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袁寶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袁寶華
出生 1916年
河南南陽南召縣
國籍 中國
職業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

袁寶華,(1916年1月生-)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人。原中顧委委員、中國企業聯合會及中國城鄉經濟發展協會名譽會長。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先後擔任東北工業部秘書長兼計劃處長,國家重工業部、冶金工業部、物資管理部、國家經濟委員會、國家計劃委員會等重要經濟管理部門的局長、部長助理、副部長、部長、副主任、主任等領導職務。他創建並領導了中國企業管理協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中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並任會長;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重要經歷

新中國的成立,他先後擔任東北工業部秘書長兼計劃處長,國家重工業部、冶金工業部、物資管理部、國家經濟委員會、國家計劃委員會等重要經濟管理部門的局長、部長助理、副部長、部長、副主任、主任等領導職務。他創建並領導了中國企業管理協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中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並任會長。在此期間,他作為代表出席了第三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第十、十一、十二、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並當選為中國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二屆中央委員,在中共十三大當選為第十二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

40多年來,袁寶華一直在國家工業部門和國民經濟綜合部門工作,長期擔任主要負責工作,袁寶華對中國的工業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他熟悉中國經濟情況,從實踐到理論有較系統成熟的見解。他一貫主張經濟建設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循序漸進,講求實效,尤其重視科學技術在發展生產中的積極作用,力主經濟建設要走出中國自己的新路子。無疑,這一見解對中國經濟建設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他一貫重視思想政治工作,他形象地說:「管理科學同科學技術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兩個車輪,但在這兩個車輪前邊還有一個導輪,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強調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沿着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保證。」除了在共和國的經濟建設工作中卓有建樹,袁寶華對職工教育和高校的改革與發展也做出了重要貢獻。1980年3月和1985年6月,經中共中央決定,國務院任命,袁寶華先後兼任全國職工教育管理委員會主任和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在兼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和黨組書記的六年時間裡,他和學校其他領導一道,弘揚中國人民大學的優良傳統,發揮學科優勢,團結協作,民主辦學,銳意改革,保證學校在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前提下穩步發展,受到廣大師生的愛戴。[2]

相關獎項

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

「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是由中國企業管理科學基金會於2005年推出的中國企業管理的最高獎項。為了推廣企業管理中的新經驗,表彰在管理創新中湧現的優秀人才,中國企業管理科學基金會每年都要經過嚴格評選,在全國範圍內對2-3名在管理創新方面有傑出貢獻的企業家授於「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每位獎金10萬元[3]
獲獎標準

「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獲獎企業家必須達到的標準是:1、在企業主要管理崗位長期從事企業管理工作連續5年以上,在社會上有較高知名度;2、具備突出的管理能力,包括:開拓創新能力、戰略決策能力、挑戰和風險應對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學習和自醒能力;3、在企業經營和管理實踐中,逐步探索和形成符合中國實際、體現中華文化的管理方法或管理模式或管理理論,在本企業實施成效顯著;4、所在企業與利益相關者關係和諧,即能正確處理好與員工、股東、供應商、客戶政府有關部門、社區等的關係,誠實守信,積極承擔社會責任;5、在任職期間,所在企業的發展一直處於上升態勢,目前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在全國同[[行業居於前列,企業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4]

成就貢獻

袁寶華對中國的工業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他熟悉中國經濟情況,從實踐到理論有較系統成熟的見解。他一貫主張經濟建設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循序漸進,講求實效,尤其重視科學技術在發展生產中的積極作用,力主經濟建設要走出中國自己的新路子。無疑,這一見解對中國經濟建設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他一貫重視思想政治工作,他形象地說:「管理科學同科學技術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兩個車輪,但在這兩個車輪前邊還有一個導輪,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強調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沿着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保證。」除了在共和國的經濟建設工作中卓有建樹,袁寶華對職工教育和高校的改革與發展也做出了重要貢獻。1980年3月和1985年6月,經中共中央決定,國務院任命,袁寶華先後兼任全國職工教育管理委員會主任和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在兼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和黨組書記的六年時間裡,他和學校其他領導一道,弘揚中國人民大學的優良傳統,發揮學科優勢,團結協作,民主辦學,銳意改革,保證學校在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前提下穩步發展,受到廣大師生的愛戴。 [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