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鳴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鳴鄉

中文名 :馬鳴鄉

所屬地區:雲南省曲靖市馬龍區

馬鳴鄉位於雲南省曲靖市馬龍區西南部,屬高原丘陵地帶,東至大莊鄉、南接宜良縣,西靠嵩明、北鄰舊縣鎮。境內有野花溝這一景點。 [1]

基本概況

鄉政府駐地距馬龍城區35公里,馬鳴鄉距崑曲高速公路舊縣立交橋15公里,轄馬鳴、新樓房、密郎、瓦窯、咨卡、挪地、永勝7個村委會,42個自然村,居住着漢、彝、苗等9個民族。全鄉國土總面積239平方千米,屬高原丘陵地帶,最高海拔2038米,最低海拔1773米,年平均氣溫13.7,年降雨量1104.2毫米。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13090人。

農業經濟

2004年,全鄉耕地面積19570.1畝,人均占有耕地1.45畝,糧食總產 591.6萬公斤,人均有糧438.3公斤。全鄉以烤煙為經濟支柱產業,全年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2350畝,其中:烤煙12000畝。全鄉經濟總收入2961萬元,人均經濟純收入1466元。地方財政總收入423.31萬元。人均住房27平方米,農戶通電率達100%;自來水供給率達73%;有線電視覆蓋率達96%;交通機動車輛每百人擁有2.4輛,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較上年明顯提高。

鄉黨委、政府始終按照"強煙活畜調結構、突出特色闖市場,夯實基礎增後勁、主抓生態促發展"的經濟發展思路,狠抓農業內部結構調整。一是穩糧。按照"調新、調優、調特、調高"的原則,堅持以科技為動力、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品種品質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樣板為帶動,狠抓科技措施的落實,圓滿的完成了年初確定的糧食生產目標。全年共推廣專用及特色型玉米種植8000畝;推廣旱作物多樣化種植及水稻生物多樣性栽培技術4800畝;推廣優質水稻種植3960畝;推廣脫毒馬鈴薯及加工型品種種植4315畝;馬鈴薯雙壠高產栽培技術推廣1315畝;農作物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12000畝;土壤配方施肥推廣3500畝;水稻拋擺秧樣板4201畝。通過以上八項科技措施的推廣,使糧食生產向經濟型、效益型轉變,全年全鄉糧食總產達5916噸,比2003年5004噸增6%;二是強煙。鄉黨委、政府根據QTP管理的具體要求,按照"搶節令、嚴管理、重科技、突質量、創效益"的工作思路,緊抓六個環節即:抓育苗、抓規劃、抓移栽、抓管理、抓收購、抓示範,切實做強做大、做特做精烤煙生產。

生態環境

綠色主宰着這片天地。馬鳴擁有富源廣闊的森林,全鄉森林履蓋率達60.1%,封山育林16110畝。舉目遠眺,山林重重疊疊、鬱鬱蔥蔥,伸向天際。常年碧波萬頃的林海,方圓數十萬畝、縱橫數十里,連綿起伏,密林幽深。原始河谷的野花溝綠樹成陰,林木交錯,物種繁多,是一個純天然的旅遊觀光勝地。萬畝草山一碧千里,春意盎然,既有草願的遼闊,又不乏丘陵地貌的多姿多彩。良好的生態環境為野生食用菌的生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裡的野生食用菌具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品種全。除香茹、木耳、乾巴菌等名貴品種外,還有白打把、見手青、青頭菌、紅菇等20餘種常見食用菌;二是數量多。每年從這裡交易出去的野生食用菌達百噸以上,成交金額上千萬;三是質量好。"不吃馬鳴菌,白到馬鳴混"已成了不爭的事實。馬鳴野生食用菌不僅銷往雲南省各大城市,近年來,隨着知名度的提高,還銷往其它省市,連到野花溝觀光的外國人吃了都連說"OK"呢!,可以毫不謙虛的說馬鳴野生食用菌在省內享有盛名。歷屆鄉黨委、政府也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立根於"養林護林"以及合理開 發與利用。全鄉生態環境優美,成為全縣乃至全市的"生態旅遊鄉"的典範,是歷屆政府"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結晶。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