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馬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馬尖大別山主峰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1],同時也是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園區——白馬尖園區。

白馬尖海拔1777(國家地理海拔高度)米,位於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太陽鄉金竹坪村和安慶市岳西縣的交界處,系大別山主峰,為國家地質公園和全國十大紅色旅遊基地之一。

白馬尖形似天馬飛騰,一峰獨秀,群山俯首。山上清泉激流,交響成韻;古木參天,婆娑多姿,原始生態保存完好。信步山間,看潺潺溪水,聽清脆鳥鳴,嗅撲鼻香,聞陣陣松濤,令人心曠神怡,大有返樸歸真之感。天高雲淡之際,登頂遠眺,極目四周,一覽眾山小。

簡介

白馬尖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同時也是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園區——白馬尖園區。景區地處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和安慶市岳西縣的交界處,於2009年建成對外開放。

白馬尖距霍山縣城90公里,位於太陽、磨子潭、大化坪三個鄉鎮交界處。白馬尖成山於燕山運動晚期,為花崗石山體。山勢磅礴,巍峨壯麗,聚高、雄、峻、特為一體。山峰形似白馬,一峰獨秀,群山俯首,且常年白雲繚繞,故稱白馬尖,海拔1777米,為大別山第一高峰。

白馬尖山中林深谷幽,古木參天,婆娑多姿,清溪激湍,交響成韻。怪石形狀各異,惟妙惟肖:虎頭岩形似餓虎撲食,飛來石拔地而起,蛤蟆石巋然不動,拱狀石似動非動……原始森林中蘊藏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金錢松、青錢松、紅豆杉、香榧、都枝杜鵑、天女花、黃山松金錢豹、果子狸、豪豬、白冠長尾雉、甲板龜、娃娃魚等應有皆有。特別是東北坡的千年都枝杜鵑園,生長着上千棵姿態各異的都枝杜鵑,春暖花開,漫山遍野洋溢着華貴之氣,其賞心悅目之程度,舉世罕見。

白馬尖高峰聳峙,群巒環繞,險拔峻峭。登峰俯視,東方岳西的千脈群山,南面英山的鄂水故道,西北金寨的萬頃桑園盡收眼底,斯巔神奇,觀者有納五洲風雲之慨嘆!信步山間,看潺潺溪水,聽清脆鳥鳴,嗅撲鼻花香,聞陣陣松濤,令人心曠神怡,大有返樸歸真之感。天高雲淡之際,登頂遠眺,極目四周,一覽眾山小。這是一片未被開發的處女地,自然環境生態系統保護較好,是一個具有大別山區典型特徵的、旅遊價值很高的風景區,是遊客登高探險,避暑納涼的絕佳去處。

大別山主峰所以稱作白馬尖據說和佛教有關,佛教傳入中國後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漢明帝劉莊為銘記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騰、竺法蘭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到中國傳播佛教,在洛陽興建了白馬寺,也稱為佛教中國第一古剎,這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 通常寺廟的選址不是在山上就是在海邊,以表達僧人遠離塵世、養心修行的精神追求,因內陸人口遠多於海邊,所以依山而建的寺廟要遠遠多於臨海而建的,久而久之人們也習慣地認為寺廟是應該建在山上的,從而也有了所謂「山無寺則無名,寺無山則不靈」之說。由於白馬寺所建的地方是由漢明帝所定,且是中華第一佛寺,並未遵循依山而建的常規,因此白馬寺建成後印度高僧只好設想在中華大地的南方找一座山,作為理想中和白馬寺相依而建的山,雖山寺分處二地,但由於佛法無邊,只要取同名雖遙相顧盼但實為依山而建,這樣更有利於在中華大地上弘揚佛法。印度高僧認為,中華民族起源於黃河長江,因此如果白馬寺建在黃河流域,白馬山理應在長江流域,於是印度高僧以金瓶掣籤方式甑選與白馬寺同名的山,掣籤的結果是此山就應該位於白馬寺東南方、山呈東南往西北走勢對着白馬寺方向,按此選山的標準,唯有長江淮河分水嶺的大別山符合,於是命名大別山主峰為白馬尖,其所以稱為尖而不是山,一者是因為大別山已經為山,而它的最高峰再稱為山有大小高低不合理之不順,如稱作峰則因山峰之稱呼太多未免俗套而於白馬寺不配,此外為了表達佛教對造物上蒼造物的膜拜,用尖則更為貼切,因此就取名為白馬尖,從此以後就有了「北有白馬寺,南有白馬尖」一說[2]

大別山主峰白馬尖的景點從低到高,由三個層面構成,就是水、石、松。主峰頂上的松樹,分布在四條山脊上,我們稱之為奇松走廊,他們在祝福的最高的交匯,通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奇松走廊下面,緊接着就是千枝杜鵑植物園、原始森林、高山矮櫟樹植物園,等上百年的高山植物園。

遊覽時間景區總遊程6個小時,第一條游線(北坡上山線路):大別山莊度假村入口處—白馬尖(3小時)—南天門又稱花岩(3小時)—川嶺下山(1小時)。第二游線(南坡上山線路):正好相反。在景區開放的初期階段,首先開放的是第一條線路,隨着南坡道道路的建成,第二條線路才可成行。但第二條線路是遊覽白馬尖的主線路,因北坡入口和白馬尖之間的落差達到850米。而南坡入口和白馬尖之間的落差僅400米,且坡度更為平緩。

視頻

白馬尖 相關視頻

航拍中國:航拍大別山主峰白馬尖 看到不一樣的大別山
大別山主峰白馬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