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肉穗野牡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肉穗野牡丹(學名:Sarcopyramis bodinieri Levl. et. Van.)是野牡丹科常四棱形,棱上具狹翅;花萼長具四棱,棱上有狹翅,裂片背部具刺狀尖頭,花瓣紫紅色至粉紅色,寬卵形,頂端急尖;花葯黃色,子房壇狀,蒴果通常白綠色,杯形,5-7月開花,10-12月或翌年1月結果。[1]

形態特徵

小草本,纖細,高5-12厘米,具匍匐莖,無毛。葉葉片紙質,卵形或橢圓形,頂端鈍或急尖,基部鈍、圓形或近楔形,長1.2-3厘米,寬0.8-2厘米,邊緣具疏淺波狀齒,齒間具小尖頭,3-5基出脈,葉面被疏糙伏毛,基出脈微隆起,側脈不明顯,綠色或紫綠色,有時沿基出脈及側脈呈黃白色,背面通常無毛,有時沿側脈具極少的糙伏毛,通常呈紫紅色,極稀為綠色,基出脈與側脈隆起;葉柄長3-11毫米,無毛,具狹翅。
聚傘花序,頂生,有花1-3朵,稀5朵,基部具2枚葉狀苞片,苞片通常為倒卵形,被毛,總梗長0.5-3(-4)厘米,花梗長1-3毫米,常四棱形,棱上具狹翅;花萼長約3毫米,具四棱,棱上有狹翅,頂端增寬而成垂直的長方形裂片,裂片背部具刺狀尖頭,有時邊緣微羽狀分裂;花瓣紫紅色至粉紅色,寬卵形,略偏斜,長3-4毫米,頂端急尖;雄蕊內向,花葯黃色,近頂孔開裂,藥隔基部伸延成短距,距上彎,長為藥室的1/2左右;子房壇狀,頂端具膜質冠,冠檐具波狀齒。蒴果通常白綠色,杯形,具四棱,膜質冠長出萼1倍;宿存萼與花時無異。花期5-7月,果期10-12月或翌年1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生於海拔1000-2450米的山谷密林下、陰濕的地方或石縫間。生長於土壤肥沃,腐殖質層較厚的地方。其生境常伴生有苔蘚和其它雜草,多成群狀生長,少單生。對光照條件要求較嚴,強光照不利於植株生長。

主要變種

東方肉穗野牡丹(Sarcopyramis bodinieri Levl. et. Van. var. delicata (C. B. Robins.) C. Chen):該變種與肉穗野牡丹的主要區別是,葉通常較小,長1-1.5厘米,寬0.7-1.2厘米或長可達5厘米,寬2.5厘米;花大,萼管長約5毫米,萼片三角形,長1.5毫米,邊緣具2-3條裂,裂片長約1.5毫米;花瓣長7-8毫米,橢圓形。分布於中國(福建、台灣)、肉穗草屬小草本植物,纖細,高可達12厘米,匍匐莖,無毛。葉片紙質,頂端鈍或急尖,基部鈍、邊緣具疏淺波狀齒,葉面被疏糙伏毛,側脈不明顯,背面通常無毛,基出脈與側脈隆起;葉柄無毛,聚傘花序,頂生,有花,苞片通常為倒卵形,花梗和菲律賓。見於中海拔地區密林下。

主要價值

肉穗野牡丹全草可藥用,具有清熱解毒、清肝瀉火之效,是治療急性肝炎、肺熱咳嗽、蛇頭疔、無名腫毒、胃腸炎等疾病的珍稀名貴中草藥。[2]

繁殖方法

播種:果實9-10月份成熟,應及時採收。種子採收後陰乾待翌年春季播種或隨采隨播。春季播種時間以3-4月份為宜,播前1-2天要將畦面耙細整平,灌足底水。播種時把種子直接均勻撒播在做好的畦上,然後蓋上一層細土,厚0.5厘米即可,不宜過厚;亦可將火燒土混拌種子後均勻撤播於畦面,播後可用少許細土覆蓋,不必壓實,然後用噴霧器進行噴灌。出苗期長短不一,若濕度適宜,養分充足,出苗較快;否則較慢,有時長達1-2年。
分株:苗首先尋找野生苗,掌握其分布地點,利用雨後進行移植。移植株行距5厘米×5厘米為宜。因肉穗野牡丹非常纖弱,移植要點是隨移隨栽,時間越短越好,移植時應輕拿輕放,小心壓實。栽植後要澆透水。

栽培技術

選地
根據肉穗野牡丹的生態學特性,栽植地點宜選擇在疏密度適中、腐殖質厚、水肥條件好、中齡林以上的杉木林、闊葉林或竹林林下緩坡地為宜。林分鬱閉度控制在0.7左右。若林分鬱閉度過大,雖然林內較濕潤,但光照條件差,不利於光合作用,從而影響產量;林分鬱閉度過小,光照強度大,林內溫度高、濕度小,使林內乾燥,不利於肉穗野牡丹的生長。
整地
首先清除林地上的雜草、枯枝等覆蓋物,並對林木上較低的枝條進行修剪。於種植前一年秋冬翻耕林地,清除樹根。翻耕林地時要注意不要把心土層翻上,作業層只在表土層和腐殖質層。春季整地,作畦,畦寬1-1.2厘米、高10-15厘米,長度依坡形而定,每畝施40-50千克鈣鎂磷肥作基肥。整地時應設置排水溝,防止雨季來臨時造成澇災
管理
除草:苗木出土或移植成活後,要勤除草並及時清除掉到地上的枯枝落葉,避免雜草爭肥爭地,為肉穗草的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肉穗草為淺根性植物,不可進行中耕。
水分:播種或移植後保持土壤濕潤,這是肉穗草栽培的關鍵,如水分控制不好,土壤較乾旱時,肉穗草便會停止生長,甚至枯萎死亡;濕度過大時,也不利於其生長發育。因此,要控制好土壤的濕度,及時進行噴灌或進行排水,土壤含水量以40%左右為宜。
追肥:為了提高產量,要適時進行追肥。因肉穗草纖細幼嫩,追肥要注意少量多次,以防壓倒苗木。每月1-2次為宜,首選有機肥,農家肥糞粉為佳。也可輔以少量優質無機肥料,如複合肥,每畝施用量為0.5-1千克,每次用水溶解後用噴霧器噴施。據觀察,只要養分充足,肉穗野牡丹全年都可開花結果。
移苗:當繁殖生長出新的幼苗後,發現苗木過密時,要適時進行移苗,調節種間競爭。把過密的苗木移植到稀疏的地方進行栽植,以此擴大種植面積。移苗的方法同移植野生苗方法一樣。對過密的苗木也可採收。
採收
肉穗野牡丹整株都可藥用,夏秋採收。為了提高藥效,最好從種植後第2年開始採收,每次只採集2年生的植株。採集時注意控制保留密度,當密度過密時,可多采一些,過稀的地方不可採集。保留株數控制在300-400株/平方米左右為宜。採集後去土,曬乾或晾乾即可。

參考來源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