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負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負罪,讀音fù zuì,漢語詞語,意思為身負罪惡。中文名 負罪 釋 義 身負罪惡 拼 音 fù zuì 注 音 ㄈㄨˋ ㄗㄨㄟˋ .

負罪 戰爭之人 負罪英雄
圖片來自百度

目錄

1 解釋.2 出處.

解釋

負有罪責;身擔罪名.身負罪惡。 [1]

出處

1.《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諸臣偽劫君者,而負罪以出,君止。」2.唐·柳宗元《謝襄陽李夷簡尚書委曲撫問啟》:「某負罪淪伏,聲銷跡滅,固世俗之所棄,親友之所遺,敢希大賢,曲見存念。」3.宋·沈俶 《諧史》:「一日劉氏謂二子曰:『國家用兵,斂及下戶,期會促迫,刑法慘酷。吾家積錢列屋,坐視鄉黨之困與官吏之負罪而晏然不顧,於心安乎?』」4.《元史·奕赫抵雅爾丁傳》:「逮至臬司,皆命官及有出身之吏,廉得其情,則將負罪,獄具無庸施也。」5.《東周列國志》第六回:「二逆不誅,亂臣賊子,行將接踵於天下矣!老夫年,力不能制,負罪先公。」6.瞿秋白《赤都心史》二八:「革命之中智識階級負罪不小。」7.明·歸有光 《遺王都御史書》:「雖承明公顧念,不遺衰棄,而亦不能少伸候謝之罪,負罪何可言。」8.茅盾 《子夜》五:「此時她覺到蓀甫的冷笑和什麼『要來的事』乃是別有所指,心頭便好像輕鬆了些,卻又自感慚愧,臉上不禁泛出紅暈,眼光里有一種又羞怯又負罪的意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