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香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香袋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它是古代漢族勞動婦女創造的一種民間刺繡工藝品。是以男耕女織為標誌的古代漢族農耕文化的產物,是越千年而餘緒未泯的傳統文化的遺存和再生。

香囊概述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漢代《禮記》有云:「男女未冠笄者……衿纓皆陪容臭。」容臭即香囊,說明漢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囊的。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它是用彩色絲線在彩綢上繡制出各種內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圖案紋飾,縫製成形狀各異、大小不等的小繡囊,內裝多種濃烈芳香氣味的中草藥研製的細末。古代的香囊是用來提神的,也有用香料來做的,因其香適合很多人的喜歡,後逐步改為純香料。

關於現代的用法是放在衣柜上做防蛀用,因為可以保留其香氣,(香薰)也有用來清晰房間,保持室內空氣充足而有香氣。就是放在一小火堆上面蒸發香氣,把過期的香水放在上面燃燒也可以的。

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術品。

香囊種類

香囊質地種類很多,有玉鏤雕的,金累絲銀累絲點翠鑲嵌絲繡的。一般製成圓形、方形、橢圓形、倭角形、葫蘆形、石榴形、桃形、腰圓形、方勝形等等,囊多是兩片相合中間鏤空,也有的中空縮口,但都必須有孔透氣,用以散發香味。香囊長約十厘米,寬五厘米,厚二厘米。頂端有便於懸掛的絲絛,下端系有結出百結(百吉)的繫繩絲線彩絛或珠寶流蘇。

戴香囊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着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鬥雞趕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有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夸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我國南方的很多地方有端午節掛香囊的習俗,這也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中醫認為夏季的氣候特點是濕溫,細菌容易滋生,而香囊則有殺菌和提高身體抵抗力的作用。

香囊囊體的製作

材料

製作香囊的材料主要有蒼朮、山奈、白芷、菖蒲、藿香、佩蘭、川芎、香附、薄荷、香櫞、辛夷、艾葉,另加冰片,還可以適當加入蘇合香、益智仁、高良姜、陳皮、零陵香等藥材。香囊囊體可採用單面絨布等布面材料,囊體可根據需要作成多種造形和花色,如吉祥物、生肖動物、卡通人物等。

留香緩釋劑的充填

囊體縫製好後,即可向裡面充填留香緩釋劑由高分子聚合物或普通硅膠和填料配製而成。高分子聚合物可採用丙烯酸聚合物、澱粉聚合物等材料;填料可選用硅藻土、白炭黑等。高分子聚合物和真烊比例為5:1。留香緩釋劑的填充量約為囊體體積的1/3,裝好留香緩釋劑後,將香囊口縫合好,用塑料袋或精美紙盒包裝後即為成品。

加香方法

選擇自己喜歡的香水,加2倍的清水稀釋,再把香囊浸泡在稀釋的液體中,待其充分吸收後,取出晾乾即可。還有一種方法是先把香囊在清水中浸泡1-2小時後,取出香囊體將香水的原液直接噴灑在香囊上面,充分吸收後即可。

贈送香囊表衷情

香囊風情意味

香囊的風情意味是在男女情事上。有一說,女子佩香囊意謂有所歸屬,這也是中國古代用贈香囊來表示愛慕之情的緣故。香囊在我們通常的概念中,就是定情之物,它傳情達意的密碼是多種多樣的,含蓄且優美。古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據《禮記·內則》:「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就是說青年人去見父母長輩時要佩戴「衿纓」即編織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作禮物相互贈送,以表衷情。

許多香囊都有魚的形象,魚是中國傳統的隱語,有期重性事融洽的意思。我曾看到一幅香囊傳物的照片,極為複雜精緻,最上處是綠荷托紅蓮,下連色彩斑斕、搖頭擺尾、妝甚愉悅的魚,魚的身體邊緣襯有水紋,水紋之下是五色串珠纓絡。魚喻男,蓮喻女。唐代女詩人薛濤在與詩人元稹分手之後有一首哀怨之作《魚離地》:「戲躍蓮池四五秋,常搖朱尾弄銀鈎。無端擺斷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這樣的詩篇上面,應該壓着一個剪斷的魚蓮香囊,睹物思往情,淒艷的效果就出來了。這是一個平面設計的方案。[1]

參考文獻

  1. 恰是清香縈繞時 你的香囊用對了嗎?,人民資訊 發布時間: 06-09 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