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聶伯號運載火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第聶伯號運載火箭(烏克蘭語:Дніпро;俄語:Днепр,第聶伯是東歐一條河流的名字)烏克蘭俄羅斯R-36M洲際彈道導彈[1](北約代號SS-18「撒旦」,START-1中稱為RS-20)基礎上改造而成的一種運載火箭。R-36M是蘇聯所研製的最大的重型陸基洲際導彈。美國方面沒有能與之直接相比的型號。按照美蘇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START-1),這種導彈應被銷毀。烏克蘭與俄羅斯兩國政府決定開發這種導彈的商業價值,對將其改裝為商用運載火箭進行了專門研究,於是產生了第聶伯號火箭。

發展沿革

第聶伯運載火箭的第一次發射是1999年4月21日在拜科努爾進行的,使用一顆已經服役了20多年的導彈發射了英國製造的小衛星Uosat一12。這次成功發射以後,這種型號火箭的保障服役期(guaranteed service life)延長到了至少25年。

技術特點

SS-18被設計為攜帶分導式多彈頭或單彈頭的二級導彈,在結構布局方面基本與SS-9類似,但採用了更先進的技術和更緊湊的配置,使導彈結構重量減輕。SS-18採用自主慣性制導系統,精度不是很高,即使是多彈頭也要求具備較大威力,才能打擊加固發射井等硬目標。

R-36M又稱為「長官」,與SS-18相比改進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將二級火箭發動機完全浸入推進劑箱,使之融為一體。以前這種方案只用於潛射彈道導彈,可使導彈的外觀尺寸明顯縮小。二是相應改進了導彈的運輸發射筒結構,使之更輕巧。三是將導彈的10個子彈頭分2層配置在特製框架上,使彈頭部分更加緊湊。

一箭多星

「第聶伯」運載火箭已多次完成「1箭多星」的任務。本次「1箭發射33顆衛星」包括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西班牙、沙特阿拉伯、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美國、荷蘭以及阿根廷的衛星。

第聶伯號運載火箭,是俄羅斯與烏克蘭在R-36M洲際彈道導彈(北約代號SS-18「撒但」,START-1中稱為RS-20)基礎上改造而成的一種運載火箭。R-36M是蘇聯所研製的最大的重型陸基洲際導彈。按美蘇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START-1),這種導彈應被銷毀。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國政府決定開發這種導彈的商業價值,對將其改裝為商用運載火箭進行了專門研究,於是產生了第聶伯號火箭。

「第聶伯」號的發射均採取地下井冷發射方式,利用原有的導彈發射井,因此幾乎不受氣象條件的影響。由於第聶伯號運載火箭的發射費用非常低廉(僅有800~1100萬美元),所以很有競爭力。「第聶伯」運載火箭可將4500千克的有效負載送入近地軌道,或者將550千克的有效負載送入月球轉移軌道,而其搭載的航天器可將450千克的有效負載送入火星。

2013年11月21日,俄羅斯用一枚「第聶伯」運載火箭順利發射了多顆衛星

2014年6月19日23點11分俄羅斯決定在奧倫堡州發射基地進行,計劃把33顆小衛星通過第聶伯火箭送入太陽同步軌道[2]

視頻

第聶伯號運載火箭 相關視頻

創造了一箭32星的記錄,領略第聶伯號運載火箭的起飛
第聶伯號發射迪拜衛星-2等32顆衛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