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白金蓮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白金蓮花

長白金蓮花(學名:Trollius japonicus Miq.)是毛茛科,金蓮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植株全部無毛。莖高可達55厘米,基生葉有長柄,有時在開花時枯萎;葉片五角形,基部心形,上面深裂片與中全裂片相似並近等大;葉柄基部具狹鞘。花單生,疏鬆的聚傘花序,苞片似莖上部葉,漸變小,萼片黃色,倒卵形或圓倒卵形,頂端圓形,花瓣線形,頂端鈍,種子橢圓球形,黑色,有光澤,7-8月開花,9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產吉林長白山。生海拔1200-2300米潮濕草坡。在薩哈林島及日本也有分布。該種花可藥用:有清熱解毒,明目之功效。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長白金蓮花

拉丁學名: Trollius japonicus Miq.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目; 毛茛目

科: 毛茛科

亞科; 金蓮花亞科

屬: 金蓮花屬

種: 長白金蓮花

族: 金蓮花族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 植株全部無毛。莖高26-55厘米,疏生2-3個葉。 基生葉3-5個,長8-25厘米,有長柄,有時在開花時枯萎;葉片五角形,長2.7-4.5厘米,寬5-9厘米,基部心形,三全裂,中央全裂片菱形,三裂近中部,中央二回裂片菱形,具少數小裂片及小銳牙齒,側面二回裂片較小,斜三角形,側全裂片斜扇形,二深裂幾達基部,上面深裂片與中全裂片相似並近等大;葉柄長5.5-20厘米,基部具狹鞘。莖下部葉與莖生葉相似,上部葉較小,具鞘狀短柄。 花單生或2-3朵組成疏鬆的聚傘花序,直徑2.7-3.2厘米;苞片似莖上部葉,漸變小,花梗長2-6厘米;萼片5片,黃色,干時不變綠色,倒卵形或圓倒卵形,頂端圓形,生少數小齒,長1.4-1.6厘米,寬1-1.4厘米;花瓣約9個,與雄蕊近等長,線形,頂端鈍,長6-7毫米,寬1毫米;雄蕊長5-7.5毫米,花葯長2-3毫米;心皮7-15。 蓇葖長達1.1厘米,寬約3毫米,喙長1.5-2毫米;種子橢圓球形,長約1.5毫米,黑色,有光澤,具不明顯縱棱。7-8月開花,9月結果。[1]

生長環境

生海拔1200-2300米潮濕草坡。 金蓮花喜光,喜溫暖,怕嚴寒酷暑。其最適宜生長的溫度是14℃-24℃,高於30℃則花少莖葉易黃,長時間低0℃又遭冰雪必凍死。微酸沙壤:喜生於含腐殖質較豐富的微酸性到中性沙質壤土中,尤以在pH值為5-6的微酸性土中生長最旺盛。如在pH值為3的強酸性土中,不久便會爛根死去,而在pH值為7.5的鹼性土中也會逐漸萎縮死亡,若遇鹽鹼土死亡更快。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吉林長白山。在薩哈林島(庫頁島)及日本也有分布。

栽培技術

金蓮花常用播種繁殖,也可用嫩枝扦插。一般於3月播種,7月至8月開花;6月播種,國慶節開花;9月播種,春節開花;12月播種,「五一」開花。播種先用40℃至45℃溫水浸泡一夜後,將其點播在裝有素沙的淺盆中,上覆細沙厚約1厘米,播後放在向陽處保持濕潤,10天左右出苗,幼苗2片真葉時分栽上盆。扦插以春季室溫13℃至16℃時進行,剪取有3片至4片葉的莖蔓,長10厘米,留頂端葉片,插入沙中,保持濕潤,10天開始髮根,20天後便可上盆。金蓮花莖蔓生,必須立支架,當幼苗長到3片至4片真葉時進行摘心,使其多發側枝,上架前除留主枝及粗壯側枝外,還需摘心並均勻地綁縛在架上,紮成各種裝飾形式。當莖蔓生長達30厘米至40厘米時,可用 100毫克/升多效唑葉面噴布,促使矮化。花後把老枝剪去,待發出新枝開花。對已經衰老的植株,當氣溫達10℃以上時,可在基部剪去上部枝葉,施入20%腐熟的人糞肥,放入7℃左右的溫室內,促使重新發枝,形成新株叢。 金蓮花栽培宜選用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PH值 5至6。一般在生長期每隔3周至4周施一次10%至15%餅肥水,開花前改用半月施1次至2次雞糞液肥或1%磷酸二氫鉀,花後施25%餅肥水或者20%畜糞肥,秋末施一次30%全元素複合肥作越冬肥,每次施肥後要及時鬆土,改善通氣性,以利根系發育。金蓮花喜濕忌澇,土壤水分保持50%左右,生長期間澆水要採取小水勤澆的辦法,春秋季節 2天至3天澆一次水,夏天每天澆一次水,並在傍晚往葉面上噴水一次,以保持較高的濕度,開花後減少澆水,防止枝條旺長。金蓮花喜陽光充足,不耐蔭蔽,春秋季節應放在陽光充足處培養,夏季適當遮陰,盛夏放在涼爽通風處,北方10月中旬入室,南方11月上旬入室,放在向陽處養護,室溫保持10℃至15℃,適當控制肥水。另外生長過程中如發生蚜蟲和白粉虱,要用吡蟲靈、撲虱靈、敵殺死等無公害農藥及時防治。

田間管理

鬆土除草:植株生長前期應除草鬆土,保持畦內清潔無雜草。7月植株基本封壟,操作不便,避免傷及花莖,可不再鬆土。 灌溉排水:金蓮花苗期不耐旱,應常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但不宜太濕以防爛根死亡。7~8月雨季時要注意排澇。 追肥:出苗返青後追施氮肥以提苗,每667平方米可施尿素10kg或人畜糞尿500~800kg。當年移栽的小苗施人畜糞尿,應稀釋1~2倍。6~7月可追施磷酸銨顆粒肥,每667平方米施30~40kg,冬季地凍前應施有機肥,每667平方米施1500~2000kg。每次施肥都應開溝施入,施後蓋土。 遮蔭:在低海拔地區引種特別要注意遮蔭,蔭蔽度控制在30%~50%,棚高1m左右,搭棚材料可就地取材。也可採用與高稈作物或果樹間套作,達到遮蔭目的。

移植

當做觀賞植物時,在幼苗出齊後,高5~8cm時,便可以選擇適合其生長習性的山間草地、草原、沼澤草甸進行帶土移植。移植時一般以3~5株幼苗為一墩,一起移植,同時摘除底部1~3片葉,以減少養分的消耗。移植深度宜淺不宜深,並及時澆水。

採收與加工

採用種子繁殖的植株,播後第二年即有少量植株開花,第三年以後才大量開花;採用分根繁殖者,當年即可開花。開花季節及時將開放的花朵採下放在曬席上,攤開曬乾或晾乾即可供藥用。

病蟲防治

常發生的病害有葉斑病、萎蔫病和病毒病,防治方法可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 蟲害有粉紋夜蛾和粉蝶危害時,用90%敵百蟲原液1000倍噴殺。 有粉虱和紅蜘蛛危害時,可用40%氧化樂果1500倍液噴殺。 有螻蛄、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咬食其根狀莖,造成斷苗時,可用50%敵百蟲乳油30倍液1kg與50kg炒香的麩皮拌勻撒於畦面誘殺。 同時雨季要及時開溝排水以防爛根。

主要價值

該植物所含的黃酮類成分有抗菌、抗病毒活性,對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炎和扁桃體炎有較好的療效。對於開發天然來源的抗炎藥具有良好的前景。藥理研究證明了金蓮花的上述作用,從中分離出來的牡荊昔還有抗癌、降壓、抗炎和解痙作用。植物的傳統藥用部位是花,但花的產量低,如果將莖葉一起應用,可以擴大藥用資源。金蓮花莖葉的化學成分與花基本相同,只是總黃酮含量稍低; 而且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志賀桿菌及大腸桿菌等多種細菌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1]

參考文獻

  1. 長白金蓮花」,中國植物志官網 , 20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