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葡式蛋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葡式蛋撻
圖片來自楊桃美食網

葡式蛋撻,又稱葡式奶油撻焦糖瑪琪朵蛋撻葡撻;zh-hk:中國大陸葡式蛋撻,是一種小型的奶油酥皮餡餅,屬於蛋撻的一種,焦黑的表面(是過度受熱後的焦糖)為其特徵。[1]

廣泛地存在於葡萄牙葡萄牙語圈國家,以及有大量葡萄牙移民的國家(例:美國澳洲加拿大盧森堡法國)。

由來

里斯本發明

葡式蛋撻最早由19世紀葡萄牙里斯本貝倫區熱羅尼莫斯修道院修女發明,1820年代修道院關閉。自1837年開始,原來的蛋撻在世俗餅店有售,因為店面位於里斯本貝倫區,那裡賣的蛋撻稱作白冷撻

今日,餅店已是貝倫區的旅遊熱點,時常遊客排隊購買葡式蛋撻。

澳門改良

1989年,英國人安德魯·史斗(Andrew Stow)將葡撻帶到澳門,改用英式奶黃餡並減少糖的用量之後,隨即慕名而至者眾,並成為澳門著名的小吃。1989年安德魯在路環撻沙街一號開設安德魯餅店,是葡撻的鼻祖。其後其分店開至兩岸三地日本泰國菲律賓韓國,且仿製者不少。他與太太瑪嘉烈1997年離婚後,太太則以瑪嘉烈之名在澳門半島經營一店,後來又和肯德基合作推出套餐。

食用

葡撻可以熱吃或冷吃。食用時可灑上肉桂、糖粉或生蛋等等。

流行

1990年代末期,葡式蛋撻在台灣曾經是熱門甜點,眾多葡式蛋撻專賣店短時間大量開設,包括肯德基等均趕上此一熱潮,葡式蛋撻頓時成為熱門商品,甚至一度導致蛋價上揚,雞蛋供應不足的地步,但也在短時間內熱潮退去,甚至現今被認為是含有大量反式脂肪的不健康食物,很多餅店都不再供應葡撻。至於肯德基收掉葡式蛋撻專門店後,仍有在店面提供葡撻作為甜點。

葡式蛋撻過去在台灣暴起暴跌的歷史,由此衍生出新詞:「蛋撻效應」、「蛋撻現象」或「蛋撻化」等來形容這種短時間一窩蜂開店不久又迅速倒閉的現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