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顧春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顧春福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顧春福

別名;號隱梅道人,字夢香,一作夢薌

國籍; 中國

出生地;江蘇蘇州

出生日期;1796

職業;畫家

代表作品;《江南錦繡圖》

顧春福,今江蘇蘇州人,家洞庭。錦疇仲子。善畫。師改琦,初師趙伯駒,繼仿四王,用筆用墨,渾厚秀潤,然不多作。乞者率以水仙蘭石應之。着墨不多,別饒風趣。[1]

簡介

顧春福(1796-?),號隱梅道人,字夢香,一作夢薌,吳(今江蘇蘇州)人。顧錦疇仲子。著有《隱梅庵日記》一卷 。善畫,師於改琦。人物、仕女、花卉入手即超,而山水亦工。初師趙伯駒,繼仿王翬,用筆渾厚秀潤、細密,皴擦渲染簡潔,法度中透逸氣,意境幽遠,自成一家,然不多作,故傳世作品較少。 由於受到改琦的器重,名噪一時,對索畫者,皆以水仙、蘭石應之,雖着墨不多,也別饒風趣。他不但擅畫,還精音律,善度曲。他又寫散文,字句雋雅,情似宋人。年輕時,做過吳邑令萬浣雲的幕僚,曾游幕薛煥府中十餘年。與陳中丞、陶宮保、梁方伯等吳中名流相友善,歷游大江南北。

生平

顧春福父顧錦疇,於畫無所不能,長于山水,直入宋元人堂奧。其家境甚優。道光二十六年(1846),顧春福51歲時,於洞庭東山莫厘峰南麓購地十畝,買梅百株,建"隱梅庵",植以梅、竹、雜卉、草亭、籬落,過着閒適幽雅的隱居生活。暇日攜尺八洞簫吹之,太湖中漁歌四起,若遠若近;林屋洞、石公山諸名勝蕩漾眼前,大有超脫凡塵的蓬萊仙境。其實,在明清兩代,蘇州東西兩山有私家園林很多,最為著名有5處。清人徐乾學在寫太湖東山時說:嘗言山中多好事,競選勝地為園亭,不減洛陽之盛。庭園首推吳時雅之"依綠園", 其次為顧春福之"隱梅庵",屋雖簡陋,而風光則美,令人心目皆爽。顧春福於"隱梅庵"賞景、讀書,作畫、鑑賞,怡然自樂。至同治元年顧春福見《黃鼎仿古山水畫冊》 十二開,欣然題跋。清初的畫家中,以"四王"為代表的正統畫派,籠罩朝野,臨摹古畫成風,聲勢之大,家家大痴,人人一峰,全然是千人一面,徒有衣冠而乏其神采。然而黃鼎是個例外,他向王原祁學習元人畫法,尤其對黃公望研習較深,在打下良好的繪畫基礎之後,轉師王石谷,遍臨宋元,並好遊覽,日積月累,畫藝大進。當時被乾隆稱為"老名士"的沈德潛曾說:當代以畫出名的有五個人,他們是惲壽平、吳歷、王原祁、王翬和黃鼎。《黃鼎山水冊》十二開冊頁明白標明是仿巨然、范寬董源黃公望高克恭吳鎮方從義董其昌倪瓚王蒙等。這些仿古作品,簡潔精到,一絲不苟,功力非凡。既仿名家,又有自家面貌,各具特色而不失全冊之和諧。黃元淳顏世清均有題跋。其中顧春福跋語云:"曠亭先生山水,善用燥鋒,筆意沉着,深得麓台司農三昧,所謂腕下具金剛杵者。按先生生於順治庚寅,卒於雍正庚戌年,八十有一。此冊款署丁酉,計是先生六十八歲之作。老筆紛披,虛實兼備,超乎上乘。至其功夫結實,本屬南宗,入門正軌。下走自五十歲以後,才能領略此種筆墨,為時已晚,又未獲專心六法。今僅小先生作畫之年一歲,雖事臨摹,尚在門外,既膺服先生之學力,更自滋愧耳。同治元年秋七月既望,顧春福謹識" 。足見顧春福對黃鼎嘆服。

配偶

顧春福妻趙慧君,崑山人,生卒不詳,精工刺繡。所繡山水人物,色絲鮮麗,一如圖畫。與刺繡名家盧靜香並傳。上海博物館藏有趙慧君金帶圍圖》,縱72厘米,橫30厘米。題材是折枝芍藥,花枝約占整幅面積五分之一左右。傳說宋代韓琦任廣陵太守時,郡圃開了四枝金帶圍,韓琦請了王珪王安石陳昇之共宴賞花,後四人均任到宰相,故金帶圍被視作祥瑞的象徵。在白色軟緞上繡出靚雅優美的折枝芍藥,並繡有"慧君女史繡"、"印珠"、"寫翠樓"朱印章;左上方墨絲線繡了顧春福的題句,落款"隱梅庵外史",鈐章"春福"。繡作工整線細,運針纖理舒展。淺紅色花朵用暈式繡成,加有一條黃色的花腰,主題鮮明,構圖巧妙。題跋稱:"今觀此幅,秀媚天然,畫家塗澤難望肩背,古人亦不能專美於前","畫韻針神,可稱雙絕"。繡面還有書畫家程庭鷺、吳大澄、張願令等35人題款長跋。其中張願令讚詞雲:"畫韻針神,可稱雙絕。"

恩師

顧春福業師改琦,字伯蘊,號香白,又號七薌,江蘇華亭人。改琦是清末著名的詩人和書畫家,工山水,尤擅仕女、人物,其《百子圖》為傳世名作,他的《紅樓夢圖詠》共五十幅則傳播更廣。在改琦逝世5年後,即道光十三年(1833),被弟子顧春福購得。顧春福在其《紅樓夢圖詠》後題跋雲:"紅樓夢畫像四冊,先師玉壺外史醉心悅魄之作,筍香李光祿所藏。光祿好客如仲舉,凡名下士詣海上者,無不延納焉。憶丁亥歲,薄游滬瀆,訪光祿於綠波池上。先師亦打槳由浦東來,題衿問字,頗極師友之歡。暇日曾假是冊,快讀數十周。越一年,先師、光祿相繼歸道山,今墓木將拱,圖畫易主,重獲展對,漫吟成句,感時傷逝,淒過山陽聞笛矣。道光癸巳夏五月下浣,客上海官廨之禪琴趣室,聽雨孤坐,並志顛末。玉峰隱梅道人顧春福。"光緒五年(1879)木刻刊印。後又反覆翻印,流傳甚廣,影響深遠,改琦與顧春福的師生情誼亦在其中。

代表作品

今崑崙堂美術館藏有顧春福《江南錦繡圖》四屏條,分別款題"小閣捲簾驚鷺起,清池投餌看魚浮";"汀洲雁下依殘水,墟里人行破夕煙";"雨餘千迭暮山綠,花落一溪春水香" 和"步頭野水雙飛鷺,林外人家一點煙"。畫面亦為平遠構圖,峰巒起伏,勢伏雄強,煙林清曠,春意盎然。着色相對於《崑山圖》而言,顯得較為艷麗,但筆墨法度嚴謹,意境清遠高曠,仍不失顧春福意境幽遠之畫風。

參考資料

  1. 顧春福簡歷 , 名人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