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神農架自然保護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神農架自然保護區是具有國際重要意義的保護區,它位於湖北省巴東縣興山縣房縣三縣交界處,東與湖北省保康縣接壤,西與重慶市巫山縣毗鄰,南依興山、巴東而瀕三峽,北倚房縣、竹山且近武當,地跨東經109°56′~110°58′,北緯31°15′~31°75′。

保護區1982年省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1990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主要保護對象為北亞熱帶山地森林生態系統及特有、珍稀物種。

區域概況

神農架林區位於湖北省西北部,面積325,300公頃,轄15個鄉(鎮)119個村,總人口23,744戶(其中,農業戶13,334戶)、79,064人(其中,農業人口56,223人)。

神農架自然保護區位於神農架林區西南部,面積70,467公頃,區內涉及6個鄉(鎮)20個村、2,120戶、8,370人(其中,女性人口3,805人)。保護區東片10,467公頃,涉及1鄉2村;西片60,000公頃,涉及5鄉(鎮)18村。此外,神農架林區林業管理局的千家坪林業試驗站也在保護區內,經營面積100公頃,有職工18人。保護區內村莊除鄉(鎮)機關居住較集中外,大部分村莊均分散居住。

根據林業部林計字1號文《關於神農架自然保護區計劃任務書的批覆》,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1993年2月19日《關於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部區劃問題的批覆》將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劃分為三個功能區,即核心區、實驗區和經營區,面積分別為36,778公頃、9,269公頃和24,420公頃,分別占保護區總面積的52.20%、13.15%、和34.65%。核心區實行絕對保護,僅限於科學研究和監測;實驗區主要開展各種科學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拍攝影片等活動;經營區開展種植、養殖和生態旅遊等活動。

神農架自然保護區總面積70467公頃,地處大巴山系與武當山系之間,主峰大神農架海拔3052米,素有「華中屋脊」之稱。區內植被以亞熱帶成分為主,兼有溫帶熱帶成分,並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本區是國內各動植物區系匯集的地區,同時也是我國特有屬的分布中心之一。高等植物有1919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珙桐、水青樹等17種。藥用植物有1200多種;陸生脊椎動物有50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金絲猴小熊貓等15種; 神農架特有物種有神農香菊等10多種。近年來,神農架多次發現有「白熊」、「白金絲猴」等白化動物,引起中外科學家的高度重視。此外,神農架奇麗的自然景觀,豐富的生物資源和濃厚的神秘色彩,是生態旅遊和探險旅遊的勝地[1]

區域特色

始建於1983年的神農架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北省巴東、興山、房縣三縣交界處,神農架林區的西南部,屬西南高山與華中中山、亞熱帶和溫帶的過渡地區,具有山高、坡陡、河谷幽深和氣候涼爽、濕潤多雨的特點。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5米,有「華中屋脊」之稱[2]

相傳神農氏(炎帝)在此遍嘗百草,為民除病,而得名神農架。本來就山水絕佳、故事眾多得神農架,自從傳說發現了野人之後,更是充滿了神秘的色彩。許多人都想一覽在這崇山峻岭,蔥鬱森林中的「原始」秘密,可一直的結果就是猶抱琵琶半遮面。除了窺探這裡的野人秘密之外,感受神農架原始、自然的風景,體會「山腳盛夏山嶺春,山麓艷秋山頂冰,風霜雨雪同時存,春夏秋冬最難分」的氣候特色更是一種特別的享受。

保護區面積70464公頃。由於其特殊的地理環境,這裡受第四紀冰川影響其微,因而成為各地植物區系薈萃之地,蘊藏着許多古老、珍稀和特有的植物。僅蕨類和種子植物就有2062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有珙桐香果樹連香樹銀杏、紅豆杉等32種;漢白楊紅坪杏、毛屬葉鼠李、文玉、長果楸等33種植物,系神農架所特有。區內藥用植物以種類多、產量大、珍貴稀有而馳名中外,被譽為「百草園」或「天然藥園」,可作中草藥的植物有上千種,其中杜仲、厚朴、天麻黃蓮、七葉一枝花等,均為珍貴藥或當地特有藥。栽培植物的野生種或近親種資源也十分豐富,僅1986-1990年就收集到農作物種質資源六類163種,如野大豆紅坪杏、茅栗、獼猴桃刺葡萄紫斑牡丹湖北山楂華中山楂湖北海棠野枇杷東方草莓等,這對培育新品種和改良現有品種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視頻

神農架自然保護區 相關視頻

神農架 3分鐘短片
神農架風景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