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河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河遺址

中文名稱: 西河遺址

地理位置 :濟南市章丘區龍山鎮西北約400米

面       積 :約15萬平方米

時       代: 新石器時代

級       別: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河遺址,位於章丘龍山鎮龍山三村北約500米處,為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絕對年代距今8400年~7700年。主要文化遺存屬於後李文化時期,還有少量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以及部分漢唐時期的遺蹟和遺物。

西河遺址的後李文化遺蹟主要有房址、灰坑和灰溝等。其中房址保存之完整、遺物之豐富,為山東地區其它同時期文化遺址所罕見。已發現的房址均為半地穴式,平面多呈圓角方形或長方形。西河遺址發現的房屋建築,應是山東境內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中一處保存較好、面積較大的典型聚落遺址。

西河遺址出土的遺物以陶器為主,也有石器骨器等。陶器多為夾砂紅褐陶,燒制火候較低,陶色斑駁不純,器表紋飾比較簡單。

西河遺址的發現,把山東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年代提前了約一千五百年左右[1]

歷史沿革

西河遺址是山東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後李文化的典型遺址之一[2]

西河遺址,東距城子崖遺址約1600米,其主要文化遺存為後李文化時期,還有少量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以及部分漢唐時期的遺蹟和遺物。西河遺址南北長約400米,東西寬約300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左右,距今8400年至7700年,是山東地區目前發現的最早的考古學文化遺存,填補了山東地區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空白。

文物保護

西河遺址以新石器時代早期後李文化(距今約八九千年)為主要遺存的遺址。1992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章丘縣龍山鎮西北約400米[3]

西河遺址地處巨野河支流(俗稱「西河」)東岸的平原上,東距城子崖遺址1公里,濟青公路從遺址中間通過。遺址呈漫坡狀隆起,周圍漸低。西部向河凸出。東西約500米,南北約350米,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約2~3米。

文物特徵

1987年春,濟南市文化局文物處和章丘縣博物館於文物普查時發現。由於窯場取土,遺址已被破壞約6000平方米[4]

1991年7~8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發現房址、墓葬、灰坑等遺蹟和陶器、石器、骨器等遺物。時代分屬於新石器時代較早時期後李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唐代。這次發掘較為重要的收穫是清理了兩座後李文化的房址。

主要遺物

西河遺址面積10多萬平方米。已發現30餘座房址,少量灰坑。房址均為半地穴式,平面以圓角方形為主,面積二三十平方米,大者可達五十餘平方米。房址排列有序、布局合理、分布密集,顯示出當時已存在相當完善和成熟的經過統一規劃設計的聚落形態。單個房址也保存得相當完整,居住面上仍遺留有成組的陶器、用於生產和加工糧食的石器及2~3組由石支腳構成的燒灶,有的灶上甚至還放有完整的炊器。

房子均為半地穴式,面積40餘平方米。房子西半部地面和部分牆壁先用黃泥抹光後經火烤而成,地面乾燥堅硬。房子中心建置有三組由三個石質支架組成的灶,其中西北一組的支架上還留有一件陶釜。出土遺物有陶釜陶盆陶罐陶壺陶碗[5],石器有石磨盤石棒石鏟等。此外,文物普查時還於遺址上採集有商周時期的遺物。

發掘過程

西河遺址經過1991、1993、1997三次勘探和發掘,發現大量後李文化時期的房址、灰坑和灰溝等,出土了大量完整的陶器[6]

意義

西河遺址是山東境內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中一處保存較好、面積較大的典型聚落遺址,對研究黃河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考古學文化的面貌特徵、年代與分期、經濟生活、社會性質以及聚落形態等學術課題提供了重要的科學資料。

1997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