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腸息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肛腸息肉是屬於肛腸科常見的一種良性疾病,臨床上稱為結腸息肉,屬於直腸以及結腸的一種隆起性病變,分為結腸息肉直腸息肉。在息肉剛發生時早期階段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明顯的症狀,一般多為少量便血,肛腸息肉會隨着大便脫垂於肛門外,但是會自動縮回。症狀逐漸加深的時候,肛腸息肉脫垂需要手動幫助縮回,而且息肉會增大,數量增加,大便次數增多,出血量增加等症狀。情況特別嚴重時還有可能會出現惡變,嚴重者會導致結腸癌或者直腸癌症。一旦出現肛腸息肉就需要進行及時治療,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必要時候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基本信息

科室 :消化內科

是否醫保 :是

英文名稱 :intestinal polyp

是否常見 :是

是否遺傳  ;是

並發疾病 ;消化道出血、貧血、黃疸、腸套疊、結腸癌

治療周期 :普通腸息肉7~14天

臨床症狀  ;腹痛、便血、便秘

好發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者、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腸潰瘍行胃空腸吻合術、癌症放療患者及肥胖人群

常用藥物  :奧美拉唑、塞來昔布、蒙脫石散

常用檢查  :直腸指診、纖維結腸鏡、肛門鏡檢查、消化道X線造影、三維CT仿真內鏡成像

病因

1、飲食因素:飲食因素與結腸息肉的形成有一定關係,特別是細菌和膽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礎。

2、遺傳因素:一般認為,結腸息肉形成與基因突變和遺傳因素有密切關係,從研究情況表明,突變基因可以由父母遺傳給後代子女,在遺傳機會上男女是均等的,沒有性別的差異。

3、炎症刺激:腸粘膜長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腸粘膜的息肉生成。這是由於腸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腫,糜爛潰瘍癒合之後,導致疤痕逐漸收縮,形成息肉狀,又由於慢性炎症刺激,致腺體阻塞,粘液儲留而發病。

4、糞便、異物刺激和機械性損傷:糞便粗渣和異物長期刺激腸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腸粘膜損傷,使細胞出現異常增生,形成息肉。

5、不良生活習慣;生活不規律,也可導致體液酸化,引起腸道細胞突變,增生等。<br


臨床表現

肛腸息肉的症狀為便血、脫垂、腸道刺激症狀。

(1) 便血[1]:無痛性便血是直腸息肉的主要臨床表現。肛腸息肉的便血出血量較少,如果由於排糞時擠壓而使息肉脫落,和息肉體積大位置較低 ,可發生較多量的便血。便血特點為帶血,而不發生滴血。

(2) 脫垂:息肉較大或數量較多時,由於重力關係牽拉腸粘膜,使其逐漸與肌層分離而向下脫垂。病人排便動作牽拉及腸蠕動刺激,可使蒂基周圍的粘膜層鬆弛,可並發直腸脫垂。

(3) 腸道刺激症狀:當腸蠕動牽拉息肉時,可出現腸道刺激症狀,如腹部不適、下腹痛、腹瀉、膿血便、里急後重等。

鑑別診斷

1.十二指腸潰瘍:

亦可出現腹痛消化道出血[2]噁心嘔吐腹脹等症狀,除以上表現外還可引起幽門梗阻症狀,需與十二指腸腫瘤鑑別。藉助X線檢查、動脈造影、十二指腸鏡檢加組織學檢查當可區別,必要時需手術探查以明確診斷。

2.腸結核:

腸結核可有腹痛、腹瀉或便秘、腫塊等表現,有時易被呈認為腫瘤,但腸結核多伴有發熱、盜汗等結核毒血症的表現,且常伴有腸外結核。胃腸X線鋇劑檢查顯示回盲部有激惹、充盈缺損或狹窄等徵象,纖維結腸鏡檢查病變部位有潰瘍、僵硬、狹窄等表現,活檢可發現典型結核病變乾酪樣肉芽腫,抗結核治療常有效,均可與小腸腫瘤鑑別。

3.慢性膽囊炎:

多數患者有反覆發作的右上腹部鈍痛、隱痛或不適感。疼痛也可位於上腹部、甚至左上腹,並可向腹部其他區域放射或放射至肩部、腰背部。發作時疼痛可持續幾十分鐘至數小時,多在餐後1h發作。多數患者在進油膩食物或高脂飲食後疼痛可加重。

一般無明顯體徵,僅部分病例膽囊區可有輕度壓痛、叩擊痛,但無反跳痛。有時捫及腫大的膽囊。膽囊穿孔後,可有腹膜刺激征。

治療

發現肛腸息肉,應當及時的處理。如果息肉距肛門比較近,可以通過肛門進行切除,切除息肉應當徹底。應當在肛鏡下根蒂部手術摘除,一定要徹底切除防止復發。通常是將息肉蒂部結紮,然後壞死脫落,切除後的息肉可以送檢病理,如果為惡性,應當再次做直腸癌根治術。如果肛腸息肉距肛門距離較遠,可以在清潔腸道的情況下做結腸鏡檢查,在腸鏡下行息肉切除術,切除的息肉也應當送檢病理,如果病理是良性,可以定期門診複查,如果是惡性,仍然需要做惡性腫瘤根治術。

併發症

消化道出血

息肉膨脹性生長到一定體積,或者癌變後,腫瘤糜爛致瘤體表面血管破潰而引起出血。

黃疸

十二指腸乳頭部的腺瘤可因壓迫或阻塞膽總管下端而引起梗阻性黃疸。

出血腸套疊

是小腸息肉常見併發症,亦是就診的主要原因。

視頻


2019.1.14西安馬應龍肛腸醫院健康大講堂 2 胃腸息肉會癌變嗎?


參考來源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