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謝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謝遷
謝遷

原圖鏈結來自網易號圖片


大明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傅戶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
籍貫 浙江餘姚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於喬,號木齋
諡號 文正
出生 正統十四年(1449年)
浙江餘姚縣
逝世 嘉靖十年(1531年)
浙江餘姚縣
墓葬 杭州西溪東穆塢
親屬 謝迪(弟)、謝丕(子)
出身
  • 成化十年甲午科舉人(解元)
  • 成化十一年乙未科一甲第一名進士及第(狀元)

謝遷(1449年-1531年),於喬木齋文正明朝閣老,成化十一年(1475年)狀元,一代賢相,三朝元老。浙江餘姚泗門(今泗門鎮)人。。是明朝餘姚三個「閣老」中最著名的一個。逝世後,明世宗特贈太傅的官銜,諡號文正,葬於餘姚東山鄉白虎莊。

簡歷

成化十年(1474年),舉鄉試第一;成化十一年(1475年),殿試中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遷左庶子,累遷少詹事侍講學士弘治八年(1495年),入閣參與機務,加太子少保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與劉健李東陽同輔國政,被認為是賢相,有「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之誚。[1]

明武宗嗣位,累加封至太子少傅。時大宦官劉瑾專權,謝遷奏誅劉瑾,帝不納。劉瑾懷恨,勾結人馬排斥謝遷弟謝迪兵部主事)、其子謝丕翰林院編修)。正德四年(1509年),劉瑾以「徇私援引」為由,將謝遷薦舉之浙東周禮等三人謫官戍邊。同年(1509年12月),劉瑾又強奪謝遷的誥命,追還帝所賜之玉帶服飾。正德五年(1510年)8月,劉瑾伏誅,謝遷官復原職。嘉靖六年(1527年),詔復起為閣臣,時謝遷高齡79歲,使臣催促他儘早起程;至京同張璁入閣。次年(1528年),以老辭官還鄉[2]

嘉靖十年(1531年)卒,贈太傅文正[3]

人物軼事

謝遷是餘姚人,又是嘉靖年間的一代明相,於是皇帝對他的故鄉很感興趣,非常想去看一看。

「江山又大又好,餘姚城裡有金橋銀橋,明天你就陪我去看一看吧」嘉靖對謝遷說。謝遷聽後,十分慌張。皇帝出遊,浩浩蕩蕩,地方上得承擔無窮的供應,這可是百姓的災難啊。同時想到,繡花河岸只是蘆草點綴而已,金鎖橋、銀鎖橋,也只是名稱而已。「皇上,餘姚地方雖好,卻不是巡遊之地。」謝遷趕緊勸說。

嘉靖一聽便不高興了,板起臉孔:「餘姚是你的家鄉,我對那裡十分感興趣,又是我的江山,為何不能去?」皇上您有所不知,要游餘姚,須過兩地,有道是,富貴難過合山岙,過了合山岙,難過大將橋。」謝遷答道,「合山岙,長三里,只可一人通過,兩邊危石高聳,有靈性,專門吞吃富貴人。如果這人錢財多,危石就會滾下來,將人壓死。那大將橋,更加不能過,橋上有一名神將,專門搶真命天子」

嘉靖越聽越害怕,於是連忙擺擺手。「好了好了,去餘姚這件事以後再說吧。」

從此之後,嘉靖再也沒有提過去餘姚的事情。謝遷也藉此,為當地政府和百姓免除了一次招待皇上的費用,無疑算是一次雪中送炭。

又一年,餘姚大旱,土地龜裂,顆粒無收,百姓處在飢餓痛苦之中。

一日早朝,謝遷懷裡藏了幾個大麥餅,並藉機給皇上品嘗。正當朝中大臣們議論政事的時候,謝遷故意掏出幾個麥餅來吃,還津津有味,咂摸出聲音來。

嘉靖皇帝斜眼看了一眼謝遷,但他一點反應也沒有,而是繼續吃自己的大餅,嘉靖終於忍不住了。

「謝愛卿在吃什麼好東西啊,也和朝中的大臣們分享一下。」嘉靖問。

「我早上上朝來的匆忙,沒來得及吃早點,一時肚子有點餓,咕咕直叫,就偷吃了幾口大麥餅,如果您也想吃,不妨嘗幾口」謝遷急忙答道。

「好啊!謝愛卿吃的東西肯定是好東西,快呈上來,我也嘗一嘗。」

謝遷呈上大麥餅,嘉靖拿來一看,色澤焦黃,還有一股焦香的味道,便隨即咬了一口。這一口咬下才覺得粗劣乏味,根本不能咽下,馬上吐了出來。

「這是什麼東西?怎麼這麼難吃?」嘉靖皺着眉問。

「這是我家鄉的土特產,農夫主糧。」謝遷答。

「謝愛卿的家鄉竟有如此貧困?」嘉靖十分驚訝。

「唉,我家鄉最近遭受旱災,能吃上這種餅的人家已經算上等人了。」謝遷趁機說。

皇上好像有所憐憫,於是馬上命人免去餘姚的三年皇糧,謝遷十分高興,即可返鄉,下達聖意。

這個喜訊在謝遷的家鄉傳播開後,農戶們奔走相告,額手相慶。

著作

謝遷善書法,明朝王世貞《國朝名賢遺墨》中有錄。又好弈棋。

  • 《謝文正公集》
  • 《木溪歸田稿》

視頻

謝遷傳說

遺蹟

  • 餘姚泗門萬安橋
  • 餘姚泗門大學士第
  • 餘姚泗門狀元樓
  • 餘姚城龍泉山謝文祠

參考資料

  1. (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卷181):「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鏞請豫選妃嬪備六宮。遷上言:「山陵未畢,禮當有待。祥禫之期,歲亦不遠。陛下富於春秋,請俟諒陰既終,徐議未晚。」尚書周洪謨等如遷議,從之。帝居東宮時,遷已為講官,及是,與日講,務積誠開帝意。前夕必正衣冠習誦,及進講,敷詞詳切,帝數稱善。進少詹事兼侍講學士。八年詔同李東陽入內閣參預機務。遷時居憂,力辭,服除始拜命。進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閣,加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上疏勸太子親賢遠佞,勤學問,戒逸豫,帝嘉之。尚書馬文升以大同邊警,餉饋不足,請加南方兩稅折銀。遷曰:「先朝以南方賦重,故折銀以寬之。若復議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國在節用,用度無節,雖加賦奚益。」尚書倪嶽亦爭之,議遂寢。」
  2. (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卷181):「武宗嗣位,屢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數諫,帝弗聽。因天變求去甚力,帝輒慰留。及請誅劉瑾不克,遂與健同致仕歸,禮數俱如健。而瑾怨遷未已。焦芳既附瑾入內閣,亦憾遷嘗舉王鏊、吳寬自代,不及己,乃取中旨勒罷其弟兵部主事迪,斥其子編修丕為民。四年二月,以浙江應詔所舉懷才抱德士餘姚周禮、徐子元、許龍,上虞徐文彪,皆遷同鄉,而草詔由健,欲因此為二人罪。矯旨謂「餘姚隱士何多,此必徇私援引」,下禮等詔獄,詞連健、遷。瑾欲逮健、遷,籍其家,東陽力解。芳從旁厲聲曰:「縱輕貸,亦當除名!」旨下,如芳言,禮等鹹戍邊。尚書劉宇復劾兩司以上訪舉失實,坐罰米,有削籍者。且詔自今餘姚人毋選京官,著為令。其年十二月,言官希瑾指,請奪健、遷及尚書馬文升、劉大夏、韓文、許進等誥命,詔並追還所賜玉帶服物。同時奪誥命者六百七十五人。當是時,人皆為遷危,而遷與客圍棋、賦詩自若。瑾誅,復職,致仕。」
  3. (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卷181):「世宗即位,遣使存問,起迪參議,丕復官翰林。遷乃遣子正入謝。勸帝勤學、法祖、納諫,優旨答之。嘉靖二年復詔有司存問。六年,大學士費宏舉遷自代,楊一清欲阻張璁,亦力舉遷。帝乃遣行人賫手敕即家起之,命撫、按官敦促上道。遷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比至,而璁已入閣,一清以官尊於遷無相下意。遷居位數月,力求去。帝待遷愈厚,以天寒免朝參,除夕賜禦制詩。及以病告,則遣醫賜藥餌,光祿致酒餼,使者相望於道。遷竟以次年三月辭歸。十年卒於家,年八十有三。贈太傅,謚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