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舌白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舌白斑
圖片來自導醫台

舌白斑舌黏膜上的白色斑塊,按其惡變傾向分為良性的白色角化症和惡變前期病變的白斑。

發生的原因是:白色角化症多由外來因素引起,外來因素主要為局部機構性,化學性、物理性以及炎性改變等刺激。惡變前期白斑多由內在個體素質所致,內在個體素質每個人各異,在同樣條件下有人易患癌症,這種內在素質與遺傳,免疫抑制、免疫功能低下及營養如維生素A、E缺乏有關。扁平苔蘚的白斑多為孤立性損害,而扁平苔蘚可在多數黏膜發生損害。[1]口腔白斑的發生與煙、酒、慢性摩擦及喜吃燙、辣食物等嗜好及飲食習慣有關。白斑是一種口腔癌前病變,一般好發於40歲以上者。白斑轉化為癌,一般常發生於出現白斑後2~4年,但惡性轉化率似乎與患者的年齡無關,主要與局部是否繼續受到物理化學刺激有關。男性多於女性。

病因

白色角化症多由外來因素引起,主要為局部機械性、化學性、物理性以及炎性改變等刺激。

局部刺激因素在白斑的發病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吸煙是常見的原因,有吸煙習慣者占80%~90%,且發病部位多與煙的刺激部位一致。其他如咀嚼檳榔、酒、醋、辣、燙、不良修復體、殘冠、殘根等刺激也能引起白斑。在全身因素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缺鐵性貧血、維生素B12和葉酸缺乏、梅毒以及射線、口乾症等均同白斑具有密切關係。

臨床表現

舌白斑多發生於舌背、舌腹或舌緣,白斑界限清楚,稍高於黏膜表面,顏色為乳白、灰白或微黃的白色。病損表面可粗糙不平或有顆粒增生,或呈狀突起,或糜爛。也可在白斑中散布着一些發紅區域。白斑可分為四種類型

1.均質型

病變為白色斑塊,微高出黏膜面,表面略粗糙,呈皺紙狀,無自覺症狀,或有發澀感。

2.疣狀增生型

白色斑塊,厚而高起,表面呈疣狀突起,質較硬有粗糙感。

3.顆粒型

發紅的黏膜面上有細小、高出黏膜的白色顆粒狀角化性變,似絨毛。

4.糜爛型

白色斑塊上有糜爛,可有潰瘍形成。有明顯疼痛。

鑑別診斷

扁平苔蘚的白斑多為孤立性損害,而扁平苔蘚可在多數黏膜發生損害。扁平苔蘚表現出多種形狀的損害,此外,扁平苔蘚患者常伴有皮膚病損。白斑僅局限於口腔,偶見於其他部位黏膜,不伴有皮膚損害。

治療

1.首要的措施是除去刺激因素,如戒煙,禁酒,少吃燙、辣食物等,殘根、殘冠、不良修復體等也應除去。可用維生素A、維生素E,嚴禁用酚類、硝酸銀等處理白斑。

2.口服維生素A或維甲酸,初服時可能發生頭痛、頭暈,可酌減劑量,通常在幾天後即可適應。療程1~2個月。常見的副反應有口唇乾燥、脫髮等。冠心病、肝腎功能異常與高血脂者忌用。

0.2%維甲酸溶液適用於局部塗布,但不適用於伴有充血、糜爛的損害。塗布時先拭乾唾液,以最細毛筆蘸少量溶液沿白色區域塗布,慎勿塗在唇紅黏膜。

3.可長期使用魚肝油塗擦白斑,每天2~3次,1~2個月為一個療程,也可內服魚肝油,或用維生素A。

4.經久不愈,治療後不消退者,白斑區發現皸裂、潰瘍或基底變硬、表面增厚顯著時,或已證明具有癌前改變的損害,應及早予以手術切除。

如果不想讓自己患上舌白斑這種疾病,那麼就應該在平時的生活中戒煙戒酒,不要總是吃那些比較燙嘴以及辛辣的食物,這些食物都會對口腔造成傷害。如果已經到了中年,那麼一定要記得每隔半年就要去醫院檢查一下身體,平時也要關注自己的口腔黏膜,發現異常立刻就醫。[2]

預防

戒煙忌酒。常吃燙、辣食物對口腔有危害。因此,有煙酒嗜好或者有喜燙、辣飲食習慣者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人到中年後,每隔6個月去醫院檢查口腔。平時要勤觀察自己的口腔黏膜,有無白色的無法祛除的粗糙斑塊。

2.經常注意口內有無破損牙及過銳的假牙,因銳利的邊緣可刺激舌緣,誘發白斑。

3.要經常注意白斑的變化,如白斑周圍出現紅斑、斑塊變硬,甚至有出血、潰瘍等現象,即是潛在惡變的早期徵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