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深圳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深圳博物館,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福中路市民中心A區,是深圳市屬綜合性博物館。

建館宗旨

1981年建立,1988年11月開館[1]。是一座以地誌性為主的綜合類博物館,是深圳文物收藏和歷史研究中心。主要目標是辦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化博物館。它以面向大眾的最廣義的教育和傳播知識為宗旨。通過展覽、出版刊物、講座和研討會,讓大眾了解了深圳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窺視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深圳博物館占地面積約3.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曲折的長廊將展樓、文物庫、辦公樓和影視廳四座單體建築連成一個整體建築群[2]

傳播教育

作為深圳市重點文化設施和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深圳博物館從建館以來,不斷豐富和完善基本陳列。

在32個展室中,有反映深圳歷史的《古代深圳》、《近代深圳》及《今日深圳》陳列。翔實的資料、生動的實物為觀眾全面展示了深圳六千年的歷史和發展軌跡。

為了給青少年提供自然科學知識的大課堂,在《海洋生物》和《野生動物》展覽中,深圳博物館以形態各異的動物標本,通過生動、多元的展示效果,使觀眾了解周圍的自然資源。

為了活躍深圳市的文化生活,營造高尚的文化氛圍,深圳博物館每年除輪換出本館重要藏品外,還不定期從國內外引進許多十分珍惜的古代文物展覽和當代藝術展覽。

深圳博物館作為社會科學的研究機構,自建館以來已經出版了《古代深圳》、《近代深圳》、《深圳創業史》、《深圳特區史》、《讓歷史告訴未來》、《深圳考古發現與研究》、《深圳市博物館建館十周年論文集》等專著和《深圳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精華》、《南粵客家圍》等大型圖錄,這些研究成果已經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使深圳博物館成為了深圳歷史和客家文化的重要研究機構。

深圳博物館致力於辦成啟迪和傳播知識的殿堂。

主要景點

《古代深圳》

是深圳博物館基本陳列之一,展廳面積近200平方米,位於展覽大樓4層第1號廳。該陳列自1988年11月深圳博物館開館時起正式向公眾開放,1999年11月進行了重新設計和製作[3]。展廳陳列的二百多件文物為深圳市出土文物之精選,展覽分「原始足跡」、「文明曙光」、「郡縣設置」、「粵海門戶」、「海防重鎮」等5個部分內容,以實物資料復原了深圳古代歷史的基本面貌。陳列手法新穎、別具一格,極具觀賞性。如「原始足跡」部分,陳列的出土文物與復原的新石器時代海邊居民的生活場景融為一體,使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近代深圳》

是深圳博物館的基本陳列之一,展面積330平方米,位於展覽大樓4層第3號廳。1988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1997年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改補充,重新設計和布陳,獲得專家和公眾的廣泛好評。該陳列分為「英國的殖民侵略和新安人民的抗爭」、「辛亥前後的新安社會」、「中共寶安縣黨組織的建立與反帝反封建的鬥爭」、「抗日烽火」、「寶安解放」五個部分,展出圖片160多張、實物100多件,通過雕塑、油畫、壁畫等藝術語言與環境烘托,翔實生動地展示了寶安人民對英國殖民割占香港地區的抗爭和抗擊日本侵略,以及抗日東江縱隊在日軍的封鎖下營救大批文化人等重大歷史事件。整個展覽資料翔實,色調沉靜,給人以震撼的歷史感,是觀眾了解近代深圳人民那種為中華民族的獨立、民主、自由而前赴後繼英勇獻身精神的生動教材。

《深圳民俗》

民俗文化,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為適應環境而產生的約定俗成的行為方式和文化現象。其中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和社會生活的生動反映。它紮根於群眾之中,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既是世代傳承,又是發展變化的,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此主題展覽共有「區域民俗」、「廣府民俗」、「客家民俗」、「海洋文化習俗」四大部分,以廣府和客家民係為主的傳統民俗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又因瀕臨大海,扼守珠江入海口,自古以來由于海洋經濟、海上絲路貿易的發展,又演繹出氣象萬千、絢麗多姿的海洋文化習俗。深圳民俗文化發源於小農經濟時代,在農耕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了海洋文化的精華,既內涵豐富,又兼收並蓄,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它繼承了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並在改革開放後得到復興和創新,與時俱進,注入了新時代精神。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猶如強力的磁場,為本地群眾所喜聞樂見,吸引了眾多海內外遊客。「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隨着深圳向國際化城市邁進,民俗文化將作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為世界人民觀察和了解深圳社會與文化的一扇窗口。

《深圳改革開放史展廳》

深圳市的前身是具有1600多年建制歷史的寶安縣。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寶安人民發展農業、興修水利,為改變貧窮落後面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三十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一瞬間,深圳卻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史上的奇蹟。她不僅迅速改變了自身面貌,充分發揮了帶動和示範作用,而且深圳作為體制改革的「創業實驗田」和對外開放的「窗口」,作為勇敢的探路者,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出了重要貢獻。鄧小平說:「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敢闖的本質就是勇於創新,創新是深圳的靈魂。深圳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歷史。

《兒童館展廳》

深圳博物館專門為青少年及低齡兒童設立一個兒童館,不僅讓小朋友有一個玩耍的空間,更重要的是,通過遊戲這種寓教於樂形式,小朋友可以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悠久和豐富。在國外,博物館開設兒童館已是常態,但國內不多見。

開設兒童館的創意源於楊耀林館長的一次考察。楊館長認為中國家庭,孩子的活動往往主導家庭休閒活動。在博物館開闢一個讓小孩子玩耍的地方,不僅可以吸引全家人來館參觀,還是普及文博知識,開展青少年文博教育有效手段。

館內遊藝項目的設計和明確着實費了一番功夫。負責該場館工作的民俗組實地考察香港文化博物館兒童館、上海兒童博物館上海科技館、深圳少年宮等,對各館遊藝項目認真仔細比對揣摩,從小朋友心理出發,經過館內幾次討論,最終將兒童館定位為讓兒童在遊戲玩樂中領略中華古代文明和傳統文化。

遊藝項目設計要講求趣味性、參與性、知識性,讓兒童通過觀察、選擇、操作、角色扮演和群體合作等方式鍛煉身心,讓兒童在互動中體驗和學習。

根據這一定位,民俗組多方尋找設計靈感。「虛擬圖書」項目就是受到一次高交會虛擬圖書科技項目的啟發。「灌溉禾苗」項目源於深圳市何香凝美術館一次臨時展覽中《驚動》、《花開花落》作品。為顧及低齡兒童,民俗組尋找動手性強、器具輕便的項目, 「過家家」、「小魯班」等項目應運而生。經過論證,最終從十幾個備選遊藝項目中選取「改頭換面」、「禾苗灌溉」、「漢字演化」、「小舞台」、「過家家」等項目。

舊館介紹

《野生動物》

是深圳博物館的常設展覽之一。展覽面積500平方米,共展出各類野生動物標本1000餘件。這裡展出的動物標本分為獸類、鳥類和蝴蝶等三類,有些還是世界珍稀品種。該展覽向觀眾介紹野生動物知識,並表達這樣一種思想: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他們與人類友好相處,共同生活時自然規律的需要,也是人類自身發展的需要,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就是保護人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素質的提高,中華民族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必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人類也終將進入一個與野生動物共生共榮的和諧世界[4]

《海洋生物》

是深圳博物館常設展覽之一。展覽面積200平方米,共展出海洋生物標本及古生物化石標本1000餘件和大量宇航出版社《海洋地圖集》的圖繪資料。這是一個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展覽,它不但向廣大觀眾提供了一個了解自然、了解海洋、了解祖國的課堂,也在觀眾,尤其是青少年面前展現了人類至今還不掌握的自然之謎。因此,它又是一把打開自然迷宮之門的鑰匙,讓青少年在科學的天地里探索,為開發祖國的海洋事業和生物科學而努力。

藏品介紹

深圳博物館內現有文物藏品二萬餘件,有億萬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標本,有展示五千年華夏文明的古代歷史和藝術珍品,也有近現代深圳發展歷史上意義重大的歷史資料。這些珍貴文物是博物館的重要物質基礎。2012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5]

元龍泉窯青釉褐彩連座梅瓶

龍泉窯青瓷褐彩連座梅瓶原圖鏈接來自搜狐網 的圖片

連座式樣,通高16.7、口徑3.5厘米。瓶身精巧,小口、短頸、豐肩、腹至底漸收,淺圈足。瓶座圓唇平折,束頸上有三個小孔,座身有三個花窗式縷空,座底置四小足。瓶身與瓶座可以活動裝卸。連座梅瓶始見於宋,是宋代始燒的瓶式之一。元代梅瓶瓶肩較寬,造型較為豐滿,不及宋代修長,常作盛酒器。該連座梅瓶胎厚細密,通體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黃,釉面有冰裂紋。在潔淨的釉面上,口沿與瓶身有若干等距的褐色彩斑作裝飾。龍泉窯青瓷褐彩連座梅瓶造型古樸,鏤雕精細,釉色與褐彩渾然一體,相得益彰,為元代龍泉瓷器中的精品。元龍泉窯青瓷品種數量繁多,但象這件既精美又能反映一個時期裝飾工藝特點的褐彩連座梅瓶,實不多見。

三段區段式神人紋鏡

北朝(公元386-581年)直徑17.5厘米、緣厚0.4厘米

照容用具。圓形,扁圓鈕。內區紋飾被夾鈕的兩條平行線分為上、中、下三段。 上段中部為玄武龜座背上豎起華蓋,其右為正面端坐神像,神像旁有側身站立的侍者三人,華蓋左邊有面向主神躬身站立手持物的侍者六人;中段亮主神頭朝鈕端,夾鈕對置;下段二神身軀後仰作鳳舞狀,二神中間有「8」形蔓帶間隔。外區為12個方枚與12個半圓相間環繞,方枚內各有1字:「圄口明鏡口山口口湅三岡」。其外為一周斜線紋和纏枝紋帶,素緣。此鏡鑄造精良,紋飾細膩流暢,是北朝銅鏡中的精品。

鳥紋鼎

西周(約公元前1100~前771)通高41.5厘米、 口徑42厘米河南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出土

飪食器。平沿,立耳,半球形腹,圜底,粗壯獸蹄足,里側內凹。口沿下飾竊曲紋一周,腹部飾鳥紋一圈。此器是一套七件列鼎之一,本館現藏五件。其造型敦厚、穩重,花紋粗獷流暢,是西周晚期標準器。

建館歷程

開創階段

1981年國慶節剛過,博物館在既是文物庫又是宿舍的鐵皮房昏暗的燈光下,熱烈地討論關於申請建立博物館的問題。考古隊領隊莫稚先生(1982~1986年任深圳博物館顧問)草擬了《關於建立博物館的報告》,用複寫紙謄寫後呈交給市政府,只過了一個多月,就在11月17日那天,深圳市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准成立深圳博物館。

1983年開始征地,設計館舍建築,1984年2月4日動土施工。與此同時,籌備開館展覽,編寫陳列大綱,開展文物大徵集。

1984年8月,國家文物局在深圳主持召開「全國博物館支援深圳博物館座談會」,許多大館、老館伸出援助之手,組織展覽或調撥文物。廣東省博物館廣東革命博物館以及韶關肇慶惠州等博物館派出業務骨幹參加深圳博物館 「大會戰」。

發展階段

一座傳統與現代、本土與西洋兼容的現代化博物館,於1988年11月1日落成並開館。

1990年11月,江澤民總書記參觀深圳博物館《今日深圳——深圳經濟特區十年成就展》,給予高度評價,隨後,各軍兵種組成的「將軍團」紛至沓來。

1992年,鄧小平第二次視察深圳並發表「南方談話」後,深圳博物館又迎來各省市黨政代表團和潮水般的觀眾。凡來深圳訪問的外國元首和各類代表團均前來博物館參觀,如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前國務卿基辛格等。觀眾量由10萬、15萬、20萬、25萬……節節攀升。

1994年後深圳博物館從財政全額撥款轉為「補差」單位,實際上將博物館推上了市場,每年需創收300萬元以上才能維持正常運作。

綜合經濟實力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全面提高。深圳市委、市政府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1998年底,決定在市民中心闢建32000平方米的博物館新館,將老館作為古代藝術博物館。

提升階段

新館建築用地125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000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展覽區三層,辦公北區五層,辦公南區三層。其中中廳面積2160平方米,展廳面積9000平方米。

深圳博物館的定位是「國際先進,國內一流」,而一流的博物館就要有一流的人才隊伍,一流的行政管理,一流的設備設施,一流的文物藏品,一流的陳列展覽,一流的教育推廣,一流的公共服務體系。

新館簡介

地理位置

深圳博物館新館位於深圳市福田中心區市民中心東翼,是深圳標誌性大型建築市民中心的組成部分,總建築面積32000平方米,建築高度26米,分地下一層,地上五層,展樓三層,四層為天台。建築設計方案採用國際招標,由美國著名設計師李銘儀中標設計。市民中心整體造型如大鵬展翅,氣勢磅礴而博物館自身則莊重內斂,耐人尋味。

功能規劃

新館建築用地125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000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展覽區三層,辦公北區五層,辦公南區三層。其中中廳面積2160平方米,展廳面積9000平方米。

誕生背景

深圳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實現了從邊陲小鎮到現代化大都市的歷史性騰飛。綜合經濟實力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全面提高。深圳市委、市政府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1998年底,決定在市民中心闢建32000平方米的博物館新館,將老館作為古代藝術博物館。

2008年7月,新館四個基本陳列場館施工和場景搭建基本完成,163個藝術類二次創作項目大樣稿完成後轉入成品製作,9月底公共區域裝修完工,10月底基本完成布展。數字化博物館建設和專有設備採購已完成招投標工作進入實施階段。

深圳博物館新館的建成是為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獻上的一份特殊的厚禮。深圳博物館也將從一個以地誌性類博物館,發展成為一個集文物徵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廣於一身的「以地誌性為主的綜合性、多功能、開放型」博物館。向海內外觀眾集中展示南粵地區歷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自然博物、科學技術和工藝美術作品,並提供文物鑑賞,收藏諮詢等多種公共社會文化服務。不斷豐富深圳市民和海內外觀眾對深圳歷史文化的認識,並成為深圳市民進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場所。

40餘件為一級文物

此次展覽,首次大規模集中展出河南博物院藏漢唐出土的青銅陶瓷、佛教造像、碑刻等文物共191件[6]。值得一提的是,展品中還有多件來自十三朝古都洛陽的珍貴文物,包括古代漢族傳說中象徵祥瑞辟邪的神獸石辟邪、為後世釉下彩瓷發展開創先河的白釉瓷文官俑等。

「這批文物在河南博物院點膠後,經過兩天時間才運到深圳博物館,再進行了約一個禮拜的布展才得以展出。」據深圳博物館展覽部主任李維學介紹,將近200件的文物全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分別從文化、風俗、科技等多個角度反映漢唐時期的基本面貌,觀眾通過此次展覽可以更深層次認識中原、認識華夏。

河南博物院院長田凱說,「河南是中華之根,是河南博物院庫存的基礎,此次展覽首次大規模集中展出河南博物院藏漢唐出土的青銅、陶瓷、佛教造像、碑刻等文物,其中有40餘件一級文物,希望讓更多的市民重溫漢唐的蒼偉盛世、感受華夏文明的底蘊深厚。」

文物體量、細節吸引觀眾眼球

展覽分「巍巍漢風」「多元一體」「天下都會」「盛世梵影」「翰逸神飛」5個部分,分別反映了兩漢時期的興盛、魏晉南北朝各民族衝突與融合、隋唐東都洛陽城的繁盛、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馬寺的建立過程,以及漢字書法的演變歷程。

深圳博物館副館長郭學雷介紹,展品中有很多件體量大、視覺衝擊力強的作品。如,反映佛教發展的石畫像、反映漢代「復道行空」「跨城池作飛閣」建築技術的七層連閣彩繪陶、為後世釉下彩瓷發展開創了先河的白釉瓷文官俑,另外,還有從未被展出的石雕盤龍座也會呈現在人們面前。

四項基本陳列

深圳改革開放史展廳:位於三樓,展覽面積3235平方米,共設四個展廳。主要展示深圳自1978年改革開放至2008年30年間深圳取得的巨大建設成就及發展。

古代深圳展廳:位於二樓,展覽面積713平方米。主要展示深圳的考古發現及深圳地區自人類活動開始到清朝鴉片戰爭前夕6000年歷史。

近代深圳展廳:位於二樓,展覽面積1237平方米。主要展示1839年深圳自鴉片戰爭前夕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百餘年歷史。包括割讓香港、三洲田起義省港大罷工抗日戰爭等重要歷史事件,另有專門部分展示100多年來反映深圳地區民生情況的圖片、實物及再現實景。

深圳民俗展廳:位於二樓,展覽面積1860平方米。主要展示深圳地區傳統的民俗文化,包括地區民俗、廣府民俗客家民俗及海洋文化民俗。 此外,一樓還設有兒童專題廳,面積為482平方米。博物館臨時展覽也設在一樓。

出版書籍

深圳博物館作為社會科學的研究機構,自建館以來已經出版了《古代深圳》、《近代深圳》、《深圳創業史》、《深圳特區史》、《讓歷史告訴未來》、《深圳考古發現與研究》、《深圳市博物館建館十周年論文集》等專著和《深圳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精華》、《南粵客家圍》等大型圖錄,這些研究成果已經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使博物館成為了深圳歷史和客家文化的重要研究機構。

視頻

深圳博物館相關的視頻

深圳博物館的一天
深圳博物館帶你「識骨尋宗」
深圳博物館亮出壓箱寶!1700餘冊史部古籍善本近距離可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