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無孔亞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無孔亞綱
圖片來自solpugid

無孔亞綱Anapsida)屬於羊膜動物,頭骨上沒有顳顬孔

牠們是爬行動物中最原始的一群,出現於石炭紀晚期。由於龜鱉目演化自雙孔亞綱,所以無孔亞綱全部滅絕,其中的米勒古蜥科夜守龍科鋸齒龍科,都在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中絕種,只有前稜蜥科仍存活到三疊紀

無孔亞綱是種傳統上的用法,有學者提出這些無孔類動物的彼此關係很遠,所以應該被分為幾個演化支:出現在晚石炭紀的原始爬行動物(大鼻龍目)、生存在二疊紀的多樣性無孔類爬行動物(前稜蜥形目)、以及現存的龜鱉目(海龜、陸龜、水龜)。

最早的龜鱉目化石來自晚三疊紀中國半甲齒龜Odontochelys semitestacea),已經很類似現代烏龜。近年有科學家提出,龜鱉目的無孔類形態頭顱骨,是種演化逆行現象。這個理論認為龜鱉目演化自雙孔類爬行動物,在演化過程中失去兩個顳顬孔,這理論還已經被普遍的接受。近期的一些種系發生學研究,根據形態學而將龜鱉目歸類於雙孔亞綱

一些研究人員將龜鱉目列為主龍類的姊妹分類單元[1][2],其中多數研究人員是將龜鱉目歸類於鱗龍形下綱

大部分分子系統發生學的研究結果,都支持龜鱉目屬於雙孔亞綱的分類法。某些研究將龜鱉目歸類於主龍類,大部分研究則是將龜鱉目列為主龍類的姊妹分類單元。另有一個分子系統發生學研究,將龜鱉目歸類於雙孔亞綱的鱗龍形下綱,是鱗龍類蜥蜴喙頭蜥)的近親。

他們認為龜鱉目原先被歸類於無孔亞綱的原因,是因為原本研究是將龜鱉目作為無孔亞綱的研究主體、參照點,而且原本研究並沒有廣泛地研究遠古無孔類的化石、現存龜鱉目的骨頭,以建立演化樹。有研究認為,龜鱉目是在2億7900萬到2億年前演化自雙孔類爬行動物。

參考文獻

  1. Susan E. Evans. An early kuehneosaurid reptile (Reptilia: Diapsida) from the Early Triassic of Poland (PDF). Paleontologica Polonica. 2009, 65: 145–178. .
  2. Magdalena Borsuk−Białynicka; and Susan E. Evans. A long−necked archosauromorph from the Early Triassic of Poland (PDF). Paleontologica Polonica. 2009, 65: 2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