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先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先瑞
出生 1914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軍人
知名於 參加土地革命戰爭及長征 參與抗日戰爭 參與中原突圍 參加解放戰爭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被毛澤東同志譽為紅軍的"陝南王" 收起
知名作品



陳先瑞中國人民解放軍傑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和軍事指揮員,他四次轉戰陝南,為創建鄂豫陝革命根據地做出了重要貢獻,曾被毛澤東同志譽為紅軍的"陝南王"。

人物簡介

陳先瑞(1914年-1996年),安徽省金寨縣人[1]。15歲參加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紅二十五軍手槍團中隊長[2]、二二四團營政治委員、二二三團政治處主任,鄂陝邊游擊總司令,紅七十四師師長[3]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留守處主任,陝甘寧留守兵團警備第四團團長,警備第一旅副旅長,河南人民抗日軍第三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原軍區第五師十五旅政治委員,豫鄂陝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西北民主聯軍第三十八軍副軍長,豫西軍區副司令員,陝南軍區副司令員,第十九軍副軍長[4]

人物生平

陳先瑞(1914~1995),安徽省金寨縣雙河鎮人,出生於一個貧農家庭,幼年給地主放牛,家境貧寒,受盡欺凌。民國18 年8 月參加中國工農紅

軍,民國20 年6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鄂、豫、皖、蘇區先後任紅十一軍三十二師九十七團團部勤務兵,紅四方面軍手槍團班長,紅二十五軍手槍

團分隊長、中隊長,紅二十五軍二二四團一營政委和紅二十五軍二二三團政治處主任等職,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第一至五次反"圍剿"的鬥爭,並多次立功。

民國23 年11 月,他隨紅二十五軍長征,12 月到達陝南。月底,任紅二十五軍二二三團政治處主任的陳先瑞,奉命帶領二二三團七連和少數幹部到鄂陝

邊區的隕西、山陽、鎮安等地打游擊,開闢鄂陝根據地,並組建了鄂陝游擊師,他被任命為司令。

民國24 年2 月,鄂陝游擊師改為鄂陝游擊師總司令部,陳先瑞任司令員,統一指揮鄂陝邊區的三、四、五、六、七、九路游擊師和華陽游擊大隊,參加

創建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同年7 月,紅二十五軍離開陝南西征北上後,陳先瑞繼續領導和堅持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9 月,鄂豫陝特委成立並組建紅七十四師,陳先瑞任特委常委、紅七十四師師長,率部獨立堅持鄂豫陝邊界地區的游擊戰爭。在與黨中央和紅二十五軍失

去聯繫、極端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同國民黨軍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轉戰於鄂豫陝三省邊界的24 個縣境,經歷大小戰鬥上百次,打破了敵人三次圍

攻,殲滅敵人正規軍與地方反動武裝4000餘人,繳獲各種槍支3000 余支,部隊由組建時的700 多人發展到2000 多人,箝制了敵人十幾個團的兵力,配合

了陝甘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和主力紅軍的長征,勝利地堅持了鄂豫陝邊界地區的游擊戰爭,並受到黨中央和毛澤東等中央首長的讚揚。毛澤東在接

見陳先瑞時說:"你叫陳先瑞,國民黨的報紙把你的名字寫成了陳光瑞,不管是'先' 還是'光',你在國民黨那裡掛了號的。人家動用了幾萬軍隊圍攻你

們,就是沒搞倒你們,這說明國民黨不行。你的名字,我早就從報紙上知道了,人家還要活捉你,賞1 萬元大洋,你知道嗎?1 萬元大洋可不少啊!"

民國25 年12 月,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紅七十四師改編為南路抗日軍(對內仍稱紅七十四師),陳先瑞任軍長。民國26 年1 月,紅七十四師和紅十五軍

團在商縣勝利會師。會師後,紅七十四師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直接領導下,在陝南廣泛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加強部隊的整訓。 整訓後,紅七十四師奉命開赴三原,改編為八路軍一一五師留守處,陳先瑞任留守處主任,擔任第十八集團軍由延安到前線的輸送任務。

同年10 月,任西北留守兵團警備第四團團長,擔任保衛陝甘寧邊區、保衛黨中央的任務。民國27 年5 月,他率部東渡黃河,開赴山西,在大寧、吉縣、延河一帶阻止日寇進攻,配合中央代表與閻錫山談判。民國28 年5 月,配合兄弟部隊在宋家川粉碎日寇的進攻。

11 月,率部打退了敵馬祿部向富縣的進攻,殲滅了富縣、甘泉頑固派保安隊。民國30 年10 月,任警備第一旅副旅長,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率領部隊

開展大生產運動,粉碎了國民黨的經濟封鎖。民國31 年3月到民國33 年春,在參加中央黨校學習期間,曾多次回部隊指揮作戰,受到毛澤東、[[周

恩來]]、朱德劉少奇等中央領導人的接見和表揚。

民國33 年4 月,日軍進攻河南。為開闢中原根據地,10 月,陳先瑞奉命組建豫西第三支隊,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進入臨汝、伊川、汝陽地區,建立抗日武裝和民主政權。不久,在臨汝建立豫中軍分區,任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開闢了豫中抗日根據地。

民國34 年6 月,在兄弟部隊配合下,率部進軍伏牛山東南地區,先後攻占魯山縣以西的襄河、上湯、中湯、趙村等地,建立了魯山、南召2 個縣級政

權、5 個區政府。並受軍區黨委委託,同國民黨高樹勛部進行談判,達成了雙方停火、互不侵犯、互通情報、共同抗日的協定。這次談判對後來爭取高樹

勛部起義起了重要作用。 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挑起內戰,以數百萬軍隊向解放區大舉進攻。陳先瑞奉命率三分區部隊南下,與中原楂岈山分區會

合,組成豫中軍分區,任分區司令員。占領了遂平、舞陽、葉縣、方城、泌陽等城鎮。11 月,他任桐柏軍區副司令員兼獨立第三旅旅長。12 月,任豫南

軍區司令員,率部參加了桐柏山戰役,在向新縣推進中,擊退國民黨軍隊的進攻,受到中原軍區的表揚。

民國35 年2 月,他任中原軍區第五師十五旅政治委員。6 月,中原軍區部隊突圍,他率領十五旅掩護主力突圍後到達陝南。9 月,任鄂豫陝軍區副司令

員兼參謀長,率部在鎮安米糧地區堅持對敵鬥爭,8 個多月牽制了大批國民黨軍向華北、西北的進攻,配合了其他解放區的內線作戰。

民國36 年1 月,任鄂豫陝軍區二縱隊司令員,同年7 月,任中原軍區第三十八軍副軍長,率五十七師、五十五師編入陳賡兵團,挺進豫西,指揮部隊在

茅津渡以東渡河,奔襲張茅鎮的觀音堂車站,切斷靈寶、陝縣間國民黨軍的聯繫,搶占了國民黨軍沿河陣地,掩護大部隊強渡黃河,連克陝縣、靈寶等

城,配合主力完成洛陽戰役,殲敵2.5 萬多人,解放了豫西廣大地區,有力地配合了西北野戰軍劉鄧大軍主力作戰。

民國37 年1 月,任豫西軍區副司令員,率五十七師和地方部隊進入伏牛山區,圍剿國民黨殘部和地方土匪,經月余清剿,殲敵數千人,繳獲槍支5000 余支,使豫西、陝南2 個解放區連成一片。同年3 月,任陝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十九軍副軍長,繼續進行剿匪和開闢新區工作。

全國解放後,1950 年5 月任陝西省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等十九兵團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

員,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五大戰役,直逼漢城附近。由於他政治工作做的出色,保證了部隊勝利完成作戰任務,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

章。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陳先瑞回國。1955 年2 月,入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同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勛

章、一級解放勳章各1 枚。1961年至1974 年,任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1975 年至1979 年,任成都軍區第二政治委員、蘭州軍區顧問。

1981 年離休後,積極參加領導紅二十五軍戰史編寫工作,並從事軍史的回憶撰寫工作。1988 年8 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曾當選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中央軍委委員,政協全國第三、四屆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95 年,在北京逝世。

大事年表

1914年出生於河南省商城縣(今屬安徽省金寨縣)的一個貧農家庭。

1929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193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11月參加長征。

1935年9月,任鄂豫陝特委常委等職,經歷大小戰鬥100餘次,率部殲敵4000餘人。

1937年8月任八路軍第115師留守處主任等職,擔負保衛陝甘寧邊區、保衛黨中央的任務。

1938年5月率部東渡黃河,開赴山西。

1939年5月,配合兄弟部隊在宋家川粉碎日軍進攻。

1944年10月,奉命組建豫西第三支隊;不久,在臨汝建立豫中軍分區,任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開闢了豫中抗日根據地。抗戰勝利後,陳先瑞奉命南下,任豫中軍分區司令員兼獨立第三旅旅長,後任桐柏軍區副司令員、豫南軍區司令員,參加了桐柏戰役。

1946年2月,陳先瑞任第十五旅政治委員。一年多里,他率部堅持陝南鬥爭,牽制了大批國民黨軍向華北、西北的進攻;任第三十八軍副軍長時,率部殲敵2.5萬餘人,有力配合了西北野戰軍和劉鄧大軍主力的作戰。

1948年春,陳先瑞先後任豫西軍區、陝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十九軍副軍長,圍剿國民黨殘部和地方土匪,殲敵數千人。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他任十九兵團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5次赴朝參戰,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1961年後歷任北京軍區、成都軍區政治委員,蘭州軍區顧問等職。

1988年8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章。曾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政協全國第三、四屆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96年1月10日,陳先瑞因病在北京逝世。

戎馬生涯

一進陝南

1934年12月8日,陳先瑞第一次進入陝南,經由豫陝邊界的鐵鎖關抵達洛南縣的三要司,爾後即深入到商洛腹地。當時,陳先瑞在紅二十五軍第二二三團

擔任政治處主任,併兼任該團第三營政治委員。1934年12月下旬,部隊到達山陽縣的九甲灣,陳先瑞遵照軍政委吳煥先的指示,帶領該團三營七連的

六七十人,於鄂陝邊界的鄖西、山陽、鎮安、旬陽等地,宣傳發動和組織群眾,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第七連對外改稱"鄂陝游擊師",陳先瑞任游擊師師

長。從此,陳先瑞就離開紅軍主力部隊,獨立開展地方工作,並很快站穩腳跟,打開了新的鬥爭局面。

1935年1月9日,紅二十五軍攻占鎮安縣城後,乘勝在鄂陝邊界地區創建革命根據地,成立了一批區、鄉、村蘇維埃政權,發展和壯大了地方武裝力量。2

月下旬,中共鄂陝特委和鄂陝游擊總司令部正式建立,郭述申為特委書記(後為鄭位三),陳先瑞為游擊總司令部司令員。這時,總部所轄第三、四、五、

六、七、九路游擊師及總部戰鬥營(由七連擴編而成),地方武裝已發展到2000餘人。4月上旬,鄂陝邊區蘇維埃政府(轄兩個縣、七八個區級紅色政權)在

山陽縣的袁家溝口成立。陳先瑞又被選為中共鄂豫陝省委委員。紅二十五軍在袁家溝口大捷後,於7月13日北出終南山,威逼西安。16日,省委率紅二十

五軍由長安縣灃峪口西征北上,繼續長征。與此同時,省委曾兩次寫信給鄭位三李隆貴、陳先瑞,就紅二十五軍的行動以及堅持陝南鬥爭的方

針任務,作了具體部署和指示,但因種種原因,這兩封指示信均在送交途中遺失,因而,鄭位三等人無法了解紅二十五軍的行動去向。

紅二十五軍主力走後,國民黨軍仍以20多個團的兵力,對鄂豫陝革命根據地實行"劃區清剿",鬥爭形勢極為嚴峻。鄂陝、豫陝兩地慘遭敵人破壞,第九路

游擊師叛變投敵,其他各路損失都很慘重。根據地危在旦夕!當時,留在根據地的鄂陝、豫陝兩個特委,都從報紙上獲悉紅二十五軍已轉戰到隴南隴東,

遂於9月9日在商南縣梁家墳舉行聯席會議,雙方一致同意將兩特委組成中共鄂豫陝特委(又稱陝南特委),統一領導和堅持鬥爭。鄭位三擔任特委書記。陳

先瑞、李隆貴等人為特委委員。根據特委決定,鄂陝游擊總司令部戰鬥營以及第六、七路游擊師和山陽西區游擊大隊,與豫陝游擊師的四個游擊大隊,共

同組成紅軍第七十四師。10月6日,紅七十四師在商南縣碾子坪正式成立,陳先瑞任師長,李隆貴任政治委員。全師總共700餘人,編成兩個營和一個手槍

團、一個特務連。紅七十四師組成後,獨立堅持了鄂豫陝邊的游擊戰爭,鞏固和擴展了這塊來之不易的根據地。

1935年12月6日,陳先瑞指揮紅七十四師首戰青銅關旗開得勝,殲敵龐炳勛部第四十軍一一五旅二三○團一個營,斃傷敵營長以下百餘人。

戰後,陳先瑞又及時收攏了第三、五路游擊師,補充和壯大了紅七十四師。1935年12月26日,紅七十四師一舉攻占寧陝縣城,殲敵保安團300餘人。接着

又攻占佛坪縣城,殲敵一部。這時,特委和紅七十四師即在寧陝、佛坪之間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成立了中共寧佛工委,建立了幾處區鄉基層政權和地方

武裝。1936年春節之前,當陝軍警備第二旅由南向北進攻而來時,紅七十四師於除夕之夜北出秦嶺,直入戶縣境內,發動群眾打土豪分浮財,過了一個豐

盛的春節。這一行動,迫使西安寶雞之敵慌忙派兵堵截。然而,紅七十四師又迅速轉入秦嶺,第二次打開佛坪縣城,殲滅了新組建的一支保安部隊。

1936年2月,當敵人集中10多個團向寧佛地區發動圍攻時,紅七十四師由佛坪西進,於沿途殲滅華陽、江口鎮兩地民團,直奔陝甘邊界要地雙石鋪(今鳳縣

縣城),先後殲滅該地和黃牛鋪民團400餘人。遂於雙石鋪、黃牛鋪之間,破公路、毀橋樑、砍電杆、割電線,切斷川陝公路交通達半月之久,並截獲敵軍

用汽車五輛,繳獲一批糧食、物資。紅七十四師遠程奔襲雙石鋪,鳳縣、寶雞等地接連告急,設在西安的西北"剿匪"總部,也不得不派出飛機連日進行偵察。這一連續的作戰行動,與紅一方面軍此時發動的東征戰役,恰好形成東西兩線的戰略配合作用。

1936年2月28日,當敵第四十九師跟蹤追擊而來時,紅七十四師又掉頭東返,翻越風雪茫茫的太白山,經過半個多月的艱苦征戰,突破了敵軍四五個團的

圍追堵截,勝利返回到寧佛地區,於東江口作短暫休整。就在這時,原紅二十五軍手槍團戰士程福才,從陝北經關中到達東江口,送來《八一宣言

和《中共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等重要文件。3月24日,鄭位三以他和陳先瑞的化名,向中共中央寫了關於紅七十四師的成立經過及有關情

況的報告,交由程福才帶往陝北。1936年9月中旬,駐紮陝南境內的幾支敵軍,大都紛紛向西調去。根據這種跡象判斷,陳先瑞估計到陝甘邊的戰事告

急,但他並不了解長征北上的紅二方面軍,時已相繼占領兩當、徽縣、康縣以及圍攻鳳縣的作戰情況。為了掌握情況和配合行動,陳先瑞立刻派手槍團尾

隨敵人西去,一面跟蹤進行偵察,一面襲擾敵人。

為了策應陝甘邊的戰事行動,陳先瑞隨後率紅七十四師轉戰於鎮安、山陽、商南地區,繼而東出豫陝邊界展開攻勢,由荊紫關經西坪到界牌鎮,一舉切斷

西荊公路交通,以吸引和牽制敵人。當時,商縣駐軍長官公秉藩,即奉西北"剿總"之命恢復西荊公路交通,親率所部別動總隊第一支隊和陝西保安隊千餘

人,乘汽車沿公路疾馳而來。11月14日,紅七十四師於商南縣的富水關,一舉打退公秉藩的進攻,斃傷敵人近百名,俘敵中校軍官一名,繳獲不少槍支彈

藥。戰後,紅七十四師又乘勝北上,橫掃豫陝邊界官坡、蘭草、靈峪口、石家坡等地民團,北出奇兵"鬧華山"。部隊在華山腳下兜了三個大圈子,並派少

數部隊登上華山,張貼標語,大造聲勢。"紅軍鬧華山"的消息不脛而走,搞得敵人四處告急。這一出奇制勝的作戰行動,有力地配合了三大主力紅軍的勝

利會師以及會師後的山城堡戰役。後來,毛澤東稱讚陳先瑞:紅軍主力在西線展開行動,你們就在東邊鬧華山,配合得不錯,很好嘛!

西安事變爆發後,周恩來由西安寫信給紅七十四師,並派李濤張國華龍飛虎及電台機要人員,找到紅七十四師。李濤傳達了[[西安事

變]]的情況和黨中央的有關精神。根據中革軍委指示,即成立了陝南軍委會,軍委主席鄭位三、副主席李濤。紅七十四師對外改稱南路抗日軍,軍長陳先

瑞。這時,紅七十四師即奉命奔赴潼關、靈寶之間展開行動,以配合東北軍、西北軍阻止國民黨"討逆軍"對西安的進攻。1937年1月22日,紅七十四師奉

命到達商縣地區,與南下配合友軍作戰的紅十五軍團勝利會師。軍團領導徐海東程子華王首道等,對紅七十四師獨立堅持陝南的游擊戰

爭,都給予很高的評價。

與此同時,在跟國民党進行關於紅軍駐防區域的交涉談判中,蔣介石提出必須讓徐海東、陳先瑞部放棄陝南開至渭河以北。而毛澤東在決定徐海東部

撤離陝南時,以陳先瑞部"是陝南土著部隊,不願開渭北,無法勉強"為由,"堅持該部留在陝南"。後經與顧祝同交涉,終於達成了此項協議。這一駐防區域的劃定,意在防止內戰再起時以便同陝北紅軍相互策應。

1937年2月初,紅十五軍團撤離陝南後,紅七十四師遂於春節前後進駐鎮安、柞水等地。後因糧秣供應困難,便移到長安縣大峪口駐防整訓。這時,全師三個團共2100餘人。1937年8月,陳先瑞奉命率紅七十四師開赴三原改編,編為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後方留守處,後為西北留守兵團警備第四團、警備第一旅第二團。

二進陝南

1944年10月,陳先瑞任警備第一旅副旅長,該旅第二團奉命組成豫西抗日游擊第三支隊(轄第七、九團,陳先瑞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同第四支隊一起,由延安經佳縣東渡黃河,繼而由呂梁經太岳於垣曲南渡黃河,挺進豫西,發展和擴大抗日根據地。到達登封、禹縣、臨汝地區後,第三支隊即改稱河南軍區第三軍分區(支隊兼軍分區),陳先瑞為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陳先瑞所部第三支隊改編為中原軍區獨立第三旅(仍轄第七、九團),陳先瑞任旅長。1946年2月,獨三旅與新四軍五師第十五旅合併,

保留第十五旅番號,轄第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團。旅長王海山、政治委員陳先瑞。6月26日,中原軍區部隊分路實行突圍時,旅長王海山率第四

十五團隨同中原局和軍區領導機關行動,於7月中旬突圍到陝南商南縣境;政委陳先瑞率第四十三、四十四團,隨南路王樹聲第一縱隊(欠第一旅)行動,越

平漢路西渡襄河,於1946年7月下旬進入鄂西北武當山地區。根據"就地開花"的指示,陳先瑞所率領的兩個團,即在房縣、竹山、鄖縣邊界地區展開游擊

活動,積極牽制和消滅敵人,就地開闢以武當山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就在這時,陳先瑞忽然又奉命率部北返商洛地區,就任豫鄂陝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

長。這次遠程調動,原是鄭位三與李先念所商定的,理由簡單而又充分:因其曾經在陝南堅持過兩年之久的游擊戰爭,對當地情況了如指掌,便於領導和

開展鬥爭。根據中原局電令,陳先瑞率部於1946年9月初由房縣以北的大木廠出發向西挺進,繞道白河縣境,由冷水灘渡過漢水。之後,就沿着他當年所

走過的一條道路,經由鄖西邊界的崇山峻岭急速北上,於沿途打退敵人的重重堵截,穿過地勢險峻的一、二、三天門,很快進入商洛地區。

中原突圍,各路部隊損失都很慘重。陳先瑞所率領的兩個團,總共剩下1000餘人,而先期突圍到商洛的第四十五團,於沿途所遭受的損失更重。到達商洛

以後,第十五旅即改稱第五軍分區,司令員王海山,政治委員湯成功。當時,豫鄂陝軍區所屬之第一、二、三、四軍分區,已在8月間先後組建起來。第

十五旅按照總的劃區部署,即進入柞水、寧陝、佛坪等縣境內,於9月下旬建立起第五軍分區。豫鄂陝軍區領導成員是:司令員文建武、政治委員汪鋒(

兼)。陳先瑞到職以後,於1946年10月間,帶領一個連隊,由洛南、商縣以東的蔡家川、留仙坪地區出發,到第五分區指導和幫助開展工作。這是一次極

為艱難的遠程跋涉。由於兵力弱小,較之由武當山進入商洛,更是困難重重。沿途所經過的鄉鎮及交通要道,全都被敵人封鎖得嚴嚴實實,隨時隨地都會受到敵人的圍追堵截。他就領着一個連隊,憑着熟悉的地形道路,時而穿插迂迴,時而晝伏夜行,經過半個多月的奔走戰鬥,終於抵達寧陝地區。由於敵情嚴重,第五軍分區部隊時已轉移而去,未能及時找到。他遂於寧陝、柞水、鎮安邊界地區,輾轉游擊尋找部隊,試圖與分區領導取得聯繫,經過半個多月的艱苦轉戰,終於在山陽以西地區找到第五軍分區部隊。

1946年12月,敵人重兵壓境,形勢更為嚴重,軍區主力部隊在文建武、汪鋒率領下,被迫轉移到豫西盧氏境內。1947年2月,經中共中央批准同意,豫鄂

陝邊區黨委、軍區及行政公署北渡黃河,開往山西晉城休整。與此同時,陳先瑞根據區黨委和軍區的決定,與第四軍分區政委韓東山一起,負責收攏整編

各軍分區所屬部隊,準備隨後渡河入晉。經過一番奔走聯絡收攏,終將各分區剩餘部隊2700餘人集中起來,組成軍區第二縱隊,陳先瑞任司令員,韓東山

任政治委員。新組成的第二縱隊,遂由豫西集結出發,於3月20日從澠池北渡黃河,繼經陽城抵達晉城,與先期到達的軍區主力部隊(即第一縱隊)會合。

部隊休整期間,李先念鄭位三陳少敏等,先後從延安來到晉城,主持召開了團以上領導幹部會議,總結了中原突圍的經驗教訓。陳先瑞

參加了這次重要會議。會後,豫鄂陝軍區第一、二縱隊,統一編成一個縱隊,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二縱隊。7月下旬,豫鄂陝區黨委、軍區及行政公署即行撤銷。至此,陳先瑞也調離他原來的老部隊。

三進陝南

1947年7月,陳先瑞奉中央軍委電令,調任西北民主聯軍第三十八軍副軍長。當時,正值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反攻。此時,第三十八軍在陳(

賡)謝(富治)集團編成內。1947年8月22日夜,第三十八軍由平陸茅津渡跨過黃河,相繼攻占會興鎮、張茅店、觀音堂等地,切斷隴海鐵路交通線。在

攻克靈寶、閿鄉(1954年併入靈寶)之後,陳先瑞奉命率領第十七師及第二十二旅,沿隴海路尾追西竄之敵,直逼潼關。同時,又掩護主力部隊回師東返,

陝縣。第十七師在潼關南塬車善峪戰鬥中,殲敵一個團又兩個營,接着又在窯底寨戰鬥中打退敵人四個團的圍攻。


9月23日,中央軍委電示陳謝:"以三十八軍一部開文底,逼近潼關佯動,迷惑敵人;以劉(金軒)旅附三十八軍一部,立即西進,相機攻占洛南、商縣、商南、山陽諸縣,發動群眾創建根據地。"據此,陳先瑞率第三十八軍第十七師及教導團,於9月24日從潼關南塬出發入太峪口向陝南進軍。他們經由洛南縣

的巡檢司、石家坡、景村等地,於28日抵達商縣夜村,與先到達龍駒寨(今丹鳳縣城)的第十二旅(劉金軒旅)勝利會師。29日,陳先瑞率領第十七師師長張

復振、政委梁勵生及作戰科長趙守傑等,與第十二旅旅長劉金軒、政委李耀,在商洛鎮舉行聯席會議。雙方商定:以第十二旅負責丹江以南

地區,向山陽、鎮安和鄂西北行動,創建陝南根據地;第十七師則于丹江以北地區牽制敵人,掩護和策應第十二旅向南線展開,以保證該旅側翼之安全,

同時指揮陝南獨立團(由第三十八軍教導團改成)就地開展鬥爭。

兩支部隊進入陝南,等於在胡宗南集團的側背插上一把刀!這樣一來,就直接起到戰略牽製作用,將敵人緊緊牽制在陝南,更好地配合陝北及中原戰場。

兩天以後,敵整編第六十五師,即由洛南、商縣發動進攻。由於敵情嚴重,第十二旅在攻占武關和商南縣城後,還未及向南線展開,即被迫轉移到盧氏以

南地區休整;第十七師為掩護第十二旅向東轉移,先於煙崗寨、商洛鎮一線阻擊敵人,後經龍駒寨以東的兩岔河轉道北上,抵達盧氏以西的蘭草、官坡等

地,休整待命。在此期間,第十七師在官坡召開了師黨委擴大會議。會上,陳先瑞首先傳達了有關進入陝南和建立根據地的指示,要求與會者認清形勢,

明確任務,樹立信心,增強鬥志,準備熬過一個極端困苦的冬天,實現這一光榮的戰略任務。他還結合陝南的實際情況以及他在陝南堅持鬥爭的切身感

受,及時提出一套游擊戰與運動戰相結合的作戰原則。他說:要想在陝南站穩腳跟,必須採取"兜圈子、繞彎子、鑽空子、插檔子"的靈活戰術,巧妙地與

強敵展開周旋,拖住敵人,消耗敵人,尋機殲滅敵人,切忌與強敵死打硬拼。為了迷惑敵人,他還要求部隊不斷改變番號,對外號稱"三旅之師",藉以虛

張聲勢,使敵人難以摸清虛實。

敵整編第六十五師被牽入商洛後,就像一座鐵壁似的蹲在丹江以北的龍駒寨、洛南一線,防堵我軍再次進入該地。11月3日,第十二旅奉命從盧氏五里川出發,兵分三路再次進入陝南。為配合十二旅向南線展開行動,第十七師和陝南獨立團於西荊公路兩側擔任掩護任務,在第十二旅跨過公路渡過丹江後,

第十七師遂將敵整編第六十五師主力緊緊牽制於豫西境內。11月5日,第十七師完全處於敵人的分路包圍之中,處境十分危急。為跳出敵人的合圍,當時

決定留下該師第五十團二營掩護主力轉移,堅持敵後游擊活動。第十七師主力經由盧氏以南的獅子坪、五里川、朱陽關等地,直奔欒川以北地區,進而牽

制敵於伏牛山中。當敵整編第六十五師跟蹤南下東進尾追而來時,第十七師突然掉頭北上,抵達洛寧以西的中山鎮地區,接着又揮師西進,經崇陽、故

縣、范里等地,於11月17日收復盧氏縣城,遂於盧氏文峪地區作短暫休整。當敵整編第六十五師再次跟蹤追來時,第十七師又與敵展開周旋,於11月底復

返官坡、蘭草地區。就這樣緊緊牽着敵人的鼻子,使敵人疲於奔命,處處撲空。

復返官坡、蘭草後,將被留在該地堅持鬥爭的第五十團二營及時收攏歸建。12月中旬,當疲於奔命的敵整編第六十五師主力掉頭向西,企圖又一次對第十

七師實施合圍時,陳先瑞決定繼續跟敵人"兜圈子",將敵緊緊牽制在豫西境內。經過10多天的艱苦轉戰,卻難以擺脫強敵的圍追堵截,遂決定留下第五十

一團一營掩護師主力行動,並配合當地游擊隊於敵後展開游擊活動,虛張聲勢,迷惑和牽制敵人;第十七師主力則由朱陽關等地西進南下商南地區,跨過

西荊公路,渡過丹江,於12月下旬進入竹林關地區。這時,第十二旅已在丹江以南地區展開,攻城略地,勢如破竹,很快打開新的鬥爭局面。同時確定以

鄂西北兩鄖地區為中心區域,創建陝南根據地。1948年元旦,即成立了由第十二旅兼任的鄂陝第四軍分區。第十七師經過將近兩個月的艱苦轉戰,部隊疲

憊不堪,急需進行休整。1948年元旦過後,第十七師即背靠十二旅所創建的根據地,於龍王廟地區休整部隊。

1948年1月中旬,敵整編第六十五師兩個團及商縣保安團,向我根據地大舉進犯,於1月18日侵占山陽縣城。為了牽制和調動敵人,第十七師又一次挺進豫西,在外線與敵人展開周旋。時值隆冬,部隊冒着風雪嚴寒,徒涉丹江,穿過西荊公路,經由武關、巒莊、馬家坪等地,第三次進入蘭草、官坡地區。這時,被留在盧氏以南地區堅持游擊活動的第五十一團一營,在完成掩護師主力向西轉移任務後,經過38天的艱苦鬥爭,先後四次突出敵人的合圍,遂於2月1日與師主力會合。

部隊北返蘭草、官坡以後,敵整編第六十五師主力及地方保安團隊,隨之也緊緊尾追而來。為了繼續調動和牽制敵人,第十七師於除夕之夜(2月9日)又掉頭東進,經過兩三天的緊急行動,抵達欒川以西地區。春節過後,敵第五兵團司令官裴昌會,突然在豫西境內集中了四個師的兵力,分作三路對第十七師實行合圍,並揚言要"將十七師殲滅在伏牛山中!"由於敵我兵力懸殊很大,第十七師又完全陷入困境,遂奉命向魯山地區靠攏。於是,第十七師即由欒川以西掉頭南下,翻越老君嶺,準備經由西峽、內鄉、南召縣境,東進魯山地區。誰知在途經西峽縣太平鎮時,突然發現敵整編第六十五師一個團已抵達該鎮以東地區,並占領陣地構築工事,企圖與各路敵軍合圍第十七師於該地。第十七師東進受阻,無奈之下,陳先瑞與師領導共同研究分析了敵人動態,認為敵人集中四個師於伏牛山腹地,其後方必定空虛而有機可乘,遂派部隊迅速攻占太平鎮西南西北兩處高地,與防守之敵展開激戰,並很快占領高地。爾後,第十七師即由西峽縣境掉頭西進,沿莫名嶺直奔黑煙鎮。闖過黑煙鎮以後,即由朱陽關、五里川、雙槐樹等地,第四次進入官坡、蘭草地區。這一靈活的戰鬥行動,終於擺脫了敵人四個師的合圍進攻。1948年3月,陳先瑞調任豫西軍區副司令員,並奉命率部在豫西地區執行剿匪任務。他帶領第十七師及其他配屬部隊,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清剿,基本上肅清了豫西地區的土匪武裝,使豫西、陝南兩地連成一片。

1948年5月2日,第十七師奉命參加宛西戰役,配合兄弟部隊圍攻西峽口,俘敵700餘人。宛西戰役後,陳先瑞指揮第十七師又揮師西進,在商洛軍分區部隊配合下,於1948年5月17日收復商南縣城,5月21日再次攻占龍駒寨。至此,第十七師自進入陝南以南,經過8個月的艱苦轉戰,熬過了一個多雪的冬天,最終實現了立足陝南"作為奪取大西北之一翼"的偉大戰略任務。

四進陝南

1948年5月,陳先瑞所率領的第十七師根據中原局電令,與第十二旅共同組成陝南軍區。陳先瑞又一次奉命進入陝南。陝南軍區成立之前,陳賡司令員向陳先瑞傳達了有關陝南軍區的組建方案,讓他去即將成立的陝南軍區擔任政治委員。陝南軍區分別由兩支部隊組成,各自務必有一名主管領導出任軍政一把手。然而,陳先瑞卻不願在軍政領導職務方面改來變去,提出還是干他的老本行,繼續從事軍事工作。1948年6月7日陝南軍區成立時,即由劉金軒任司令員、汪鋒任政治委員、陳先瑞任副司令員、李耀任副政治委員。當時,陳先瑞並沒有及時赴任,而是遵照陳賡司令員的指示,領導第十七師在荊紫關地區進行了為期兩個多月的新式整軍運動。9月中旬,他才前往鄖陽陝南軍區就任副司令員。當時,陝南軍區的管轄範圍,包括湖北省的兩鄖地區在內。1950年後,兩鄖地區劃歸湖北。

陳先瑞到職後,軍區司令員劉金軒即率領第十二旅兩個團及第十七師五十一團,由兩鄖東進南陽地區,參加淮海戰役。在軍區主力部隊參加淮海戰役期間,陳先瑞曾組織和指揮第十七師五十團、第十二旅三十六團及兩鄖軍分區兩個獨立團,先後發起了鄂西北地區的均縣戰鬥、黃龍灘戰鬥和房竹戰役,三戰三捷,共殲敵3000餘人,收復和解放了均縣、房縣和竹山縣城,鞏固和擴大了根據地。

1949年3月,劉金軒率軍區主力部隊返回到荊紫關地區。這時,張邦英同志也抵達鄖陽,擔任陝南區黨委第一書記兼軍區第一政治委員。按照軍區領導成員的分工,陳先瑞負責主管清剿散匪、政權建設和培訓幹部等項工作。5月1日,全軍部隊進行整編時,又以陝南軍區為基礎成立第十九軍(兼陝南軍區,屬中原軍區建制)。軍長劉金軒、第一政委張邦英、政委汪鋒、副軍長陳先瑞、副政委李耀。第十九軍組成後,即從5月11日劃歸西北第一野戰軍指揮序列,陝南區黨委和陝南軍區亦改由西北局和西北軍區統一領導。

與此同時,中央軍委曾於5月8日電告劉鄧:"……第一野戰軍6月間開始舉行奪取潼關、西安、寶雞、漢中、天水及隴南地區之戰役,望陝南劉金軒部沿漢水向漢中方面行動,最好能直取漢中區域,切斷胡宗南向川北的逃路。"據此,陝南軍區於5月16日成立了"支前司令部",決定由軍區副司令員陳先瑞兼任司令員,陝南行政公署主任時逸之兼任政治委員。第十九軍西進作戰

開始後,陳先瑞即全力以赴投入支前工作,前後派出大批工作人員,深入兩鄖和商洛各地,動員和組織群眾,以實際行動支援前線。6月間,陳先瑞由鄖陽經商洛前往西安,向西北局和西北軍區匯報工作。匯報結束後,陳先瑞又被賀龍司令員留在西北軍區協助工作。在此期間,他參與研究了部隊入川作戰的部署方案和漢中地區黨、政、軍的領導班子配備等重要工作。之後,他就隨同第十八兵團向漢中進軍。12月8日,第十八兵團先頭部隊與第十九軍之五十七師於漢中勝利會師。這時,陳先瑞兼任漢中軍管會主任。

陳先瑞第四次進入陝南後,這才在陝南戰場戰鬥到最後勝利,迎來了陝南全境解放的曙光。就陳先瑞的經歷來說,從1934年12月8日第一次進入商洛,到1949年12月8日解放漢中,他歷經了15個年頭,也經歷了四進陝南的艱苦征戰。四進陝南的轉戰經過,時間總共長達五年半之久。

成就及榮譽

建國後,歷任陝西省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第十九兵團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成都軍區政治委員,蘭州軍區顧問。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第九、十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政協全國第三、四屆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建國以後

1950年5月陳先瑞調任陝西省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等十九兵團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五大戰役,直逼漢城附近。由於他政治工作做的出色,保證了部隊勝利完成作戰任務,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陳先瑞回國。1955年2月入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同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61年至1974年,任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1975年至1979 年,任成都軍區第二政治委員、蘭州軍區顧問。1981年離休後,積極參加領導紅二十五軍戰史編寫工作,並從事軍史的回憶撰寫工作。1988年8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晚年他寓居北京,平靜地度過了16年時光。1996年,因患心臟病辭世,享年82歲。

2011年6月16日,原中國工農紅軍第七十四師師長陳先瑞將軍之子,以及省市領導來到仙娥湖,祭奠陳先瑞將軍英魂,表達對革命先輩的追思。 70多年前,陳先瑞將軍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七十四師在商洛浴血奮戰,15年前,按照陳先瑞將軍生前遺囑,他的骨灰撒向商洛的青山綠水。昨天(6月19日),在出席金鳳山紅軍廣場落成儀式之後,陳先瑞將軍的後人以及省市領導來到仙娥湖,深情祭奠陳先瑞將軍英魂,表達對革命先輩的無限追思。

青山綠水、風景秀麗的仙娥湖是15年前撒放陳先瑞將軍骨灰的地方。今天的仙娥湖畔,東風獵獵,紅旗飄揚,青山肅立,綠水含思。在鮮花綠草的映襯下,陳先瑞將軍的遺像,表情堅毅而平靜,他像生前一樣,滿含深情地注視着他曾經戰鬥過的這片熱土。

視頻

參考資料

  1. 陳先瑞(1914年-1996年),安徽省金寨縣人 ,李享生活-weixin.qq.com - 2020-07-15
  2. 15歲參加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紅二十五軍手槍團中隊長 ,首都少年特戰兵訓練營-weixin.qq.com - 2020-07-05
  3. 二二四團營政治委員、二二三團政治處主任,鄂陝邊游擊總司令,紅七十四師師長 ,搜狐, www.ahlads.gov.cn/c...- 2016-8-12
  4. 西北民主聯軍第三十八軍副軍長,豫西軍區副司令員,陝南軍區副司令員,第十九軍副軍長 ,網易 - www.163.com/d...- 202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