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菩提达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SGH讨论 | 贡献2019年10月3日 (四) 19:08的版本 (added Category:佛教人物 using HotCat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菩提达摩
Ptdm3.jpg
菩提达摩画像
出生 382年
南天竺
宗派 楞伽宗(禅宗
师承 般若多罗
徒弟与学生 慧可道育昙林

菩提达摩(磨)梵语बोधिधर्म Bodhidharma,?-535年),又作菩提达摩,简称达摩,在中土的南天竺人[1]波斯人[2][3][4][5][6],为佛教中国禅宗初代祖师,其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武神”[7]。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菩提达摩”意译为觉法菩提本意为“觉悟”,达摩本义则是“佛法”(Dharma)。[8]中国佛教里,被视作中国禅宗初祖、东土第一代祖师。 [9]

南北朝时来到南朝梁,但因与梁武帝话不投机,而转投北魏少室山少林寺面壁闭关。相传达摩是少林武术瑰宝《易筋经》、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将佛教禅宗带入中国的布道者,相传口述《少室四论》,由弟子昙林笔受。达摩的事迹繁多,是一位拥有诸多神奇传说的人物。

身世师承

达摩画像

达摩的身世,后世传说甚多。他的弟子昙林说,他原是南天竺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后出家为僧[10]。但《洛阳伽蓝记》则记载他是西域波斯国人[11]

达摩是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弟子,同时是天竺禅宗二十八代祖师。[12] 一次,达摩问师傅得到其真谛之后该去何处传教。师傅吩咐他去中国,但告诉他不要去南方,南方君主好大喜功,无法领悟佛教真谛。

达摩在南北朝刘宋(西元470年-478年)间,乘船来到中国南越地方(今广州)。[13]。其登岸处立有“西来初地”一碑(即今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北侧的西来正街一带,古为港口)。并建有千年古刹“华林寺”(初名“西来庵”。寺内的石塔中藏有21颗释迦佛的真身舍利子),相传为达摩所建。

根据《楞伽师资记》,达摩至中国后,成为求那跋陀罗的弟子,属于南天竺一乘宗(又称楞伽师[14]。求那跋陀罗 (Gunabhadra),义译为功德贤,中天竺人,于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译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后菩提达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经》传授徒众[15]。达摩在《楞伽经》之外,又相当重视《般若经》、《维摩诘经》,这可能是他在江南这一带生活,受到江南佛教的影响所致。

思想传承

开启禅门

达摩大师相传有《达摩四行论》、《达摩血脉论》、《达摩破相论》、《达摩悟性论》等少室四论传世。

达摩血脉论》:“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似乎就预言了禅宗六祖惠能涅槃以后,门下43位成道的的弟子,会创立五个宗派。后世佛教徒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为达摩禅法的标志[16][17]。后世建立的禅宗世系为:初祖达摩、二祖慧可(公元487年——593年)、三祖僧璨(公元?——606年)、四祖道信(公元580年——651年)、五祖弘忍(公元602年——675年)、六祖惠能(公元638年——713年)。但其世系说法尚存争议。[18][19] 传说达摩留下一只草鞋,用来认可二祖慧可。

二入四行说

广州市光孝寺内的《六祖大鉴禅师殿记》拓本及《菩提达摩像》拓本。

达摩所教授的禅法,因为资料残缺,主要由其弟子昙林所著。

二入四行为其主要理论[20],是以“壁观”法门为中心[21]。 首先,他教授的是大乘佛法,所谓的“入道”,即是趣入菩提道。入道,先要“见道”──悟入谛理。佛法不只是悟了,悟是属于见(理)的,还要本著悟入的见地,从实际生活中,实际事行上去融冶,销除无始来的积习,这叫“修道”。修到究竟圆满,名为“无学道”。‘楞伽经’说:“顿现无所有清净境界”,是顿入的见道。“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是渐非顿”,是修道。经说与“理入”、“行入”的意趣相合。故入大乘道的方法,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是“藉教悟宗”。“宗”是《楞伽经》说的“自宗通”,自证圣教,但是要“悟宗”,需要“藉教”。“藉教”,依昙林的说法,是“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覆,不能显了”,这也是《楞伽经》所持的如来藏思想。[22]而依对如来藏教说的深切信解,发起“舍妄归真”的意乐,从“凝住壁观”[23][24]去下手参究。

但在悟入之后,还要发行,行深,以四行在人世间克己利他[25]。达摩的禅法,简明深入,展现了印度大乘佛教的真面目,开展了中国禅宗的先声。[26]四行着重在于劝人在日常生活中去掉一切爱憎情欲,按佛教教义苦下功夫。理入属于理论,行入属于实践,即禅法结合教义,也就是菩提达摩的简易禅法。尔后中国的禅者,虽禀承达摩的禅法,而专重“理入”,终于形成了偏重理悟的中国禅宗。

圣者圣迹

菩提达摩像

广州胜迹

  • 广州市上下九古为珠江码头,现为繁华步行商业街。其中华林正街内有一小块“达摩祖师西来登岸处”石碑,并建有千年古刹“华林寺”(初名“西来庵”),相传为达摩所建。寺内的石塔中藏有21颗释迦佛的真身舍利。
  • 光孝寺内有达摩“洗钵泉”,俗称“达摩井”。

南京胜迹

南京雨花台的高座寺,相传为达摩祖师在此听主持神光讲法,摇头不以为然,神光诧异,后追随至少室山,雪中断臂求法,终成禅宗二祖慧可。 南京长江边上的幕府山下有达摩洞,相传既达摩从此处“一苇渡江”处; 江北六合的长芦镇有“长芦寺”遗址,为纪念达摩祖师一苇渡江所建,历朝历代屡废屡建,现正异地复建中; 江北浦口有定山寺遗址,为达摩一苇渡江后的第一个驻锡的寺院,有“达摩岩”等遗迹,作为禅宗祖庭比少林寺还要早。该寺现正在重建中。

细说胜迹

关于神光

时神光于伊洛披览群书,以旷达闻,慕师之高风,断臂求法,师感其精诚,遂传安心发行之真法,授彼一宗之心印,改名慧可。经九载,欲归西方,嘱慧可一宗之秘奥,授袈裟及楞伽经四卷。未久即入寂,葬于熊耳山上林寺。越三年,魏使宋云度葱岭时,适逢达摩携只履归西方。师之一生颇富传奇,亦难辨其真伪。师之示寂年代有梁大通二年(528)、梁大同元年(535)或二年等异说。又梁武帝尊称师为“圣胄大师”;唐代宗赐“圆觉大师”之谥号,塔名空观。

一苇渡江

达摩传说渡过长江时,并不是坐船,而是在江岸折了一根芦苇,立在苇上过江的。现在少林寺尚有达摩"一苇渡江"的石刻画碑。关于"一苇渡江"的解释,儒家有不同的说法。他们认为"一苇"并不是一根芦苇,而是一大束芦苇。 关于一苇渡江还有一种说法是达摩和梁武帝对话后,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达摩离去的消息后,马上派人骑骡追赶。追到幕府山中段时,两边山峰突然闭合,一行人被夹在两峰之间。达摩正走到江边,看见有人赶来,就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至今,人们仍把幕府山的这座山峰叫做夹骡峰,把山北麓达摩休息过的山洞称为达摩洞。今日长芦禅寺内的一苇堂,就是为纪念达摩渡江后参拜长芦寺而建的。达摩“一苇渡江”后,在江北长芦寺停留,后又至定山如禅院驻锡,面壁修行。定山寺至今留有“达摩岩”、“宴坐石”、达摩画像碑等遗迹。其中,达摩画像碑为国内最早的达摩造像碑,比嵩山少林寺的祖师碑要早120多年。定山寺成为禅宗重要丛林,被誉为“达摩第一道场”。 少林禅缘 达摩过江以后,手持禅仗,信步而行,见山朝拜,遇寺坐禅,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了嵩山少林寺。达摩看到这里群山环抱,森林茂密,山色秀丽,环境清幽,佛业兴旺,谈吐吻洽。心想,这真是一块难得的佛门净土。于是,他就把少林寺作为他落迹传教的道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自此以后,达摩便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

古人有诗赞日: 路行跨水复逢着,独自凄凄暗渡江。 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 达摩抵魏,游嵩山少林寺,在那里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他为壁观婆罗门。有道育、慧可二沙门礼见达摩,并亲近和供养四、五年。达摩感觉他们真诚,传授以衣法。又把四卷《楞伽经》授与慧可说︰‘我看中国人的根器于此经最为相宜,你能依此而行,即能出离世间。 随着禅宗在中国的发展,达摩逐渐成为传说式的人物。首先是传说达摩到金陵(今南京)时和梁武帝的问答。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武帝不能理解,达摩即渡江入魏。记载这个传说的最古文献是敦煌出土的佚名《历代法宝记》(774年间撰)和唐·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二之上。后来禅宗著名的《碧岩录》把它作为第一则‘颂古’。

遇毒而逝

达摩晚年的事迹,各传都未明确记载。后人传说他遇毒而逝,葬于熊耳山(今河南宜阳县),但又传魏使宋云自西域回国时遇达摩于嵚岭。达摩手携只履翩翩独逝。所以又有‘只履西归’的传说。 达摩离开洛阳之后,他与弟子继续北行传法(《续高僧传》中称他为“齐邺下南天竺僧菩提达摩”,《楞伽师资记》中也有“达摩禅师,志阐大乘,泛海吴越,游洛至邺”的说法)。但不仅受人“讥谤”,而且还遭到了光统律师、流支三藏等人的人身迫害,竟然六次被毒,最终因中毒不救而死。葬于熊耳山(今河南宜阳县),起塔于定林寺。 又一说时北魏有一名国师菩提流支,很嫉妒达摩,多次加害都没有成功。他叫人在达摩的饭菜里下毒,达摩知道有毒,照吃不误。吃完后就从口中吐出一条毒蛇来。直到有一天,达摩祖师已经确立慧可为佛法的继承人,他才决定圆寂。

视频

菩提达摩初祖师传——中国禅宗第一祖师

延伸

注释

  1. 昙林《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及序》:“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大婆罗门国王第三子。”
  2. 《洛阳伽蓝记》:“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
  3. blue_eyed_Persian Bodhidharma blue eyed Persian - Chinese Buddhist Encyclopedia. www.chinabuddhismencyclopedia.com. [2018-07-30] (英语). 
  4. Broughton, Jeffrey L. The Bodhidharma Anthology: The Earliest Records of Ze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https://books.google.at/books?id=BNfuSJ7cvnIC&pg=PA54&lpg=PA54&dq=bodhidharma+persian&source=bl&ots=rAsr2L-jm9&sig=MCoVsD9Y7kZEjqFiTPeR7YOxtVg&hl=de&sa=X&ved=2ahUKEwii8oPRxMbcAhUHmbQKHdiEALkQ6AEwC3oECAUQAQ#v=onepage&q=bodhidharma%20persian&f=false. 1999-09-21. ISBN 9780520923362 (英语).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5. Broughton 1999, p. 54–55.
  6. Soothill 1995.
  7. 禅宗六祖
  8. 《法华经疏义缵》卷3
  9. 《永嘉证道歌》:“明明佛敕曹溪是,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磨为初祖,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何穷数。”
  10. 昙林《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及序》:“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大婆罗门国王第三子。”
  11. 《洛阳伽蓝记》:“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
  12. 一灯大师印度师弟原型:天竺医僧史话. 腾讯网. [2006年] (中文(简体)‎). 
  13. 《续僧传》:“初达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随其所止,诲以禅教”
  14. 《楞伽师资记》:“魏朝三藏法师菩提达摩,承求那跋陀罗三藏后。”
  15. 《续僧传》〈慧可传〉:“初,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授可曰:我观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16. 释门正统》(卷三):“禅宗者,始菩提达磨,远越荒岭,来于此土。初无不立文字之说,南泉普愿,始唱别传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见性成佛。”
  17. 《碧岩》(第一卷):“达磨遥观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来。单传心印,开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18. 其后智炬作《宝林传》,本北魏吉迦夜、昙曜译《付法藏因缘传》时叙述的西天(天竺)世系的说法
  19. 西天佛祖相传自迦叶至菩提达摩为二十八世,以后此说复为《景德传灯录》、《传法正宗记》等所采用。
  20. 净觉《楞伽师资记·达摩传》
  21. 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云,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岂不正是坐禅之法?”
  22. 北凉所译《金刚三昧经入实际品》第五卷
  23. 《传灯录》卷三:“为二祖说法,祗教曰;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24. 《金刚三昧经》说的理入是“觉观”。
  25. 昙林《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及序》:“行入者,所谓四行;其馀诸行,悉入此行中。何等为四行?一者报怨行,二者随缘行,三者无所求行,四者称法行。”
  26. 《续高僧传·习禅篇》(卷二十):“大乘壁观,功业最高,在世学流,归仰如市。”