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沙沱長江大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沙沱長江大橋是一座雙線鐵路橋,位於重慶市,是繼武漢長江大橋之後的第二座長江大橋[1],1955年9月10日開建,1959年12月10日完工。長820.3米,北接成渝鐵路,南接川黔鐵路。大橋共16孔,主跨為4孔80米一聯下承鉚接連續鋼桁梁,北3孔、南9孔均為40米上承式鋼板梁。修建該橋時,先單線架梁,1978年增設雙線。原設計載重為中-22級,施工中下部結構同時按中-26級設計。2009年12月15日列為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建設歷程

1952年7月1日,號稱新中國首條鋼鐵大動脈的成渝鐵路建成並全線通車後,鄧小平在西南局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提出:「成渝路修好了,我們還應當修一座大橋把成渝鐵路和川黔鐵路連接起來,讓這段長江天塹也變通途!

據參與此橋建設如今還健在的一些老同志回憶,當時由於長江天塹的阻隔,從川渝運往滇黔桂等地的大批物資,到了銅罐驛火車站後,還得由人工搬運到冬筍壩長江北岸,裝上輪渡橫過長江,至南岸貓兒沱港務局碼頭後,再用人力或絞車拖上岸,通過幾番轉運,方能裝載到川黔線趕水段的火車上。而從南面各省運到川渝的大量物資,也得在貓兒沱港口下貨,用船渡過長江,再通過冬筍壩碼頭,轉裝到停靠在銅罐驛火車站的一輛輛貨車上。

1953年,專家經過選址,把重慶首座長江大橋敲定在了當時的巴縣小南海白沙沱和長江南岸江津縣珞璜鎮之間。此橋從1955年10月開工,到1959年12月建成通車,共歷時四年零兩個月。它北接成渝鐵路,南通川黔鐵路,全長820.3米,大橋共16孔,主跨為4孔,屬雙線橋(先是單線架梁,1978年時才增設為雙線)。

由於小南海水電站正處於擬建中,建成後水位會上升約20米,將致白沙沱長江大橋橋洞高度受限,達不到通航標準,故待新橋通車後,它最終將被拆除。

橋樑建築

白沙沱長江大橋北接成渝鐵路,南接川黔鐵路,全長820.3m。由中鐵大橋局承建。大橋共16孔,主跨為4孔80m一聯下承鉚接連續鋼桁梁,北3孔、南9孔均為40m上承式鋼板梁。修建雙線橋(先單線架梁),1978年增設雙線。原設計載重為中-22級,施工中下部結構同時按中-26級設計。由中鐵大橋局設計施工。

歷史

1952年,成渝鐵路全線通車後,鄧小平首次提出:「修一座大橋把成渝鐵路和川黔鐵路連接起來,讓四川-重慶這段長江天塹也變通途。」該橋由當時的鐵道部大橋工程局(現中鐵大橋局)第四橋樑工程處負責施工,於1959年12月正式開通,是重慶歷史上第一座長江大橋。該橋建成時,曾被命名為「重慶長江大橋」,到了20世紀70年代,「重慶長江大橋」被重新用於命名石板坡長江大橋,而該橋則改名為「白沙沱長江大橋」[2]

2019年4月24日起,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正式停用,原有使用白沙沱長江大橋過江的列車改為使用渝貴鐵路新白沙沱長江大橋的下層雙線通道過江。

視頻

白沙沱長江大橋相關視頻

白沙沱長江大橋
重慶新白沙沱長江大橋及白沙沱長江大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