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磁動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磁動勢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們國家優秀文明歷史的象徵,一直沿用至今,一個簡單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國人們的聰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名詞解釋

磁通勢(或稱磁動勢)是磁路中的一個物理量,相當於電路中的電動勢。指的是線圈中電流的磁效應的測度。以安培匝數測量,並取決於線圈匝數的多少。

磁場強度沿閉合路徑的線積分,又稱磁動勢。在許多電工裝置中,磁通量由線圈中的電流產生。根據安培環路定理,磁場強度沿閉合路徑的線積分,等於套着該路徑的線圈中電流I和線圈匝數N的乘積NI。因此在電機工程中,沿着閉合路徑的磁通勢用乘積NI定義。閉合路徑上的磁通勢的方向,和線圈中電流的方向,應符合右手螺旋規則。若線圈不止一個,磁通勢等於每個線圈的NI的代數和。在國際單位制(SI)中,磁通勢的單位是安培(A)。工程上又用安培匝作為磁通勢的單位。

磁路定律

磁阻、磁通勢和磁通量之間關係的定律。它包括磁路第一定律和磁路第二定律。

磁路第一定律通過磁路中任一結點的磁通的代數和為零。圖2中的磁路有兩個分支點a和b。通常將磁路的分支點稱為結點,進入結點的磁通為正,離開結點的磁通為負。在結點a處作一封閉曲面S,根據磁通的連續性原理得Φ1+Φ2-Φ3=0,它表達了磁路結點上各支路磁通之間的關係。這個定律是由磁感應線的性質所決定的,磁感應線是封閉曲線,無頭無尾,因此,磁路第一定律又稱磁通連續定律,也稱基爾霍夫第一定律。它闡明磁路中磁通量是守恆的,在磁路計算中起重要作用。

磁路第二定律磁路中的任一迴路,其磁勢的代數和等於各段磁位降的代數和。圖2中由l1和l3組成的閉合迴路,如果取它們的中心線為閉合回線,按順時針繞行,應用全電流定律,則有N1I1=H1l1+H3l3。再取l1和l2所組成的閉合磁路,沿磁路中心線,仍按順時針繞行,應用全電流定律,則有N1I1-N2I2=H1l1-H2l2。對於閉合迴路,磁路第二定律實質上是全電流定律,而對磁路中的某一段而言,它就是磁路歐姆定律,磁路第二定律,也稱基爾霍夫第二定律。它是磁路計算的重要依據。應用磁路第二定律時,各磁勢和磁位降方向的確定方法為:任意選取迴路的繞行方向。磁通方向和繞行方向一致時,該段的磁位降為正,反之為負;線圈中電流的方向和繞行方向符合右手螺旋定則時,線圈的磁勢為正,反之為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