911年4月出生於湖南省茶陵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青少年時期即接受進步思想,積極投身於革命,任過鄉少年先鋒隊隊長,參加了當地打土豪劣紳活動。1929年秋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5月參加茶陵縣赤色游擊隊。1932年5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

革命事業的忠誠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段煥競同志歷任茶陵縣游擊隊排長,紅十八師第五十一團副連長、連長,湘贛軍區紅五團一營營長,湘贛游擊司令部游擊大隊參謀長兼第一支隊支隊長,獨立團代團長等職。在艱苦卓絕的戰爭歲月,他置生命於度外,冒着槍林彈雨,衝鋒陷陣,英勇殺敵。紅軍主力長征後國民黨反動派向蘇區發動了瘋狂的進攻,在鬥爭形勢十分緊張,環境非常殘酷,生活極其困苦的情況下,他不畏艱險,頑強堅持了湘贛邊區的三年游擊戰爭,以武功山為依託,靈活運用毛澤東戰略戰術,在巧妙周旋中殲滅敵人,先後參加了虎頭山遭遇戰、龍口突圍戰、洲湖鎮襲擊戰,多次與敵白刃格鬥,幾次光榮負傷,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為鉗制和消耗敵人的兵力、配合主力紅軍的戰略行動、保存革命火種作出了貢獻,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和赤膽忠誠。

戰爭中做貢獻

抗日戰爭時期,段煥競同志歷任新四軍第一支隊二團一營營長、團參謀長,六團團長,新四軍第一師二旅副旅長等職。在戰火紛飛的抗日戰場,他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關於對敵鬥爭的方針、政策,放手發動群眾,發展地方武裝,率部轉戰蘇南一帶,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游擊戰爭,參加組織指揮了丹陽新豐、句容城、揚中、上黨等攻克敵據點戰鬥,開展了反「掃蕩」鬥爭。特別是葉飛率六團東進後,段煥競同志參與了新六團的組建和領導工作,直接組織指揮了延陵地區賀甲村戰鬥,全殲日軍守敵160餘人,取得了新四軍戰史上有名的「延陵大捷」,開創了蘇南敵後戰場殲敵的新紀錄,為創建和鞏固發展茅山抗日根據地建立了功績。1940年7月,他隨陳毅粟裕北渡長江,擔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二團團長,參加了黃橋決戰,他作戰勇敢,指揮果斷,率部殲滅了頑軍韓德勤屬部,為鞏固和發展蘇北抗日根據地和壯大抗日革命力量,作出了重要貢獻。

出色完成任務

解放戰爭時期,段煥競同志歷任華中軍區第六縱隊副司令員,蘇中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第十一縱隊三十一旅旅長,第十一縱隊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為貫徹黨中央南防北攻的戰略方針,他率部在通榆線上破壞敵人交通運輸線,與敵人展開阻擊戰,為配合主力部隊取得蘇中「七戰七捷」起到了重要作用。段煥競同志任二十九軍副軍長後,先後參加過著名的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福州戰役和廈門戰役,他執行上級指示堅決,指揮機智果斷,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段煥競同志出生入死,轉戰南北,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離職仍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段煥競同志歷任第二十九軍軍長,第二十八軍軍長,江蘇軍區副司令員,江蘇省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在長期的軍事工作領導崗位上,他努力學習,忘我工作,為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為維護軍政軍民團結,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政治立場堅定,堅持原則,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倒行逆施進行了抵制和鬥爭。粉碎「四人幫」之後,他堅決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積極擁護改革開放,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自覺與黨中央保持一致。離職休養後及患病期間,他仍關心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關心部隊建設,積極參加組織生活,撰寫新四軍軍史、二十九軍軍史等革命史料,發表了《武功兒女翻江海》等回憶錄,為教育後代提供了很好的教材。段煥競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2]

視頻

段煥競 相關視頻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入團誓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