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省南通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蘇省南通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心區)原圖鏈接來自 定鼎網 的圖片

江蘇省南通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於1992年,是江蘇首批省級開發區之一,2013年1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發區由某一個地方政府規劃一個專門的區域,成立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和開發區投資有限公司,投入資金進行開發區的載體建設。開發區也具有政府職能部門的性質,開發區的主要管理人員經常是當地政府行政管理的高層人員來兼任或專職。

「經濟技術開發區[1]」既着眼於產業發展的規律又着眼於區域發展規律。特別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不同的產業之間如何互補,突出產業的集聚優勢,政府都要發揮較大的作用。能夠進入園區的企業享有一定的優惠政策,比如優惠提供工業用地和稅收減免。

園區介紹

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總規劃面積約120平方公里,形成了中心商務城、謇公湖科教城、濱江工業城、江海港物流區「三城一區」整體開發、錯位發展的功能布局。豪華郵輪裝備產業園、智能製造產業園、現代建築產業園、謇公湖科創中心、海門足球小鎮等一批特色產業園快速推進,海工船舶、汽車配件、電子通信、生物醫藥、現代建築等主導產業集聚發展。目前,已有30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餘家企業在園區投資興業,其中,世界500強、央企、國企投資項目近20個。

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實力雄厚、城市功能完備、先進產業集聚、科技創新活躍、綜合環境優越。科學發展水平位列全省國家級開發區第12位,綜合實力穩居全省開發區第一方陣。

在2019年度全省開發區科學發展綜合評價中,位列全省國家級開發區第11位,綜合實力穩居全省開發區第一方陣,先後榮獲「全國投資環境百佳開發區」「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江蘇省企業投資最佳開發區」「江蘇區域創新十強產業園區」「江蘇省先進開發區」「江蘇省知識產權示範園區」等稱號。

區位優勢

海門開發區南依長江,與上海直線距離僅60公里,是江蘇長江北岸距上海最近的國家級開發區。是蘇中蘇北接軌上海的「第一橋頭堡」,過蘇通大橋第一個出口下來,僅8分鐘就可以到達開發區,區位優勢可謂得天獨厚。在水路運輸方面,南通港、太倉港、上海港、江海港近在咫尺;通江通道方面,蘇通大橋、崇啟大橋、海太汽渡環型圍繞;航空機場方面,建有海門城市航站樓的虹橋、浦東兩大國際性機場強力支撐,南通機場、無錫機場左右呼應;加上正在建設中的滬通鐵路、寧啟鐵路,以及規劃中的崇海大橋城際鐵路,未來3年,海門必將迎來高鐵時代,從而真正意義上開始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時經濟圈、生活圈和都市圈。

投資環境

海門開發區高度重視投資軟環境建設,始終堅持「親商、安商、愛商、富商」的理念,在地價、稅收、規費、資金扶持、財政獎勵等方面實行最優惠的投資政策;建立健全了一套與國際慣例接軌的管理網絡,按照「零障礙、低成本、高效率」的要求,為投資者提供「全程化、專業化、人本化」的優質服務。對進駐園區的重大項目,我們從領導力量、配套服務、政策支持等各方面採取個性化、高效率、保姆式的扶持措施,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同時,我們還通過完善投資企業保護制度,定期舉辦企業家座談會,傾聽投資者心聲,為客商就醫、子女就學提供「綠色通道」等一系列措施,努力使海門開發區成為長三角地區服務環境最好、商務成本最低、投資回報最大的創業樂園。同時,海門也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市和國家生態示範市,是長三角最宜居宜業的綠色城市之一。

開發區發展趨勢

自1984年設立首批開發區以來,中國開發區從沿海到內地,類型不斷拓展,數量逐步增多,成為推動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與之同時開發區的發展邏輯也在不斷更新。

開發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產物,承擔着引進外資,發展先進技術的任務。進入新常態和新技術革命[2]時代後,開發區的價值定位也隨之發生改變。根據開發區發展的最新趨勢,我們總結了未來開發區應扮演的五種角色,做產業升級推動者、做前沿科技轉化者、做城市發展引領者、做人才創業支持者、做新興資本管理者,不同開發區應結合新的發展格局和戰略機遇,結合各自的能級、區位和上位要求等,重塑自己的發展定位。

視頻

江蘇省南通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 相關視頻

《南通海門》航拍,一個美麗而又發達的城市!你來過嗎?
南通海門疏港鐵路項目加快建設 海門高質量發展快馬加鞭

參考文獻

  1. 經濟開發區要如何轉型升級 ,搜狐,2018-11-08
  2. 新技術革命,開啟文明新時代,中國經濟網,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